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科主任肖嵩華:人體“頂樑柱”的修復大師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肖嵩華

人民好醫生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2018人民好醫生跟診記

上午九點,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病房的一間小會議室裡,來自多個科室的七八位醫生正共同討論著一位患者的手術。組織討論的是清華長庚醫院的骨科主任——肖嵩華,他也是這場手術的主刀醫師。患者腰椎的軟骨肉瘤已經侵入到腹腔,所以手術涉及到患者的胃腸、腎、胰腺、主動脈血管等,做起來需要胃腸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醫生的支持。肖嵩華一方面與眾位醫生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手術的一些細節,另一方面還與他們協商做手術的時間,爭取儘快讓患者接受治療。

算起來,這將是肖嵩華給這位患者做的第七次手術,第一次還是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時候。當時他已經把肉瘤剔乾淨,但軟骨肉瘤易復發、持續期長,而且對放化療不敏感,除了手術解決別無他法。這位患者也對肖嵩華抱有高度的理解和信任,多年來一直找他做手術。

會診結束,肖嵩華沒有一刻耽擱,馬上趕往診室,因為那裡已經有不少遠道而來的患者在等候著。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人民好醫生頒獎現場

業界權威 患者口碑

董女士攜帶片子過來為丈夫問診,她的丈夫因為椎體C6變形後壓迫硬膜囊及脊髓並伴隨病理性骨折正在大連住院治療。她帶著片子從大連趕來北京,去到了301醫院,希望這所蜚聲全國的醫院能夠為自己的丈夫帶來治癒的希望。而在瞭解病情後,醫生認為患者需要手術,但手術難度較大,可能需要更為專業的醫生。最終,在301醫院醫生的推薦下,董女士找到了肖嵩華。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在仔細察看患者的各項檢查及報告後,肖嵩華診斷患者的頸椎部分存在腫瘤,不盡早切除很快會出現截癱,而且這很可能是惡性腫瘤,必須要進行手術切除,再通過病理結果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手術是您親自做嗎?”得知丈夫的手術風險較大,董女士希望手術能有一個可靠的保障。在聽到肖嵩華的肯定回答後,她眼神裡的緊張一下子少了很多,加上問診過程中肖嵩華專業詳盡的解答,離開診室時她由衷地說:“謝謝肖教授,覺得您人特別好,特別溫和。”

上頸椎的手術風險比較大,一直以來都是外科手術的難點之一。而作為國內著名的脊柱外科專家,肖嵩華在複雜頸腰椎病、脊柱腫瘤、脊柱畸形、上頸椎外傷和畸形領域都造詣深厚,有過不少成功的手術案例。

有一名40歲的男患者,因先天性樞椎齒狀突發育不良並伴隨寰樞椎脫位導致下肢無力,行走困難,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由於手術難度大,他輾轉多地均未得到有效治療。在找到肖嵩華求治後,肖嵩華採用3D打印技術,1:1打印出頸椎模型,模擬手術入路、截骨平面和減壓範圍,通過前後路聯合的手術方案——前路經口減壓鬆解、齒狀突切除,後路寰樞椎椎弓根釘內固定植骨融合。歷時數小時,手術成功完成了。因為手術精準微創,無併發症,影像學檢查見寰樞關節復位,內固定位置好,術後患者症狀逐漸緩解,幾天後便康復出院。

這種經口前路鬆解齒狀突切除聯合後路經椎弓根釘內固定的手術是脊柱外科高難手術之一,全國能做該手術的專家屈指可數。正是這樣的精湛醫術,讓肖嵩華成為業界的權威,讓董女士在301醫院的推薦下找到他。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精湛的醫術,除了讓肖嵩華得到來自業界同行的認可,更讓他獲得了來自患者的良好口碑。在記者跟診的當天上午,除了肖嵩華的老病號和慕名而來的患者,還有不少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和同事等推薦過來的,一位老太太就是如此。

在老伴的陪伴下,這位老太太傾傾晃晃,一瘸一拐地走進診室。她今年已經是78歲高齡,去年9月份因為不慎摔倒導致腰痛,在一家民營骨科醫院做了微創腰椎孔鏡手術,術後腰部病情也有所好轉。可是近來一兩個月,患者左腿的問題又似乎變得更為嚴重:左腿從胯到小腿部位都感覺疼痛。這次她來到了清華長庚醫院。

“同事之前找肖大夫做,做得挺好的!所以也推薦我來。”問及為何來找肖嵩華診治,老太太告訴跟診記者:她的同事在年前就是肖大夫給做的手術,現在情況好了很多,而在此之前,同事的腰痛病症比她的還嚴重。

細緻檢查 精準施治

判斷病情,找出患者病因,是進行治療的第一步。在給患者看病時,肖嵩華一般都是先做全面、仔細的檢查,再做診斷。對於來到診室的患者,除了影像方面的檢查,肖嵩華還非常注意對他們的體徵、動態的觀察和把握,以便對患者病情有更準確的診斷。

跟診的當天上午,記者觀察到,肖嵩華對不少患者進行了細緻的查體。從頭部叩擊到腳趾扳扣,從直腿抬高到股神經牽拉,從肩到肘到髖,敲、抬、扳、扣、勾、拍、壓、推,一趟下來也就幾分鐘,卻能幫助醫生更直接而全面地查找病因。但並不是所有醫生都有耐心去做這短短几分鐘的檢查。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一位68歲的女患者因為腰、膝疼痛到醫院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問題出在膝蓋和腰上,但之後的治療一直不見效果,患者於是就來到了清華長庚醫院。而從患者的敘述和查體的結果來看,肖嵩華立刻判斷病因並不是在腰和膝上,而是在髖關節上。因為患者在上家醫院沒有做髖關節方面的影像檢查,肖嵩華讓她補上以確診。結果片子一拍出來就發現,果真是髖關節出了問題。

對於這樣的情況,肖嵩華向記者解釋道:“看病有時候只需要給患者稍微做一下檢查,就能發現問題在哪,但是很多醫生沒有去做這方面的仔細檢查,從病人的敘述想當然地判斷是膝關節和腰的問題,把中間的問題漏了。”但是,因為上次檢查中醫生對查體那短短几分鐘的吝惜,導致了對病情的誤判,耽誤了患者大半年的治療時間。

另一位老年男患者,即使是在老伴的攙扶下,走進診室時仍然顯得費勁而緩慢,從門到椅子兩三米的距離,足足走了十幾秒。只見他身體稍稍前傾,想抬腿卻抬不高,顯得腳步拖沓。對於他的步態,肖嵩華的一個字總結得準確而到位——“戳”。

兩年前,患者進行了頸椎手術,這種“戳”的步態有所好轉,但近半年又開始加重,走路不比以前,總感覺沒有勁,而且伴有後背發緊的症狀。對於先生的情況,老伴覺得要麼是頸椎手術沒做好,要麼是腰椎的問題,因為影像檢查的結果是患者還存在腰椎管狹窄的症狀。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在聽完患者和家屬的敘述後,肖嵩華對患者進行了查體,發現他腰部並沒有出現異常症狀。憑著多年豐富的診療經驗,肖嵩華判斷,患者走路“戳”的步態與腰椎管狹窄沒有關係,因為並不符合腰椎管狹窄的體徵;從頸椎的情況來看,之前的手術也是成功的,後背發緊只是頸椎手術常見的後遺症。因為患者之前沒有做過胸椎的檢查,肖嵩華讓他補上,檢查是不是胸椎的問題。“如果不是,那可能就不是骨科的問題,需要去神經內科做相關檢查。”

患者的老伴似乎一時間不太能理解,按她對病因的猜測,做一個腰椎的手術應該就能解決老伴的症狀。肖嵩華解釋:走路拖的問題不在腰椎,如果還做腰椎手術的話,解決不了走路的問題;做腰椎手術很簡單,可以解決腰疼的問題,但是患者腰疼不厲害。“關鍵是看您想解決什麼問題。”

先找病因、對症下藥的思路讓患者的老伴很快領會了肖嵩華的意思:“我們心裡有數了!”隨後她便笑著攙扶老伴出門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記者在跟診中注意到,前來就診的患者對肖嵩華的滿意度很高,因為肖嵩華非常關心“我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患者在這總能得到合適的治療方案或是下一步的就診建議。

手術以患者的得失與需求為先

在許多人眼中,外科醫生是個“開刀匠”,但有一種說法是:好的外科大夫是儘量不做手術。作為一名出色的骨科醫生,肖嵩華在是否要給患者做手術的問題上,有著更為謹慎的處理。他認為並非手術刀一下去就能解決患者的所有問題,手術本身對患者也是一種損傷,而且可能伴有副作用。

對此,肖嵩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對患者進行手術,如果患者得大於失,就進行手術;要是得不償失,那就不做;而如果得失相當,就需要和患者討論,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需求。

“絕大部分的骨科患者不需要做手術,二三十個病人中大概也就三五個人需要手術。”有些患者通過藥物等保守治療就能緩解病症和康復,肖嵩華從來不建議用手術解決。在他看來,決定患者治療效果的,不是手術與否,而是對患者症狀的把握。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一位71歲的老大爺在兒子的陪同下過來複診。一週前,腰椎管狹窄多年的他,因為噴嚏加重了病情,腰、腿疼得有些厲害,肖嵩華擔心患者可能出現腰椎壓縮性骨折和肌肉拉傷,給他開了一個腰部的核磁共振檢查。這周送過來的檢查結果顯示,患者沒有出現骨折和拉傷,加之腿部狀況良好,他告訴患者:總體來說,還可以暫時不做手術,先開藥治療就能解決問題。

老大爺的兒子似乎還是擔心腰椎管狹窄的父親需要做手術:“那腿部到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做腰的手術?”

“就是在你的腿感到又酸又麻又脹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做手術。”肖嵩華告訴他,雖然可以給他父親做腰部手術,而且也只是常規手術,風險和難度不大,但對於老人來說沒有必要,因為他沒有出現相應程度的症狀,既然通過藥物就可以解決,就儘量不做手術。

儘量不做手術並不意味著保守,對一些必須要通過手術才能改善病情的患者,肖嵩華也不會藏著掖著。

一位慕名而來的老太太在子女的陪同下緩緩走進診室,旁人從她誇張的步態中也基本能夠判斷她的病情:因為長年的腰椎畸形,老太太的身體在走路時已經嚴重地偏向凹彎的右邊。從影像檢查的結果看,她的腰椎部分幾乎成了一個“幾”字。近期,因為病情的加重,老太太越來越感受到腰椎的疼痛,連站起來都比較困難。對於這種病情,肖嵩華沒有太多猶豫,對他們說:“可能需要做手術解決。藥物治療的話可能也會緩解,但停藥後腰仍然會痛,所以還是建議手術。從年齡(68歲)和身體狀況來看也還可以做手術,但再大些可能就不適合。”

其實,老太太在腰椎剛開始彎的時候就有醫生建議做手術,但她似乎對做手術有一些抵制。而且又聽說曾經有患者(80多歲)做手術後效果也不明顯,變得更加保守。雖然肖嵩華進行了各種勸說,比如“年紀越大恢復越難,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我們會對手術進行評估”,她就是不想做手術。肖嵩華最後尊重她的選擇,先給她進行藥物治療,並做核磁共振檢查以進行更為細緻的手術評估。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然而,子女們還是比較傾向於接受肖嵩華的建議:“之後是不是終歸還要做手術?”

肖嵩華建議先看藥物治療能解決到何種程度,緩解的程度是否能讓自己滿意,如果沒有明顯改善的話最好儘快手術,至少應該提到議程上來討論,以免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病情的加重影響手術效果。“做手術誰都怕,我也怕。但是這個時候,就得有個決斷嘛!”他笑著說。

做決斷,有時候並不像他在笑談中表現的這樣容易。2016年5月份,肖嵩華完成了世界首例高位骶骨腫瘤en-bloc全切個性化3D打印適型骶椎假體植入,重建脊柱骨盆穩定性的手術。世界首例對於醫生而言,的確能帶來巨大的職業成就感,但在這手術的背後,卻蘊含了他設計與確定手術方案的無限心血,以及那聽起來簡單卻意義深遠的手術理念:“主要考慮病人的痛苦和需求。”

跟診專家: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主任 肖嵩華

跟診記者:吳海俠 龐書麗

攝影記者:李丹

編審 :羅輝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肖嵩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科主任,主任醫師,國內著名脊柱外科專家。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骨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秘書長、骨腫瘤分會顧問委員、脊柱外科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溼病專業委員會脊柱非融合學組委員等;脊柱外科雜誌第二屆、第十一屆編輯委員會編委;AOspine中國講師團講師。在國際國內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專長:在各類脊柱疾病方面有著豐富的診斷、手術及微創治療經驗,特別擅長診治複雜頸胸腰椎退行性疾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腿痛、頸肩痛、坐骨神經痛、間歇性跛行、行走不穩等),脊柱腫瘤,脊柱側彎後凸畸形、頸胸腰椎外傷骨折脫位、脊柱結核等。其實施的高位骶骨腫瘤整塊切除並植入3D打印個體化適型假體術為世界首例。

出診時間:週一、週四上午。

骨科科主任肖嵩华:人体“顶梁柱”的修复大师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

醫保號:21110130

電話:010-561188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