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愛德華.蒙克《吶喊》

說起“吶喊”第一印象便是我們熟悉的魯迅短篇小說《吶喊》;接著第二個印象便是一幅畫,你一定在中學美術教材裡見過它,並且這幅畫曾經多次作為魯迅小說的配圖出現在教科書上,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梵高的作品, 實則這是一個誤會。

《吶喊》其實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作品。生命、愛、死亡說這些具有強烈衝擊力的題材,是蒙克一生的創造作品。

《吶喊》畫面的構造由濃重的血紅染盡了一大片天空、湖水堆滿了藍綠色的憂鬱,在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情況下,畫中央的他捂著耳朵,表情變形扭曲發出了恐怖的尖叫聲,周邊的一切景物似乎跟他是存在不同時空,就像那兩個遠去的行人、不遠處的遊蕩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

從這幅畫,我們能直觀的感受到這個人是與現實隔離的孤獨者,由內心乃至外形都被極其恐懼的情緒籠罩,正因如此《吶喊》也代表了那個“世紀末”的景象,那種迷途慾望深遠和無法逃脫的社會陰影的怪圈,以及生命的焦躁和無奈交織纏繞在一起。

《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杭州小夥情緒失控新聞

126年過去了,當下社會的焦慮似乎是有增無減。

前幾天,微博被一條視頻刷屏了。一位杭州的小夥子你姓被警察攔下後,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小夥子上一秒還在打電話給女朋友耐心教導,歸斷電話的下一秒就將手機狠狠摔在地上,情緒開始崩潰。

他不停向警察解釋說,自己真的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很抱歉,真的趕時間,能不能放他走。

說著說著,當場就跪下,掏出錢包和身份證給警察,一邊哭一邊跑向橋邊。警察上前攔住,小夥子坐在地上抱頭痛哭,說:“自己壓力真的很大,每天晚上加班到12點,知識想哭一下,發洩一下。”

一邊是老闆同時等著加班,趕進度趕業績。一邊是女朋友深夜的等待,以及被無限的生活瑣事纏身。

可以說,當下大多數人每天被生活裹著前進,分身乏術,疲憊不堪,焦慮不安被負面情緒覆蓋而只能選擇隱忍剋制。如果你只能選擇夜深人靜的痛哭一番,

在人生總會遇到難過、憤怒、焦慮、抑鬱、迷茫、痛苦的崩潰時刻,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關於作者

英國作家卡爾·弗農的《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這本書可以給每一個身處焦慮的人,一點一點啟示和作用。作者卡爾.弗農的童年經歷可謂是多災多難,坎坷不堪呀。

卡爾年幼時期父母離異,並且父親家暴酗酒,母親經常精神崩潰,他無奈被寄人籬下,被他人收養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他感覺自己就是外人一個,孤立無援,養父家的孩子處處針對捉弄自己;少年時期,他討厭學校,於是逃學退學對他來說再也正常不過;成年時期,已經在外漂泊打工數年了,好在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掙錢,奈何天意弄人,他開始擔心自己生病、擔心自己會死,不敢與人接觸,甚至沒辦法出門。

幸運的是,如今的他戰勝自身焦慮,還幫助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擺平焦慮。

而在《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這本書,作者將分享為什麼市面上關於焦慮的各種療法都不見效,中間哪些環節出了問題。他將一步一步分享自己在焦慮的狀態自己是如何迴歸正常生活,並且獨創了“焦慮再平衡”理念,本書還提供了一系列簡單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從科學的角度看待焦慮和抑鬱,輕輕鬆鬆做到和焦慮抑鬱和解,擁抱未來的生活。

下面,我們可以來看看卡爾.弗農是怎麼面對焦慮的。

關於焦慮的幾個事實,我們不得不知道

如果你曾經經歷過焦慮和恐慌障礙,你的內心就容易受它們的影響,知道它們可能成為現實。一旦親身經歷過,它們就從原來的“只是聽說過”變成切切實實的存在了。隨著這種現實性牢牢紮根於你的頭腦裡,焦慮和恐慌就可能並終將影響你的所有決定,一旦這種趨勢一發不可收拾,廣泛性焦慮障礙(GAD)就可能迅速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在認識焦慮之前,我們必須知道關於焦慮較為關鍵的事實。

第一個事實,“死亡”和“他人”才是人們焦慮和恐懼的根源。你知道人們最恐懼的是什麼?死亡?不對,它通常只排第四位。蜘蛛?也不對,它的排名更靠後。

據研究,人們一直以來最恐懼的始終是當中演講。不信,你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地球上唯一一個人,你還會遭受社交焦慮、分離焦慮以及表演焦慮的折磨麼?那麼,我們為何會害怕他人,為何會如此關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呢?因為從一出生認可需求就深深根植與我們的體內,在成長的環境裡,我們的所見所聞,大多舉止都未取悅他人,融入集體,去做更多的事情。

另外,沒人真正知道死亡是什麼,因此死亡成了一個最大的未解之謎,所以人們才會這麼害怕死亡——因為不能控制它,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味著什麼,人死時會發生什麼。

比如,一個人心悸和胸口痛等症狀會讓人認為自己可能有心臟病,可能會死去;或者說患有健康焦慮症,俗稱疑心病,頭疼了便覺得這不是單純的頭痛,可能是致命的腦瘤,一直不停的做各種檢查;又或是經歷某一創傷性事件或親人的死亡,會更相信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恐懼死亡與害怕社交是人們發生焦慮的真正根源,這樣當你焦慮的時候,刨根究底其實就是就這兩類,把複雜的問題簡化了,我們更能看到真正的原因。

第二個事實,焦慮其實可以被忘記,因此焦慮只是一種習慣。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反覆覆的事情造就了我們”。正好可以說明焦慮是慣性為之的。

作者卡爾患有嚴重的廣場綜合徵,去超市對他來說無異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回憶到超市像一個巨大的怪獸,人潮擁擠,刺眼的燈光以及廣闊的地板分分鐘鍾會吞噬掉自己。

但是,有一次為了為愛人一個燭光晚餐的驚喜,卡爾頂著巨大的焦慮隻身來到超市購買食材,為了忘掉焦慮,卡爾拼命告訴自己集中精神關注自己想要買的東西,於是5分鐘後,他奇蹟的發現自己在這短短時間裡自己不再焦慮,恐慌症也沒有發生。此後卡爾意識到,患有焦慮症的時長越久,大腦已經習慣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並且隨著時間增長,焦慮就越頑固。

因此,焦慮和其他壞習慣一樣,是可以解除的。我們可以像踩滅一支菸一般,情形破除那些成癮的、不理性的想法。

第三個事實,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焦慮讓你有安全感。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尋求安慰,其方式就是運用熟悉度,大腦中有一部分叫做杏仁核,負責情緒反應和記憶處理。高度焦慮不喜歡未知,也就是陌生的領域,是因為它覺得其中存在潛在威脅,而負責這種思維的過程就是杏仁核。

因此,你會待在“安全地帶”中,杏仁核認為它是在保護你,讓你遠離危險。但是彆著急找醫生摘抄你的杏仁核,情況遠非這麼簡單,它深深根植於你的大腦正中心,你拿不掉她,只能教導它,讓它知道並非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直接威脅你的聲訊,去超市,走出家門,不會讓你死掉,與朋友聚會不會讓你變得倒黴。

總而言之你害怕的不是焦慮——而是焦慮的後果:驚恐發作和死亡、發瘋和喪失理智和失去擁有一切。

《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情緒刻度表

關於焦慮再平衡,瞭解是它戰勝焦慮的關鍵

平衡是最理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 焦慮和活力都處於正常水平,你的生活積極、健康,你的決策和行動不再受到焦慮與抑鬱做所有。焦慮也不會時時刻刻存在於你的頭腦中,只有真正需要時才會出現。那時,它就像你的生活伴侶,靜靜地幫你抵禦危險,做出合理的決定。你不會感到精疲力竭,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都有足夠的活力應對生活的日常挑戰。

或許,你還不太明白焦慮平衡的感覺,我們可以舉例來說說:

  • 你期待和朋友外出,而不是在恐懼中細數著日子。
  • 你躺下後很快就能入睡,醒來時感到精力充沛、神清氣爽。
  • 小事就是小事,不會滾雪球般地變成大麻煩。問題可以被一一解決,並得到妥善處理。
  • 未來是光明的,有許多值得期待的東西

其實,由以上的種種,我們能大仙平衡意味著自由,沒有煩惱,羈絆和心理包袱,只有你和你想過的生活。

此外,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焦慮平衡,作者卡爾還制定了一種刻度表:

刻度7:恐慌——比如經常性出汗、眩暈、惡性、心悸、發抖、麻木等等。刻度6:高度焦慮——比如:像個游泳的鴨子, 水上看一切都好,水下卻是拼命劃。刻度5:高於正常水平的焦慮:大部分人都處於這種狀態,並且以某種失調方式表現出來。刻度4:平衡——自由,無煩惱、羈絆和心理包袱
刻度3:低於正常水平的活力——有點可能是抑鬱症的前兆刻度2:低活力——會引起較為嚴重的抑鬱和不快樂刻度1:嗜睡——極端抑鬱和焦慮

通過這個平衡刻度表,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焦慮和抑鬱的不同時段,向你更清楚地展示如何獲得平衡。生活其實就是在走鋼絲,生活會打擊你,鼓勵你,影響你每一時刻的變化,尤其是你的清楚、人際關係、健康、壓力和周遭環境。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刻度表只是僅供參考,如有疑惑需要的建議還是詢問醫生。

《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在這個熱衷與“販賣焦慮”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積極地生活

關於如何讓自己更積極的生活,我想分享書中的更為簡單可行有效的3點建議。

01.理性思考,直面焦慮症和抑鬱症

物理學家牛頓說過: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選擇理想思考,是抗焦慮的第一步。要處理任何情況或問題,降低焦慮水平,第一步就是理解它。不要去想太多,或者是尋找答案,研究各種症狀,不斷期待獲得寬慰,這樣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就像我們尋常說,別去鑽牛角尖一個道理。

如果汽車出故障,你不需要等上幾周、幾月甚至幾年再去修理它,你可以立即把它開刀修理廠,交給維修師傅就可以了。同樣,你不需要完全理解焦慮才能克服它,只需要你對焦慮有一定的理解,做出合理的假設便可。

再來,我們可以運用概率來計算焦慮帶來的後來,比如你說,飛機墜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如果你想著為了人生安全,不敢坐飛機,不敢出行,就是過於杞人憂天了。

不再人有焦慮繼續習慣性地催生不理智想法,你就可以理順問題,把相機想法轉化成為積極車能過。

02.重新審視自身的生活方式

你是怎樣開始每一天的?作者卡爾在焦慮症時期,他的一天時間基本這樣度過,早上經常懶床因為不想面對世界;午餐總是隨時經常吃快餐,並且早餐是沒有吃的;下午沒有動力工作,但又害怕無家可歸,感覺不太良好,又躺回床上去了;晚上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要不就喝酒;到了凌晨失眠,睡不著又很累....

這樣看來,可以總結卡爾的生活模式,沒有關注點,吃的不健康,喝酒過多,不鍛鍊肥宅、睡眠質量差。若想改變焦慮的情緒,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壞習慣,否則一切都不會改變。

一個人應當好好地安排生活,要使每一刻的時光都有意義。

03.重視運動,因為運動可以讓你無限保持活力

據研究證明,運動能使大腦大腦產生化學物質,令人感到快樂和放鬆、同時減少憤怒和壓力。通過定期鍛鍊,還能提升自尊和自信。當我們外表看起來很健康的時候,自我感覺會更好;當我們感到健康時,焦慮也會減少。

香港明星劉嘉玲,她的運動方式十分親民和接近大自然,隔三差五在她的微博裡能看到其分享,與好友一起爬山的照片。從照片裡你會感受到她的這種生活狀態是十分平和的,親身接近大自然內心快樂自由與放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是可以做到的,約上幾個好友在鄉間三步或騎車,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看著季節變換,感受到臉上的陽光,聆聽鳥兒的歌唱,原來生活也是如此美好。

《吶喊》的真相:道出時下無數年輕人的心聲,想叫就叫想哭就哭

明星劉嘉玲

法國作家莫泊桑《一生》中說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讀完《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一書,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焦慮症是貫穿一生的旅程,以平衡為目標,愛生活,愛自己,接納自己,原諒自己,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