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有人颂扬有人批判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琪冰381


孔孟之道,其思想有反动性,特别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等级思想,还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庸之道,也是有适用的范围,必须要有批判地去学,不应夸大其词的宣传。世代不同,应与时俱进地多宣传新时代文化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要多学习研究,凝聚民心,对国对家都有利。因为时过境迁,文化思想是在发展的。孔孟之道的出发点是为已,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他。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共同提高思想觉悟,为人民为人类贡献力量。现在的人民群众,追求的是人类大爱,人人平等,包括父子之间,官民之间,要以理服人,以法制人,而不适合用圆通的法则忽悠人!在法的框架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利时代的发展!


手机用户51873821213


问题回答了一大堆,批来驳去。首先搞清楚孔孟之道是起初讲给谁听的?孔孟之道是讲给帝王君子的!所以您若不是帝王又不想当君子,孔孟之道您可以完全抛弃。但结果就是没了孔孟之道,在当下及过去2000年里,您只能变成禽兽或者在变成禽兽的路上!为什么?因为孔孟之道由起初的帝王之学退而求其次成了君子之学再退而求其次变成百姓之学的过程中渗透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您即便想抛弃也抛弃不掉!为什么?因为中国自古法律不健全法律意识薄弱,孔孟之道渗透扎根充当了中国的伦理约束进而弥补了法律意识的短板!很多人觉得孔孟落伍已经不适合社会了更不适合您,原因一方面是孔孟之道在退而求其次的过程中的确被强加了不少糟粕垃圾,但那不是孔孟的错而是孔孟后人的错!😄原因另一方面是孔孟对人的要求门槛太高了,而多数人的人心修为又太低了。😄孔孟之道起初站在高山之巅 教的是人中龙凤。您若高度不够习了孔孟自然变成腐儒小人!所以您感觉历史及当下儒门多出败类小人的缘由!孔孟之道支撑起了中国两千多年的脊梁,中华两千年不倒原因就是孔孟两千年不倒!民族浩劫面前靠的就是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那帮人在挽救挺身 力挽狂澜!孔孟之道虽有糟粕但根骨坚挺,孔孟巨树参天 批空斗孔不改其大!孔孟之道是主治民族骨质疏松症的钙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孔孟本是硬汉 后人俗人整成了软蛋!儒释道 ,释若没了,中华伤个肝而已死不了!道若没了,中华去个肾而已也死不了!但若儒没了,中华命必亡!😄🌹


坟沙一号


必须把孔孟拉下神坛,作为一般哲学对象来研究更理性。

如果说中国真正的哲学大师,非老庄莫数!

多研究一下道德经、周易,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当然,孔子编撰的《诗经》还是特好的,那才应该是真孔子的东西,《论语》是被加工过的。

法墨两家也比儒家强的多,儒家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奴才、教执政者如何愚弄人民延寿政权。


茶梦轩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是标准答案。

中国自从进入夏商周家天下社会之后,上层社会从人性上开始堕落,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人民群众越来越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之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于是出现了道德经中的“智者”,(实际就是阴谋家和野心家的意思)。所以老子说“大道费,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他们以伪善的面目来吸引大众眼球,并利用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来为自己篡权窃国的目标服务,西周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所以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统治阶级内部这种智者伪善的行为,在社会历史上产生出极为恶劣的影响,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的兄弟父子之间,也不断为了权利而互相残杀,周朝的礼乐制度

只能从表面上限制下层民众,根本就无法挽回这种因争权夺势人性变恶造成的礼崩乐坏局面。所以老子说“以智治国国之贼。”

孔子是个学者,出生在东周,他看不到历史变迁形成的深层社会矛盾,思想没有超越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而制定的礼乐范畴,认为统治阶级应该实施仁政,看不透大盗窃国的家天下统治阶级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流氓集团,更不懂家天下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有什么仁政的。但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有着很大的欺骗性。

所以说,孔子真正的思想深度比起老子关尹子有着天壤之别。也比不上墨子,管子,晏子,文子,列子,庄子,子产,孙子,鬼谷子,范蠡等人的思想深度。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要想既维持统治阶级三宫六院极度奢侈腐化的生活与百姓极度贫困的生活长期并存,就需要一种似是而非但表面上说的过去的文化作为思想基础,麻醉人民群众,于是孔子非他莫属而荣幸的入选了。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人性一旦被社会的恶性争斗所左右,一切仁义道德也就变成了争权夺势的一种工具,失去了真实的意义,而鲁迅看透了这种思想“吃人”骗人的本质。因此,我们也必须看清孔子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社会才能进步。


古始之道



对孔孟之道,有人批判,有人歌颂。

最典型的是儒家的主张汤武伐桀纣。儒家认为暴政虐民,把人民当奴才的君主,必须诛杀。孟子谓之:汤武诛独夫。孔子谓之:汤武革命。【革命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

韩非子认为孔子是乱臣贼子,居然歌颂汤武弑君之行。这是教唆臣子弑君——仲尼不知忠顺孝悌之道。

韩非子谓之: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韩非子忠臣顺民的标准——寡闻从令。

韩非子还提出了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诛臣,焉有过!

最后再说一则著名的汤武弑君VS汤武伐桀纣之辩。

儒家主张,只砸君主的铁交椅,而不砸人民的铁饭碗。即不合格的君主应该下岗,暴政虐民的君主应该诛杀。而黄老学派与法家则认为,只能砸人民的铁饭碗,而不能砸统治者的铁交椅。


除了法家和黄老学派外,所有人皆赞同儒家的这一主张。

在汉景帝时期,有一场著名的汤武弑君之辨。黄生代表法家和黄老学派的观点,指出汤武弑君不是受命于天,而是篡杀,汤武是乱臣贼子。而儒生辕固则依据儒家学派的主张,认为桀纣暴政虐民,汤武顺应民心,诛杀暴君,当然是受命于天。黄生则反驳道:桀纣虽然残暴,但毕竟是君主。汤武虽然贤明,毕竟是臣下。君主有过,臣子应该劝谏,这才是忠臣,但汤武不但不劝谏,反而弑君。这无疑是乱臣贼子。儒生最后反问黄生:依子之言,汉高祖推翻暴秦,也是错的吗?

黄生哑口无言,这场辩论以儒家完胜,黄老的完败而告终。

此后,对奴役人民的暴君,必须诛杀。便成为世人的统一思想。

孔子一句汤武革命,致使中国改朝换代不断。


杨朱学派


孔孟之道是华夏文化的根骨,七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整体贯穿了孔孟思想传承至今,因为孔孟传承了三皇五帝及周礼的智慧凝结成了儒家思想。

为什么有褒有贬呢?里面有好多原因,褒的一方深入理解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延续的重要性,认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种道德,认识到这种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贬的一方大体有以下几点:

1.对儒家经典的不理解,理解有个方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理解就是向正能量方向去理解他,如果形而下通常走向负能量方向。扬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儒家经典的文言文难懂难理解,其实很简单,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做人讲仁义就好了,内在装着仁义,外在的行为就是忠孝,关公就是典型,难道还有谁说关公是小人是装逼吗?

还有就是感觉儒家的礼节太麻烦,涉嫌装,做作。其实古人是用礼节在修身,他们那时不像现在这么快节奏,讲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感觉儒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是肯定的啊,但很多人只看到统治阶级而没看到自己,家和国都离不了儒家思想,在家讲孝悌,对国讲忠义,没毛病啊!如果所有人都从思想和行为都遵循儒家思想那就是大同社会就是现在所提倡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儒家是为所有人服务的。

3.做不到,儒家对人的行为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其实还不是最严格的,墨家就更严格。严格是有好处的,因为人出生就在儒家的氛围里熏陶也就逐步接受了一些戒律和约束,这就是儒家教育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家,企,国,都在一个体系内那就强盛无比,秦皇统一之功,文景之治,汉武大帝,汉光武帝刘秀,隋朝仅杨勇时期国家人口翻番,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宋代经济文化人口达到最鼎盛,元朝的蒙古人也奉行了儒家文化,明太祖和永乐大帝,清康雍乾盛世,当代的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这些无一不是因为伟大的孔孟之道思想的影响,所以说孔子是至圣先师,孟子是亚圣一点没错。


不东先生


贬低孔孟之道的人其实不是在贬低孔孟之道,只是单纯地出于一种反对统治者的理念而已。赞扬孔孟之道的人也不是对儒家思想全都赞扬,而是赞扬那些常见的道理而已。


第一种人多为贬低而贬低

这些人不了解儒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统治者有着一种切齿的仇恨,最终扭曲为只要统治者提倡的他们就反对。放在时下来讲,有点像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因为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用民主取代了帝制,所以在建国之初把孔孟等优秀的思想也归类为封建文化。当下从意识形态来讲,国家早已经为这些优秀思想平反了。我们来看八荣八耻,看公约良俗,这些都是从我们民族的良知中转化而来的。这些良知哪里来?是几千年在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浸染下地不断继承。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比孔子时代讲学模式有根本改变。


但有一部分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观念里还是骂孔孟骂儒家就是赞成民主就是爱国。这如果用当下的话来讲,是历史虚无主义。

还有一些人是在跟风,就很像特殊时代里的有些红卫兵了,明知道这么做是错的,但大家都做了我不做就显得不好。所以骂孔孟儒道是为了表明立场。讽刺的是这些人恰恰是没有立场的,他们既不知道孔孟缺陷在何处,也不知道孔孟的优秀在哪里,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可怜人。

第二种人也批判孔孟,但是真的理解孔孟

虽然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的思想,但是他们却能看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这个用马哲也能解释得通,无非就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的简单论证而已。

在统治这一角度来讲,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对立的。但是,儒家思想不在这一层面上,而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上,这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的追求,两者是同一阵营的战友。社会稳定发展,统治阶级保有自己的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保有自己的稳定生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再有他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历史上所有治世的存在,人民生活相对富足,都是按照儒家的方法来治理的。相反,所有乱世出现,百姓民不聊生,都是因为统治者违背了儒家道术。那么这个罪名又怎能强行施与孔孟儒学来背负?


待晓儿


今天我又看到了关于孔孟之道的争论,我觉得大可不必,也没有必要去问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有一次我看了易中天老先生的视频,有个妇女问他学生应该不应该去看三字经、论语等孔孟国学书籍,易中天老先生的观点表示那是毒药,千万别让小孩学;另外一个视频里面他在高谈阔论自由。我是不太认同他的话,他有时也是前后矛盾,人家读什么书,人家不会自己去思考和分辨么,你有必要去横加指责么,你这算不算是干涉人家自由。

 

孔孟到底是不是毒药?在我看来可能会对有些人是有用的,对有些人来说是没用的,这得在于你自己对孔孟之道的认知和取舍,我们都知道不能照搬照抄,不能教条主义,更要与时俱进,更要实践检验是否正确,不能光听别人说好或者不好。

 

在我看来孔孟之道是不可怕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就算里面有一些对现时来说是糟粕。但我们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会思考分析的,懂得分辨好丑,就算一时不能,也会在生活中慢慢加深理解,所以有知天命的说法,因为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你会慢慢看透很多事物的,因此完全不必去争论高低,也不必阻拦别人去学习。我觉得只有经历过,才能说出生活的滋味,对于孔孟之道也是一样,只有去学习和检验过才能分辨出其中的美好与丑恶。


真金道人道真话


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服务于帝王思想。家国天下的逐步放大,为天下一统、宗族社会的相对稳定提供了礼仪典范和道德基础。汉武帝吸取了秦灭的教训,内里继承了秦的法家治国,外表神话和包装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理念。简称:内法外儒。当然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孔孟荀的儒家思想也在演变进化而服务于不同的需要。并长期塑造中华文化中主流的意识形态。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注疏,直到近代的冯友兰以《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新儒家思想。

无论法家还是儒家,还是百家争鸣。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才是对传统文化该有的尊重和态度。毕竟我们不活在春秋战国,难免觉得表里不一。单纯的褒贬有何意义?朱熹的理学和阳明的心学里也内涵着对孔孟思想的褒贬,但他们俯下身子,加入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以作学问的态度加以完善、继承和发展。无论外来的还是本土的文化,怀一颗对思想智慧之光的崇敬之情,严谨务实治学态度,才能真正去芜存菁,成就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北平之春1112


已有很多次看到“孔孟之道”的提法。如果我的认识有误,那是我的认知错误。如果我的认识正确,希望能明辩、明理、明白的中国人,路过看到给个点赞:

一、“孔孟之道”如“XX之流”一样,带有贬意。正值中国、中华民族强势崛起之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理应响应习主席“中国有文化自信”的号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因”孔孟之道”这一词汇,源于1971年”林彪事件”后,“四人帮”借机发动“批林批孔”运动,企图以”孔”(即孔子)影射并打倒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孔孟之道”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四人帮”之流发动“批林批孔”运动的产物,我们现今应改用中性词汇——儒家思想,这才应是正确的表述。

二、儒家思想应褒应贬,我们应有客观历史的眼光。正如“要知道苹果的味道,你就必须亲自尝一尝苹果”一样。儒家思想到底好不好呢?我们只有明白了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儒家思想具体的内容、儒家思想历史的影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是无论对错的自己的思想认识,而非人云亦云的妄加评论。

第一、儒家思想产生于中国春秋、战国之际,它当时仅仅是“诸子百家”思想中一家的思想。由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王室失去各诸侯国信任,之后导致外敌入侵,都城东迁,王室衰微,礼乐崩溃而天下乱。随后,东周的历史转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乱世。

第二、儒家思想是孔子因崇尚、怀念并试图回到西周时代,他心中理想的以“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为主要内容的礼乐有序、有制、有爱的国家大治,而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兴其思想文化教育。后续孔子的弟子,及后来的孟子、荀子等进一步把孔子的这些思想加之发扬光大,这便形成了“儒家思想”。

第三、儒家思想最大的影响,是被历代帝王接受、利用,并将“四书五经”定为“国考”必考。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隋唐之后,以至清清末年,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科举制度”延纳人才,其文考就是将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四书五经”,列为必考。

三,儒家思想中,仅“四书五经”,是博大精深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春秋》,这些个书,彻彻底底学好、学懂、学深、学透了,一旦科举中举,很低的能任“七品县令”,历代封建科举状元,据知都非等闲之辈。尤其是宋朝,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大清晚清,腐败战乱那么厉害,清末最后一个状元,依靠自己,最后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实业家。

思想文化,无论好坏,除了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之外,它都是我们爱好学习的人的精神财富。“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认为毛泽东主席,在几十年前,已经很好的教会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了。

最后,我沿用自己一贯的一句话来结束,即:“土地还是那土地,关键我们自己是什么品种的种子”。

(够啰嗦,谨此。谢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