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心的“超級真菌” 國家衛健委迴應了

近日,網上名為《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文章在互聯網中被廣泛轉載。

所謂“超級真菌”,名為耳念珠菌,它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資料顯示:耳念珠菌近年來才被發現,2009年在日本首次發現;通過對儲存的念珠菌進行回顧性檢測,最早在1996年的韓國已經出現。

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各個大洲均有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報告,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國共有587例確診病例報告。我國也曾有少量病例報告。

你关心的“超级真菌” 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國家衛健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徐英春表示:

中文“超級真菌”,是由“超級病原”的詞義引申而來。“超級病原”一般指對多類抗菌藥物耐藥、甚至全部耐藥的病原微生物。本次受到關注的耳念珠菌是一種真菌。目前耳念珠菌在國際上被冠以“超級病原”的稱號,主要歸因於以美國為主的地區所受到的臨床威脅。首先,自2016年以來,美國監測發現耳念珠菌在紐約、新澤西、芝加哥等地區發生率快速升高,並出現大量暴發案例。其次,在美國發現的耳念珠菌,對臨床常用的氟康唑、伏立康唑、兩性黴素B等種類抗真菌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性。

但根據我國監測數據及已有病例報道,目前國內所受到的耳念珠菌威脅並不嚴重。

由於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對於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公眾不必恐慌,也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

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

目前中國共報道耳念珠菌感染18例,並且沒有集中暴發案例。同時在我國近10年間、覆蓋230家醫療機構的侵襲性真菌病監測中,耳念珠菌的發生率低於1/20000;而且在已經完成的全國範圍67家ICU病房念珠菌血症的研究中,亦未分離到耳念珠菌。當然也因檢查技術複雜,不排除可能有漏診的病例。

中國耳念珠菌耐藥情況並不嚴重

我國已報道的18例耳念珠菌,對除氟康唑外的所有抗真菌藥物均敏感;我國最早分離的耳念珠菌對所有抗真菌藥物均敏感。換言之,稱中國地區的耳念珠菌為“超級真菌”並不準確。

耳念珠菌的致病性

並未顯著高於其他真菌

雖然美國CDC指出,美國近50%的耳念珠菌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但侵襲性真菌感染多發於危重症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人群,總體死亡率在40%以上,患者死亡也不單純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而是多因素形成的臨床結局;而且據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研究表明,耳念珠菌與白念珠菌等常見念珠菌所致感染的死亡率之間無顯著差異。

截至目前,我國尚未見耳念珠菌感染導致死亡的病例報道。

哪些人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主要危害有哪些呢?

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症狀性的感染,也可以在體內攜帶而無症狀。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風險人群為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腎病、HIV感染、腫瘤等);新生兒、插管或留置導管的病人、手術病人以及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全身用藥病人也可感染。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耳念珠菌導致的症狀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為嚴重,病死率可達30-40%。

目前對付該真菌的

目前該真菌主要對氟康唑耐藥,然而對其他抗真菌藥的耐藥性在不同菌株間存在差異;目前出現了對三類主要抗真菌藥物耐藥的菌株。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治療,對於多重耐藥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sk5、bp5、ctc5……這些反覆出現的“謠言病毒”你信過嗎?

造謠感染h7n9病毒者已被警方行拘

陳謠再起!正定13人感染豬病毒死亡?假的!

來源: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綜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央視財經(姜美羊)

監製:姚笛

你关心的“超级真菌” 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