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head>/<head><body>

對於經常喝茶的人來說,

最忌諱的大概就是喝隔夜茶了,

人們常說「隔夜茶,毒如蛇」

甚至還打上了“致癌”的標籤…

但是,難道真如大家所說

這小小的一杯茶有這麼危險嗎?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你可不要小看這「隔夜茶」,

它大概是你唯一可以接觸到的,

能夠打破時間壁壘的神器!

傳說中「隔夜茶」有著致命的危險,

因為它的神奇毒性,

可以殺人於無形,

而它最大的危險,

在於對時間的無情嘲弄:

如果你晚上8點泡了一杯茶,到了第二天早上8點,會有人告訴你這個茶隔夜了,有毒!

然而你早上8點泡了一杯茶,到了當天晚上8點,會有人告訴你這個茶沒事,可以喝!

??這…這不都是12個小時嗎??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瞎扯

這!就是「隔夜茶」的魅力所在

也是它的可怕所在,

這樣的「隔夜茶」,

穿越時間的壁壘,無視日月更替,

卻依然有著不可知的神力。

在地球的那一邊,這些來自東方的神秘樹葉,依然保持著自己神秘的秉性。

當一個美國人,在中午愜意地泡好一杯茶時,他不知道的是,其實這杯茶在中國的時間裡,已經隔夜了!

大概也因為這樣,在英國才會有「下午茶」的傳統,因為英國的下午,是中國的上半夜,沒過零點!

(以上純屬瞎扯,如有雷同,算...算你狠!)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好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結束,

下面來說正題:

1.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呢?<<<

所謂「隔夜茶」,一般指放置時間比較久的茶,不一定是隔夜,只要長時間放置都算。

比起所謂的致癌物質,長時間敞開放置的茶水倒是可能會掉進去一些灰塵等髒東西;有時放置一夜後,你會發現茶水變得渾濁,溫暖潮溼的天氣下,甚至一夜就能長出白毛(黴菌)。

隔夜茶能不能喝,最關鍵是看茶葉是否變質。變質的隔夜茶,聞起來有一種餿味,甚至有點發臭。如果喝了變質的茶,有可能會導致腹瀉、頭昏等不良症狀,這種的建議還是不喝為好。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2.

>>>隔夜茶會產生亞硝酸鹽嗎?<<<

很多人對「隔夜茶」的擔心,更多的是擔心長時間放置的茶裡,會產生亞硝酸鹽。

其實,亞硝酸鹽本身並不會致癌。但含亞硝酸鹽的食物被吃進人體後,在胃酸作用下,會與胃內的生物胺結合,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才是值得大家擔心的強致癌物,與肝癌、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生密切相關。

讀到這裡,又要說到那句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離開劑量說毒性的,都是耍流氓!不要怕有毒,主要看吃多少!」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3.

>>>隔夜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在安全劑量之下的亞硝酸鹽攝取被認為是安全的。國家規定,生活飲用水的亞硝酸鹽標準是1mg/L,只要不超過這個量,飲用水就是安全的。

實驗證明,一個是將茶水靜置12小時和24小時後進行檢測,其亞硝酸鹽含量分別為0.13mg/L和0.26mg/L。相比飲水標準中的安全含量1mg/L,茶水即使放置一段時間,我們也不必擔心它們會「致癌」。

甚至一杯純白開水放置24小時後,亞硝酸鹽的含量都比茶水高,原因是茶水中含有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質,抑制亞硝酸鹽的生成。

附上亞硝酸鹽實驗:

亞硝酸鹽實驗

6大名茶實驗樣品作對比:

西湖龍井(綠茶)、蒙頂黃芽(黃茶)、白牡丹(白茶)、普洱茶(黑茶)、鐵觀音(烏龍茶)、滇紅(紅茶),沖泡時間最少12個小時。

實驗人員對30種樣品進行亞硝酸鹽含量檢測,詳細數據見《隔夜茶亞硝酸鹽數據表》(單位:mg/L)。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數據來源《快報時間·好奇實驗室》

結果顯示,亞硝酸鹽的含量隨著時間增長,確實有增加的趨勢,且總的來說含量極少。如果和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相比,茶水中的亞硝酸含量還不到食物中的1/25。

隔夜茶,毒如蛇,到底是這麼回事麼?

總之就是,隔夜茶與眾多謠言一樣,本身並未經過現代醫學論證。

從生活品質來說,敞開放置過久的隔夜茶,還是別喝啦~說不定掉了灰塵或者茶葉變質了,喝了容易拉肚子。

隔夜茶能不能喝? (單選)
0人
0%
能喝
0人
0%
看心情
0人
0%
不能喝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