夏朝的“少康中興”是怎麼一回事,你對此有什麼瞭解?

申祥兆


少康中興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中興。那麼夏朝為什麼會出現少康中興?中興也就意味著之前衰弱了,為什麼夏朝建立不久就衰弱了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看

1.夏朝的建立與衰弱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者是夏禹之子夏啟。夏啟建立夏朝後,嚴於律己,生活儉樸,任用賢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但有扈氏不歸順夏朝,夏啟就攻打有扈氏,在軍民團結合作下,夏啟率軍消滅了有扈氏,鞏固了王位。夏啟到了晚年後,認為天下太平了,可以享樂,於是夏啟就天天遊樂,不上朝,不理國事,導致幾個兒子爭位,最後太康繼位了。太康繼位後,也不管國家的事,天天打獵,這時有窮國的國君后羿就乘虛而入,佔領了夏朝的國都斟鄩(今洛陽附近),趕走了太康,這就是歷史上的“太康失國”。



后羿趕走太康後,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但后羿掌握了大權。仲康繼位後,不願做傀儡帝王就進行軍事改革,加強軍隊實力。但是仲康有個弱點,容易聽信讒言,治了主管天文和曆法的官員的罪,使得大臣們都很寒心,不再效忠仲康了。幾年後,仲康覺得夏朝的軍事實力增強了就派軍攻打后羿,結果夏軍是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打敗了。仲康去世後,其子相繼位了。相繼位後,想要復興夏朝,可是此時有窮國發生了內亂,后羿把國事都交給寒浞,自己天天享樂,寒浞就利用這個機會發動了政變,殺了后羿,奪了君位,建立寒國與夏朝對峙。寒浞想要獨霸天下,就率軍攻打夏朝,但夏朝此時的實力不能與寒國的實力相比,幾年戰爭後,夏軍被打敗,相也被殺,這樣夏朝就中斷了四十年。



2.少康中興寒浞攻打夏朝時,相的妻子懷孕了,就逃到了孃家有仍氏,不久,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少康。少康長大後,給姥姥放牧。寒浞滅夏後,就派人追捕少康,少康就逃到了有虞氏,做了有虞氏的廚師。有虞氏有一個叫虞思的把女兒嫁給了少康,又給了少康田地和奴僕,少康這才站穩了腳。此時,夏朝貴族靡也在秘密地到處召集夏朝逃散的人,整頓隊伍,儲備力量。在靡的配合下,少康先是派兒子季杼打敗了寒浞的兒子戈意,削弱了寒浞的力量,然後又派女將軍女艾做間諜,除掉了寒浞的左右手澆。一切準備好了後,少康率軍攻打安邑,殺了寒浞,奪回了王位,建都陽夏(今周口太康縣),這樣夏朝就復國了。少康登基後,封賞功臣,重振朝綱,免除了諸侯們的十年的賦稅,並大力發展農業,勤政愛民,使夏朝出現了繁榮景象,也就是後世人們稱讚的“少康中興。”



少康之所以能中興夏朝,有以下3點

1.少康出生時,夏朝被寒浞滅了,父親也被殺,他出生在姥姥家,長大後幫姥姥家幹活,從小經歷了很多困苦和挫折,懂得珍惜生活,瞭解老百姓的艱難。

2.當少康遇到苦難時有人幫助他,寒浞抓捕少康時,虞思幫助了少康讓他站穩了腳跟,而後靡又秘密召集人馬,整頓軍隊,為後來少康打敗寒浞提供了軍事上的保證。

3.少康登基後,勤政愛民,不像他的先輩們,喜歡遊獵,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安危。少康體察民情,鼓勵農業發展,減少農民的負擔。少康的一系列措施深得民心,為後來的少康中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肖邦老師的課堂


首先,我們說說“太康失國”。夏後太康十九年,太康到洛水去遊獵,去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回宮理政。據記載,十旬弗歸。也就是說去遊獵了一百天都沒有回來。有窮氏的后羿,趁著民怨沸騰發兵,以至於太康沒辦法回國。太康二十九年,太康死在了陽夏,后羿擁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即位。仲康在位十三年去世,他的兒子相即位。後來,后羿乾脆驅逐了夏後相。

后羿取代夏後代行夏政之後,由於不休民事,荒淫無恥,遭到夏民的反對,但是后羿善射,夏民懾於後羿的淫威,也是敢怒不敢言。后羿重用的大臣寒浞是個馬屁精。據記載,寒浞行媚於內,施賂於外,娛羿於畋,外內鹹叛。后羿遊獵回到家的時候被家人殺了,並且放到鍋裡煮了。就這樣寒浞取代后羿代理夏政,仍然用后羿的有窮之號。

掌握了權利的寒浞,殺了夏後相,但是相的老婆緡此時已經有孕在身,逃到了有仍,生下了少康。

在緡逃亡有仍的同時,夏的遺臣靡逃往有鬲氏。後來靡在有鬲氏收攏了一些支持者,回夏滅了寒浞,擁立少康做了夏後。少康滅了有窮,回到了故都,復興夏道。一時間諸侯來朝。這就是“少康中興”。

歡迎關注“歷史倪說”,一起分享歷史精彩瞬間!


歷史倪說


“少康中興”是正史記載比較詳細的夏代事件,其細節令人十分驚駭,其完整過程見於《春秋左傳》,由吳大夫伍子胥和晉大夫魏絳二人口述,兩個版本大體一致;同時《史記》也記載了簡化的伍子胥版本,故“少康中興”為可信之事。但由於夏朝歷史非常茫昧難尋,其中提到的幾個人物和邦氏又毫無信史可證,尤其是后羿、寒浞各自的族群歸屬,至今聚訟紛紜。如下:


一、少康中興故事

《春秋左傳》由伍子胥和魏絳敘述的“少康中興”歷史過程非常詳細。夏朝由啟建立,傳至太康時就已經“失國”,失國的緣由就是太康喜好田獵,有窮氏的君主“羿”忽然乘機發難,軟禁太康和諸王子於洛汭,自己攝輔國政,故稱“后羿”。太康死後,后羿立其弟仲康,仲康死後立其子“相”,時間都非常短。

但后羿也貪好射獵,棄用四位賢臣,寵信伯明氏的流放王子寒浞。寒浞則非常殘暴陰險,也如法炮製,乘后羿遊獵時,命其家臣殺之,又烹其肉,命后羿之子食之,其子不能食,餓死於窮門;寒浞又霸佔后羿妻女,生下二子,一名為澆,一名為豷。為了鞏固篡來的政權,寒浞命二子分別滅掉夏王室的宗親斟灌氏、斟尋氏,更名為有過、有戈。此後寒浞比后羿更進一步,直接稱帝,又弒殺夏帝相。帝相的王妃後緡當時正懷胎少康,於是逃亡孃家“有仍氏”,少康長大後做有仍氏的牧正。

《史記夏本紀》: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

《春秋左傳·襄公四年》:公曰:“后羿何如?”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棄武羅、伯困、熊髡、龍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於內而施賂於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鹹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於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於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澆於過,處豷於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於過,後杼滅豷於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但寒浞始終不放心,又想方設法追殺少康。少康逃亡有虞氏,有虞氏是祖先舜帝的封地,於是妻之以二女,並分封綸地,於是少康才有了約500人的軍隊,在綸地建立了流亡政權。數年後,夏朝忠臣靡從有鬲氏起兵勤王,少康從有虞氏夾擊,終於滅掉寒浞及其二子。這就是“少康中興”的詳細過程。更有甚者,伍子胥還提到,少康用自己的女兒“艾”當間諜,迷惑寒浞長子澆,用兒子季杼去欺詐寒浞次子豷,才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戰果。


二、后羿、寒浞的族屬

夏初實行封建制,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宗親,一種是舊故,還有一種是臣邦。根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王室宗親共有12支系,分別為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根據其他史料的各種零星記載,有虞氏、有仍氏、有鬲氏等等,當為舊故,也就是黃帝至舜帝后裔的遠親之邦。第三種才是有窮氏、伯明氏這類外族,他們屬於臣服於夏朝的外族。


《左傳》明確提到后羿屬於“有窮氏”,左傳引用的《虞人之箴》又稱后羿為【夷羿】,可見,有窮氏當為夷人;又因其善射,可以推測他屬於東北亞或蒙古的一個部族。一些歷史語言學家認為,“窮”即“穹廬”,就是蒙古包(蒲立本)。這個部族在夏初從鉏地遷徙到窮石,成為夏朝的“臣邦”之一。這個族群早在堯帝時期就以善射聞名,可能被堯帝吸納進入中原文明體系。《說文解字》提到“羿,羽之羿風,亦古諸侯也,一曰射師,從羽開聲。”


同樣的,寒浞是伯明氏的流放王子,依附於有窮氏的后羿。按照第二等史料《世本》,“寒,妘姓”。可知,寒浞應該是早期的中原本土人,但不屬於黃帝直系,因為黃帝封建時僅僅只賜姓12個,其中並無妘姓。妘姓應該是舜帝、禹帝時期賜姓的外族人,很大可能是東夷,例如皋陶被賜姓為嬴氏(也帶有女字旁),這些都屬於黃帝至大禹期間的王系姻親族群。

《春秋左傳·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伕。’《虞箴》如是,可不懲乎?《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韋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內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

至於忠臣靡所屬的有鬲氏,資助少康的有虞氏,可能都是黃帝至大禹期間的舊故之邦。例如,有虞氏就是舜帝的龍興之地(可能為鮮虞之地,今山西),可以說是少康的遠祖之一;有鬲氏的鬲,則是中原上古時期最典型的陶器形制,幾乎就是中原人的標誌性器物,也屬於忠誠的友邦。


整個事件實際上就是外族臣邦的篡位叛亂,最後軒轅氏的各個支系合力剿滅叛亂。比較奇怪的是,夏朝王室為什麼也那麼熱衷於田獵呢?


歷史咖啡


曹操作《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指的是“酒”,之所以用“杜康”指代酒,因為“杜康”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釀造出酒的人。“杜康”又叫“少康”是大禹的後世子孫,夏代的君主。

“少康”在夏代上演了一場“王子復仇記”,復興了夏后氏的社稷。少康姓姒,其高祖父是禹,曾祖父是啟,少康出生的時候夏后氏的社稷被奪、父親已死,少康的母親逃回孃家有仍氏而生下少康。

夏社初建的時候非常不穩定。禹把部落聯盟共主的位置傳給兒子啟,啟建立了第一個早期王朝夏,然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太康。早期部落聯盟中武力征服而成為首領的制度還沒有完全被代替。所以在夏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不斷受到挑戰。

《竹書紀年》說太康繼位後,居斟尋,“畋於洛表”,羿入居斟尋。太康在洛水遊獵的時候,有窮氏的羿趁機奪取了夏都。羿建立了有窮國,居於窮石,即現在洛陽以南。而太康的弟弟仲康則居於斟尋為帝。羿的強暴荒淫引起不滿,東夷的另一首領寒浞殺羿自立為帝。寒浞又讓自己兩個兒子澆和豷攻滅斟灌氏和斟尋氏,殺帝相。

帝相的妻子已懷孕的後緡逃回東方有仍氏之地,那是她的孃家。後緡生下了少康,少康長大後成了有仍氏的牧正。當寒浞又來捉拿少康的時候,少康的賢能之名讓寒浞知道了,又派人來抓少康,少康又逃到有虞氏。有虞氏嫁二女給少康,封於綸邑,即現在虞城。少康收夏眾而設官職,夏的遺臣奔於有鬲氏的伯靡聽說了消息也都來歸附於少康。少康又重新組織起自己的勢力準備奪回帝位。

少康率夏眾打敗了寒浞,歸於夏邑,諸侯聞之,立為天子,從此少康復國,夏后氏又恢復社稷重享祭祀上天的權力。


沅汰


夏王太康失政,被有窮氏首領后羿篡奪了王位,這就是太康失國。后羿稱王八年,天下諸侯不服,於是把仲康又扶上王位,自己回有窮國當國君。後來有窮國的韓浞趁后羿不修民事,奪得政權,與夏連年戰爭。韓浞繼后羿之後繼續徵殺夏仲康兒子(叫做相)。相死之後,其子少康出生。少康長大後,得到了妻子方面的幫助,有了“根據地”,於是謀劃復國。聯繫並收服舊臣和其他武裝力量,歷經磨難,逐一除掉了韓浞的有力助手,捕捉到了韓浞。少康聯繫到的舊臣伯靡歷數韓浞罪狀,最後凌遲處死韓浞。少康重建夏后氏政權。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專事農業水利,此之謂“少康中興”。

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共近百年時間。別的經驗教訓什麼的就不說了。就說一件事。失國到復國,少康經歷坎坷磨難,成功地把失去了的國家恢復,那麼我們想要恢復曾經失去的精神財富與榮耀強盛,是不是也能做到呢?答案呼之欲出。


再出定襄


夏朝其實亡的挺冤的,它並不是在弱小的時候亡的,而是在它強盛的時候亡的,夏朝開疆拓土,攻伐四夷讓商人撿了便宜,大部分軍隊都在外對付周邊蠻夷,商人趁機而入。


花開花落現曙光


看來這麼多回答更覺得夏朝時期其實是個半遊牧半農耕的王朝


簡0悠


我對歷史並不瞭解,不好意思。


現實與虛無之間


神話而已!不必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