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註冊制把好讓好公司上市的入口的制度性試點,首當其衝是要對讓未贏利但"有成長性"的發行上市的條件持審慎態度。因為"有成長性"是一個判斷,並不是確定的事情,判斷有很多人為假設,與當年納斯達克上市對"創新公司未來有高成長"的前提假設讓2000多家公司在短時間內發行上市,形成上市泡沬引發2001年的金

科創板註冊制把好讓好公司上市的入口的制度性試點,首當其衝是要對讓未贏利但"有成長性"的發行上市的條件持審慎態度。因為"有成長性"是一個判斷,並不是確定的事情,判斷有很多人為假設,與當年納斯達克上市對"創新公司未來有高成長"的前提假設讓2000多家公司在短時間內發行上市,形成上市泡沬引發2001年的金融危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5200多點跌至1000點低位,2000多家公司退市。這些教訓是很慘痛的,我們不應該重道覆轍。未來成長性是很難判斷的,比如生物科技公司的創新未來是成功還是失敗,沒有到最後結果誰都說不清楚。阿里巴巴是運營15年後才上市的。15年前馬雲先生的創業過程也經歷了九死一生。而且同期如雨後春筍的同類公司也大多消聲彌跡。創業板上市公司大面積出現第二年虧損的現狀,也提醒我們"創新公司具有成長期"的假設為不贏利的公司發行上市發行開閘,會加劇資本市場劣幣驅良幣的現狀,不利於註冊制試點成功,也不利於資本市場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