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王赓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大鹏跌落泥坑,陆小曼前夫王赓的人生曲线无解

刘宜庆

该怎么介绍民国的陆军中将王赓呢?他是梁启超的高足,他是陆小曼的前夫。无论如何,都躲不过这两张标签。这也是王赓的悲哀,因为梁启超,他认识了徐志摩;因为徐志摩,他成全了轰动一时的摩与曼。丢了夫人,又被日军抓了,身陷囹圄。莫须有的间谍的帽子戴着,王赓的人生悲剧,似乎与陆小曼无关,又似乎全因陆小曼而起。

无锡人王赓,有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他在和陆小曼离婚之前,可谓春风得意。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到美国留学水到渠成,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学习,与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班同学。3年后,王赓学成回国,供职陆军部。

1919年,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五四运动的转折点,王赓的人生年轮上刻下了梁启超的名字。陆徵祥在巴黎和会期间,需要留洋的军事专家协助争取中国的权利,王赓便担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期间认识了在巴黎和会周边到处呼吁中国权益的梁启超。天下谁人不识梁任公,武将王赓被梁启超的风采学识折服,成为梁的门生。王赓的命运好似过山车,他很快达到一览众山小的高峰。就在这一年,王赓认识了北京的交际花陆小曼。从此,他再也无法和这个名字分开,不管生前还是死后。

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是北洋政府财政部赋税司的司长,陆小曼自小就接受中西文化双重教育,才貌双全,精通英、法语言,18岁那年被外交部选中,作为接待外国使节时的翻译,从此名震北平社交界。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陆小曼时装照。

1920年的王赓晋升为陆军上校,前途不可限量,陆小曼的父亲看到这一点,把陆小曼嫁给王赓。名媛陆小曼的第一次婚姻是父母之命。郎才女貌,一武一文,在时人眼中,多么般配的一对儿。

可是,“第一帅、第一有才、第一有手段”的王赓,面对娇妻,不懂浪漫,也不解风情。这貌似完美的婚姻,一开始就潜藏着危机。1924年底,王赓任哈尔滨市警厅厅长。他担心妻子陆小曼寂寞,就把他托付给好友徐志摩照顾。这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王赓作为一个将军,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他无法预料接下来的剧情。

红杏要出墙,寂寞庭院锁不住。陆小曼和徐志摩,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才华横溢而又风流倜傥的徐志摩,在梁思成林徽因那里败下阵来,和陆小曼的恋情一帆风顺。等王赓回到北京,发现这一切时,他已经无法收复失地。

枪杆子没有打过笔杆子,王赓选择退出,尽管他的心底仍然爱着陆小曼。1925年9月,王赓与陆小曼离婚。王赓在和小曼办完离婚手续后,当面送给了徐志摩一句让人心颤的话,他说:“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徐志摩陆小曼订婚照。

1926年七夕节,徐志摩和陆小曼订婚。10月3日,两人完成了一桩倍受关注的婚礼。徐志摩陆小曼给王赓发了请柬,王赓打算参加他们的婚礼,后被朋友劝阻,没有去,但送了一份贺礼。贺礼上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苦尽甘来方知味”。谁能体会到王赓的内心?梁启超在婚礼上数落了一番徐志摩,批判他“用情不专”,令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样的举动,能否给王赓受伤的心带来一丝安慰吗?从王赓退出、并送贺礼来看,此人胸怀大度,颇有雅量。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恩爱甜蜜,在爱眉小札中淋漓尽致(徐志摩不知道现在有一句话:秀恩爱,死得快)。人间哪有一辈子的蜜月,再般配的夫妻也有矛盾,也有争吵。徐志摩东奔西走挣钱,以满足陆小曼奢华的开支。无暇顾及陆小曼的时候,翁瑞午在吞吐大烟的缭绕之中,趁虚而入。在王赓结束的地方是徐志摩的开始,徐志摩步了王赓的后尘,放任翁瑞午和陆小曼躺在床榻抽大烟。更令人诧异的是,徐志摩对此见怪不怪。这不是胸怀的问题了,是诗人的天真。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两人蜜月之中。

宋子文当财政部长时,领导国民党政府建立的“税警总团”,王赓为中将军衔。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长清开山坠落而遇难。诗人的魂魄飞入太空,惊醒梦中的陆小曼。

很快,上海爆发战争。1932年2月,上海税警团被改编为番号为八十八的独立旅,由蔡廷锴军长指挥,在上海奋力抵抗日军的进攻。此时,王赓是税警团总团长,中将军衔。

1932年2月27日傍晚,响了一整天的枪炮声沉寂下来,脱离战场的王赓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过了外白渡桥,进入公共租界。擅自离开战场的王赓不知道一场危险逼近,他的行踪被日军发现,在公共租界被日军抓获。王赓随身带的军用皮包中,有淞沪兵力部署和战线配置图及重要文件。日军得到地图后,如获至宝。

3月1日,王赓被日军放了回来。但是,上海的战事无法挽回。3月6日,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电令全线停火。在英、美、法、意等国的斡旋下,中日双方代表开始举行停战谈判。事后,有人认为上海守军的撤退与王赓丢失的军事地图有关。

王赓被日军抓获,日军认定他是间谍,加以审问,并以枪毙相威胁。国民政府军方亦认为王赓是间谍,有通敌之嫌疑。传言像长了翅膀,王赓此举,是为了安慰丧夫的前妻陆小曼。不管什么原因,作为高级将领,擅自脱离战场,身带作战地图被日军抓获,都是一大耻。王赓要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代价。多次接受军政部、参谋本部、军法司联合调查,几经审问。军事法庭对王赓泄密案进行宣判,最终王赓因“擅离戒严地点”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

身陷囹圄,意气消磨。1935年,王赓出狱后,一身疾病。人生不顺,仕途蹭蹬,出国疗疾归来,再也无颜在军队担任要职。于是,在南京铁道路任职。不过,时任军政部兵工署署长的俞大维劝其不必消沉,应该再任军职。王赓回答:“如果国家对外作战,自会挺身而出。”

王赓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全面抗战爆发后,王赓主动请缨,为国效劳。俞大维随后允其向兵工署报到,担任兵工研究委员、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王赓(女士后站立者)与外国朋友合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中等国结盟,对付穷兵赎武的日本。1942年3月11日,国民政府决定派遣一个军事代表团赴华盛顿,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艾森豪威尔将军与王赓同为美国西点军官学校的同班同学,宋子文急招王赓参加军事代表团。

不料,正当王赓鲲鹏展翅的时候,他从云端跌落。军事代表团途经开罗,王赓旧病复发,一个多月后病情恶化,病逝于开罗皇家医院,时年四十七岁。王赓死后被开罗盟军以军礼隆重葬仪,安葬在英军公墓。

从巴黎和会开始,王赓名声鹊起,有一个华丽的亮相,在开罗陨落,有一个黯然神伤的结束。王赓的人生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陆小曼徐志摩举办婚礼,前夫王赓送贺礼,纸条上写了七个字

陆小曼两任丈夫,都命运崚嶒,可惜!可叹!

附:王赓如何被日军抓捕内情

陆小曼晚年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王赓》,这文章谈到王赓被日军捕获的详细过程:

在战斗期间,开炮是一直由他(王赓)负责的。但是,当时由他指挥打向日本总司令部的炮,老是因为发生一点小差错而不能命中目标,他自己因此感到十分愤急,所以那天他是急匆匆地到美国驻沪领事馆去寻他在西点军校同班的一个美国同学——同是好炮手的那位朋友去研究一下。他那同学是一等参赞,名字我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就是那名闻全球的辛普逊太太(Mrs. Simpsom)的丈夫。

那天王赓为了去寻他,坐了一辆破旧的机器脚踏车。谁知道开到外白渡桥上,车子就坏了。他想反正下桥转弯就到了,就走过去吧!王赓平素非常粗心而且糊涂。其实那时美国领事馆早已搬家,原来的地址已经是一个日军的军事机关了(什么名字我也记不得了)。王赓是一个深度近视眼的人,那天正在心不在焉地想着开炮的事情,等到一直走到门口才抬头,想问问那位同学是否在家,谁知道一抬头,看是个日本军在那儿站岗。他惊慌,扭过头去就往回跑。那时正值天寒,他的军装外边加了一件丝绵袍子,跑起来飘动了下摆,就露出了里面的军装裤子:因此一跑反引起日军的疑心,注意到他的军服,他们立刻就如临大敌,结队在后追捕。他一时无目标地乱跑,跑到了礼查饭店的厨房间,恳求那些外国厨子让他躲藏时,厨子不答应,一定要他立刻出去。正在争吵不休声中,日军就冲进来将他扭住。

他当时就向日军声称,不用硬扭,走是一定跟着他们走,但是必须到左边的巡捕房转转,因为当时租界上是不能随便逮捕人的,所以他们就同到了虹口巡捕房。王赓的主要目的就是到了巡捕房就可以要巡捕房的工作人员将他手里的公事皮包扣留下来,因为其中确有不少的要紧文件,不能落在日军手内的。因此,捕房内的中国人就答应将皮包代为保藏。外界流传的带了作战地图去投日本人这句话,就是因此而起。又加上在他被捕后没有几天,日军就在金山卫登陆,所以外边的流言是更加多了。

事后不久就由美国领事馆向日军将他要了出来,由蒋介石加以监禁、审讯。由于各种的证明及虹口捕房的皮包等证据才算查清了这件案子,始予释放。

这件事是由王赓亲口告诉我母亲的(因为我母亲一直是同他感情很好的),同时,我也听到官场中的亲友们来纷纷同我讲起,我认为这段经过情况是比较可靠的。

陆小曼的这段记录,明确了王赓随身所带的“要紧文件”没有落入日军手中。笔者文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军事法庭作出判处——王赓因“擅离戒严地点”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这两点可以互相佐证。

王赓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无相关文档留存,请知情朋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