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合的群裡沒有你。

聊到這個話題,想起了自己在最後一個十字開頭年齡前所發生的一些故事。

在有一年的假期工作時我遇到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哥哥,他是我們的項目主管,交際能力強,還發表過很多作品,運營著團隊,有很多頭銜,也有屬於自己的報刊雜誌。

他在一個大學組建了一個社團,因為我平時就跟著他,所以也加入了。社團是一個靠興趣組織起來的團體,尤其是文學社,因此到後來,人越來越少,只留下了我們幾個骨幹成員。

他對我們幾個人非常好,帶我們加入了青年作家協會,參加過作家會議,也帶我們和一些作家畫家之類的人吃過飯。他教會了我們很多社交禮儀,也讓我們與飯桌上那些老師多聯繫,多學習。於是我們興奮地留下人家老師的手機號、微信號。之後也嘗試著聯繫,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記得當時我還回去給我室友炫耀了一把,跟我的學弟學妹說,“今天我見了某某作家,某某詩人。”當時心裡還想著以後可以和大神交流了,但現在想起來,當時真的太年輕了,啪啪的打臉聲還在耳畔,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哥哥後來還問過我:“有沒有和老師們多聯繫?”我一臉苦笑的:“哥,那是你的人脈,和我沒有半點關係啊,我還是踏踏實實努力吧。”

從那次以後才真正明白,原來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不對等,就算我有別人的聯繫方式,我們也不可能平等的對話。

誰都想過和優秀的人做朋友,因為優秀的人可以給我們帶來正能量,但在此之前,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優秀的人,憑什麼要和我們做朋友?”

也許我們應該知道的一點,比我們優秀的人,都比我們努力。

講到這裡,我還有一個朋友。

現在在濟南創業,靠自己有車有房子。他本科專業學的計算機,因為喜歡寫寫東西,經常熬夜寫東西,發表了很多文章。後來自學平面設計,自己排版做報紙,大學期間一個人創業,跑東跑西,吃盡了苦頭。我們經常聊天,之前我問過他:“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熬夜對身體不好,為什麼要這麼拼呢?”他說:“因為我在省會沒有任何關係,想留下,只能靠自己。不拼,不臉皮厚和別人打交道,不努力想出路,最後我只回家,但我不想回老家,留下來至少以後我孩子的起點就是省會城市,對下一代也好。”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聊得越多發現差距越大,實力上,努力程度上,最後落實到經歷和眼界上。從小到大體會過太多次“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的感覺,最開始可能只是學習成績,我們沒當回事,後來就是不同的大學,我還安慰自己,在努力,也是差不多的。再後來,差距越來越大,學歷、眼界。最後可能最直接的差距就是財富差距。

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曾一起的同學,越走越遠,我心裡明白了:

只有同等的實力,才有平等的對話。

前幾天我一個朋友問我,問什麼選擇創業這條路?我回答了從我來到這個省會一直在心裡的一句話“我努力,是為了以後,我們還能做朋友。”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我們以前都有無話不說的朋友,最後都變成了無話可說的經歷。

其實並不是忘了共同的回憶,只是每個人的境遇不一樣了。情懷可以支撐一時,回憶完情懷,無話可說的尷尬就來臨了。我們總說願世界對我們溫柔以待,但世界的溫柔有限,憑什麼會落在我們頭上?

我們經常想和優秀的人做朋友,想著合適的人度過一生,但在我們懶散時,優秀的人已經大步向前了;在我們幻想時,適合我們的人已經和別人好上了。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老話說的結婚講究門當戶對,社交也講究實力均等,不單是物質上,還有精神上。所以,與其整天參加各種無用的聚會。不如自己踏踏實實地努力,因為當我們不夠優秀時,即便認識更多優秀的人,也沒有實質上的交流,

趁年輕,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當有一天踏踏實實地做出成績來,你就會發現,世界突然會對我們溫柔很多。只有自己變得優秀了,優秀的人才會選擇和你在一起。

最後還是那句話,我之所以努力,不是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只是為了認識我的人還認識我。

當你沒能力沒錢沒地位時,認識的人也不會認識你。當你努力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不認識你的人也會說認識你。

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和的群裡沒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