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中國原創醫藥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

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楚商聯合會承辦、泰康保險集團協辦的“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於4月7日-10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泰康不僅邀約海內外行業領袖、產業鏈企業共襄盛會,還負責國際醫養館(A1館)的全面組織。泰康在全國投資打造的五大區域醫學中心之一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籌),也將在本次健博會上進行啟動建設以來的首秀。會上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進行了演講,他表示,能夠創新藥物的中國科學家雖然非常少,但是他們作出了原創性的科學發現,而且這些發現全部與藥物的應用有很大的關係。

饒毅認為,中國的醫藥發展在經歷了學習、引進的過程之後,逐漸會走入原創引領的階段,也就是說原創的科學研究產生的技術創新對於任何現代大國將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饒毅介紹了歷史上中國幾個藥物創新的例子。第一位就是陳克恢先生,陳克恢先生在1923年-1925年期間從美國回到中國北平協和醫學院,獨自一人發現了中藥麻黃鹼真正的藥理作用,麻黃是中藥,麻黃鹼的化學分子是日本人在19世紀分離提純,麻黃真正的藥理作用是陳克恢一個人發現的。這一發現是中藥歷史上迄今為止對全世界最廣泛的影響,也就是麻黃素自從陳克恢發現以後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應用,在今天的西藥成份裡面麻黃鹼繼續得到應用。

第二位對中國原創藥物作出過重大發現的是1940年代從英國回到重慶上海醫學院工作的張昌紹先生,他在1943年-1948年期間,成功的從中藥長春中提取了長春鹼和長春新鹼。他和他的化學合作者確定了長春新鹼的化學分子式,和他和同事確定了長春鹼和長春新鹼對瘧疾的治療作用。因為長春鹼和長春新鹼同時有副作用,所以沒有得到普遍的應用,但是張武紹、趙誠谷等引入的從中藥分離提純化學分子、確定它們的藥理作用的整個一套,為中國帶來藥物研究全新的模式。

和陳克恢、張昌紹同期或者稍晚回國的一些留學科學家在中國不僅建立了研究模式,同時培養了新一代的科學家,例如回到北京醫學院工作的科學家,他們培養了下一代的如屠呦呦等科學家。屠呦呦在1969年開始加入523計劃,1971年成功的從中藥青蒿提取了青蒿素,證明它有非常好的抗瘧藥作用。之後被推廣應用到今天。

第三位是從1973年在哈爾濱醫科大學成功的證明砒霜可以治療特定的白血病的張亭棟教授,他是學西醫出生,在研究中藥上證明單體化學物有效的中國科學家。

饒毅認為,這些科學家雖然非常少,但是他們作出了原創性的科學發現,而且這些發現全部與藥物的應用有很大的關係。

饒毅相信中國在醫藥,特別是藥學的研發方面會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不僅有像王曉東這麼聰明的人,來做藥物研發,而且有一大批學生,在過去20多年中國的生物系培養了過多的學生,在教育和科研領域不能吸收這麼多學生,但是他們的積累等於是為工業界提供了很強的人力資源積累。同時,資本對於生物醫療的認識非常到位,形成了生物資本鏈條。當然我們不能忽視1977級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陳景泉在短短的3年之內,為中國的藥物政策帶來了變革性的變化。饒毅預測,在諸多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中國製藥行業應該會比較快的進入原創也對自身發展有推動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