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院士又獲“國際大獎”了

潘建偉院士又獲“國際大獎”了

最近國內媒體大肆報道,說“量子之父”潘建偉院士獲得美國光學學會頒發的伍德獎(R.W.Wood Prize),是該獎設立4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獲得該獎。有人問我這個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前不久國內媒體還大肆報道過,潘建偉院士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頒發的克里夫蘭獎(The Newcomb Cleveland Prize),號稱也是該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獲得該獎。當時也有人問我這個獎的含金量。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只需要反問一句,在潘建偉獲獎之前,你聽說過這兩個獎嗎?不要說你沒聽說過,我也沒聽說過。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們孤陋寡聞。那就在網上搜搜,看看這些獎的影響力有多大。先搜克里夫蘭獎,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網站提到這個獎,維基百科有一個簡單的條目,此外沒有別的英文網頁提到它。再搜伍德獎,並不比克里夫蘭獎好,除了美國光學學會的網頁,還有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網頁提到該校的一名教授2018年獲得該獎,維基百科有其條目,但是條目內容是空的。沒有哪家國外媒體報道過這兩個獎的歷年獲獎者。

不是號稱國際大獎嘛,怎麼頒發幾十年了,國外媒體從來就沒有報道過?甚至絕大部分獲獎者所在的學校也沒有把這作為殊榮隆重報道呢?原因很簡單,國外這種級別的科學獎多如牛毛,如果都要報道,媒體豈不得累死?何以知道這種科學獎多如牛毛呢?我們簡單地估算一下好了。美國科學促進會每年要頒發9個獎,克里夫蘭獎只是其中一個。美國光學學會更誇張,一年要頒發25個獎,伍德獎不是它的最高獎(最高獎叫艾維斯獎章,the Ives Medal)。美國類似光學學會這樣的社團至少有上百個,每個社團都會設獎,這樣估計下來,類似級別的獎至少也有幾百個。除了科學社團頒獎,每年的學術年會往往也會頒獎。大家可能都忘了,去年國內媒體也大肆報道過,潘建偉獲得國際激光科學和量子光學蘭姆獎,那是美國量子電子物理學大會頒發的。美國類似這種學術年會起碼也有上百個,也都要頒獎。這樣算下來,美國這個級別的科學獎得有上千個。其他科技大國的科學社團、學術年會也都要頒獎,例如很多年前國內就大肆報道過,潘建偉獲得了歐洲物理學會獎勵量子光學領域傑出青年科學家的菲涅爾獎。把這些獎都算上,得有上萬個吧?我說多如牛毛誇張嗎?除了中國媒體和中國科學家,誰會把得這種獎當成多大的榮譽?

這種獎其實就是業內人士的過家家,拉關係用的,業外人士沒必要把它當回事。當然,這些學術團體、學術年會並不是野雞機構、野雞年會,頒發的獎不能說一點含金量都沒有,但是要發給誰,卻不完全是由於學術。克里夫蘭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是《科學》雜誌的主編,而他是一名生物學家,來評價潘建偉的工作能有什麼專業性?潘建偉現在大概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有錢有勢的科學家了,為了做一個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的實驗就花了上億美元發射衛星,這種大手筆出了中國誰做得到?頒獎給潘建偉,都是因為其放“量子衛星”,被他的大手大腳給震驚了。特別是《科學》要開拓中國市場,經常收中國大學的錢為其出增刊,頒獎給中國第一號大款明星科學家潘建偉拉拉關係,有啥奇怪的?偏偏中國媒體以為這是多大的榮耀,潘建偉和施一公一樣,又都有收集這種沒幾個人知道的“國際大獎”的愛好,花了那麼多國家科研經費,得幾個獎相當於聽個響,有個交代了。一個隨便發,一個急著要,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滿世界獲獎,聽著好像很替國爭光。然而,真正有份量的獎,有一兩個也就夠了。正如真正的博士學位,有一個就夠了,不用像我以前說過的那個美國“中醫大師”那樣以“讀”了四個博士學位為榮。

2019.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