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是不是張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

司馬公昭


題主也許是同情張三丰一生暗戀郭襄,想為張三丰找到點平衡感才腦洞大開的吧。二人若相愛,光明正大結合就是了,想來眾人都是歡喜的很,況且二人都是光明磊落,光風霽月之人。哪裡用得著遮遮掩掩的弄出個私生子張翠山?



張三丰確實對郭襄有情,但卻是自律的人,二人相見僅有三次,第一次相遇於《神鵰俠侶》結尾, 那時他還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名喚張君寶,跟隨師傅覺遠向尹克西和瀟湘子討要被尹克西和瀟湘子偷去的《愣伽經》,在與尹克西比試時受傷,臨別之時,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三丰頭上傷口中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三丰心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不料郭襄將與楊過分別而眼中淚光瑩瑩,張三丰心下大是奇怪,卻也不敢過問,道謝的言辭也不便說不出口。



第二次相遇於《倚天屠龍記》開篇不久,此時,張三丰已經十五六歲。郭襄尋找楊過,想到少林寺找無色禪師打聽消息。巧遇覺遠, 郭襄見覺腳帶腳鏈,正在挑水,便去詢問原因,可是覺遠並不說話,郭襄抱打不平,後來無色禪師出面,才知這是對少林寺僧的一種懲罰,無色禪師送郭襄下山,張三丰也來送行,郭襄見張三丰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便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給他。



第三次相見,是因為張三丰學習鐵羅漢上的武功被人誤會,有性命之憂,覺遠帶張三丰和郭襄逃下少室山,覺遠力竭身亡,少年張三丰無處可去,郭襄憐他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又遭遇少林寺僧眾四處追捕,便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給他,要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郭靖黃蓉夫婦,以求存身之地。此的張三丰已知郭襄心中深愛楊過,便將滿腔思慕之情藏與心底。



後來,張三丰在下山途中,遇到以年輕夫婦,那個年輕妻子教育丈夫,萬事不可依賴他人,只有自己立起來,才能夠活得頂天立地。張三丰聽後心裡大有感悟,想道:

“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張三丰有意自立,當下在武當山找了一個巖穴,潛心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其後又多讀道藏,終於有一日融會貫通,領會了武學要旨,成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張三丰雖對郭襄一片痴情,卻非常隱晦,並不曾向郭襄表白過,並且兩人相見僅有三次,都是光明正大,後來各自潛學武功,分別開山立派,成立了武當與峨眉兩大門派。哪裡會有張翠山這樣一個私生子。


萍風竹雨123


哎呦,這個問題好有意思啊。

金庸三部曲有什麼關聯呢?

郭靖的老爸和楊康的老爸是八拜之交,所以有了《射鵰英雄傳》;

楊康的兒子楊過屌絲成神鵰俠,有了《神鵰俠侶》;

楊過的老婆小龍女,被尹志平玷汙生下了張三丰,郭靖的女兒郭襄痴迷楊過,卻羨慕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張三丰一出生被小龍女送到少林寺門口,她相信少林寺一定不會見死不救的。楊過一看張三丰就特別有感覺,還教他武功,當張三丰知道自己身世以後,他就創立武當,郭襄追楊過不得,與張三丰產生感情,可是張三丰一心忙於自己的武當道教事業,最終郭襄創立峨眉道教,這樣就可以與張三丰邊產生接觸的合理藉口,一來二去,就生下了孩子張翠山,張翠山又生下張無忌,於是就有了《倚天屠龍記》。

據本人推測,張翠山就是張三丰的兒子,推理完畢,還請點贊關注,如有疑問歡迎探討。






我是俺們村最窮的


有必要如此追根溯源嗎?!可惜呀,那個朝代的戶籍管理不科學!

怎麼解釋才能使你知難而退!只能說:


此時發問晚矣!現在問是得不到正確答案滴!


夜鷹54939546718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全家不得好死,男的死後為奴,女的死後為娼!這是郭襄的後人滅絕師太對那些侮辱她祖師的人說的!!!!!張三丰百歲壽辰之時張翠山殷素素夫妻帶十歲張無忌回到武當,這個時候張翠山的年齡不超過40歲,郭襄活著105歲,難道在張三丰60多歲時和近70歲的郭襄生了孩子?樓主你爹和你媽就是60多歲生的你?你媽的月經70歲還流的你滿頭都是?


7柒星海棠l


郭襄比張三丰要年長几歲,倚天一開始,武當七俠準備給張三丰過九十歲壽辰,張翠山那時候才三十歲左右,所以,郭襄比張翠山至少要大六十歲左右,怎麼可能呢?



錦瑟888666


知道張三丰練的是純陽無極功嗎


鋒哥01


1年紀對不上,張翠山和張三丰年紀至少差60多,郭襄和張三丰差不多,所以可能性不大。2.張三丰的武功是純陽無極功,一直童子身,也不可能。3張翠山在武當被逼死,如果真的是張三丰的兒子,當初武當山上的外人基本就沒人能活著走出武當山了


Aro日落33513681


這腦洞…

不過也不賴你,這才是世人愛看的套路不是嗎?

只可惜啊,不只是不符合小說的人設作風,從年齡常理來腿段也說不通啊


信用借春秋


張三丰到老是童子身,那來孩子?


老男孩


這個問題有些匪夷所思,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