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一個人下班的時間,決定了他的高度;一個人如何使用空閒時間,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01

我剛工作時有個同事叫小奈,他有個當時看來挺奇葩的習慣。

我們每天6:30下班,偶爾加班最晚也就到7:30。下班後大家都走了,就看到他一個人在電腦前寫東西,偶爾不寫東西也是看各種書。

有一次好奇的問他,怎麼下班不趕快回家,在寫什麼東西?小奈說:“寫點小感觸,每天都要寫一篇,習慣了。”

小奈這個習慣是上大學時養成的

那時候大學課程不緊,許多大學生都選擇做兼職來貼補生活,累計工作經驗。小奈也有兼職,在電信營業廳做促銷員,每天工作4個小時,8點多下班。

下班後許多同學都會一起去吃燒烤,或者看電影。小奈跟著玩了幾天覺得大好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眼看著大家聚在一起吐槽、談戀愛,但他總想著上個月就想看的一本書就看了5頁,他覺得自己實在不合群。

此後小奈下班後就再沒去過聚會,他規定自己下班後必須看100頁書,不看書就寫1000字的感觸,做完這些再出去在操場上走20分鐘。

大家都驚訝於小奈的毅力,同時約了他好幾次一起出去吃飯、唱K怎麼說都說不動他,大家也就作罷了。

下班後3個小時的看書和寫作,他堅持了2個學期,一共看了137本書,寫了50萬字的小文、短篇、日記、讀後感。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我們公司編輯部門實習,沒過1個月,他在當時一同入職的10個實習生裡脫穎而出,試用期沒過就轉了正。

他很會時間管理,8個小時,領導交代給他的事情,他總是很穩妥的在規定時間裡完成。並且還可以作出備選方案。

他還是每天下班要寫小文,只不過從原來的1000字變成了5000字,看書倒是沒變化,只是多了很多的批註。

5年前他跳槽了,到了一家出版社做副主編,偶爾聊天還是會聊起他的這個習慣。

他說:“現在在出版社工作,有許多小說作者準備自費出版自己的作品,好多都是業餘作家,從文字和書的立意來看,顯然平時沒什麼總結。許多情節之間都是散亂的,不成章法。如果每天都能看書,每天都能總結,就不會是這個結果。”

我聽後大受啟發,每天都能有些收穫,日積月累是多麼恐怖的變量啊。

兩年前他自己創業,開了自己的自媒體公眾號。毫不費力,每篇行雲流水,不到1年就有了50萬粉絲。

他還是每天下班後讀書、寫字,現在多了陪老婆孩子。但他這個習慣依然雷打不動,家裡人也特別尊重和支持他的習慣。

哦,他對孩子也是這個要求,每天聽故事一個小時,晚上吃完飯給家人講出來。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02

人類最大的挑戰就是惰性,多滿足了一分惰性,就減少了一分毅力。

能量是守恆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天平裡的籌碼在習慣懶惰裡多了那麼多,再想一蹴而就幾乎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懶惰的人一般不覺得自己懶惰,有很多理由可以支持他讓他繼續懶惰下去。

然而開始一個好習慣是一件事情,堅持一個好習慣是另外一件事情。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人

“打卡族”:朋友圈裡經常會有,“說一不二的100天/堅持健身的朋友看這裡!”

她宣佈,“我參加了100天堅持健身打卡!希望大家監督我哦!”

然後晚上看到其他朋友的朋友圈裡上傳了她和她們下班後聚會的照片,吃飯,聊天,殺人。

“追劇族”:被肥皂劇深刻的洗禮了,每天幻想著有個長腿歐巴開著蘭博基尼來接她。

他們知道堅持是個很苦的事情,上班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下班後更不可能學習些什麼東西來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變成一個有主動權,有選擇權的人來把握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上統計,人每天95%的行為是由習慣控制的,只有5%的行為是由自己的意識控制的。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你下班後的4、5個小時,幾乎就是你走向你要的人生的重要階梯。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工作不是你想要的,現在的收入配不上你的高標準的消費要求

亦或是你腦子裡有東西寫不出來,心裡有話不能很準確的表達出來。

那麼就是你的積累太匱乏了,淺薄的地基再也無法支撐再加一塊磚。

當一個人匱乏到一定程度,就會變得焦躁、迷惘、墮落。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03

怎樣讓自己擺脫這個魔咒呢?

一、信息整合

我們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中有價值的部分,如不及時加以覆盤總結,很容易被遺忘。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因此利用下班時間,對每天的工作進行回顧總結、整理收藏有用的資料,日積月累的歸納總結無論對工作技能還是思考能力都大有裨益。信息整合,建議這樣進行:

1、及時總結並記錄自己摸索的工作方法或經驗。反思當天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對策,爭取同樣的事做得更好。Willi推薦用KPTP工作日誌法來對工作情況進行回顧:

K:keep,今天做了哪些工作;

P:problem,遇到了哪些問題;

T:try,計劃嘗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P:plan,明天的計劃是什麼。

2、每天記錄整理有價值的資源。無論是工作技能、乾貨還是優質美文,碎片化的信息稍加整理就可搭建成自己的素材庫,定期翻看內化。好用的第三方收集軟件有滴答清單、方片收集、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

二、拓展人脈

很多人下班後的生活是這樣的:刷微博微信到深夜。越來越窄的圈子可不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

可以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拓展人脈,譬如參加技能分享的會議,結交新朋友進入新圈子,與和你有同樣價值觀的人觸碰出火花。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所學到的東西,自己去生產社交貨幣。比如很多人都開通了自己的知乎、喜馬拉雅FM、悟空問答等網站的賬號,通過在網站上發佈相關領域的優質內容,聚攏起一批行業大V和粉絲。

另外要多聯繫行業外的朋友,通過與不同行業的朋友互動,你可以發現很多新機會或從中收集靈感,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三、提升專業技能

如今職場競爭日益激烈,需要我們在工作之餘不斷提升專業技能。職場人的白天時間常常被工作佔滿,到了晚上則可抽出身來進行學習充電。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人一生

提升專業技能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考取專業證書、購買專業領域的知識付費課程、閱讀專業領域的書籍等。需要注意:

1、確保資料的權威性。如今網絡上的各種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先要做好資料的篩選。對於考證來說,真題和大綱就是最好的指導,也可以報一些權威機構的視頻課;知識付費課程也要選擇專業平臺的認證行業大V,專業領域的書籍最好參考行業權威機構、網站推薦的書單。

2、自律。可以通過使用一些工具,如番茄工作法,高效利用碎片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愛好

如果說以上三種建議都帶點“功利性”,培養興趣愛好則完全基於自己的精神需求、用來取悅自己。

那麼,要如何發掘和培養興趣愛好呢?

1.瞭解自己所長或愛好,找到願意為其投入時間甚至一做起來就忘記時間的事情;

2.加入相應的興趣愛好小團體,通過參加團體舉辦的交流會、比賽等,互相交流切磋心得,找到成就感、放大愉悅感;

3.就晚上下班時間而言,瑜伽、寫作、繪畫、讀書、烹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多多嘗試,總有一款能讓自己喜歡。

總之,愛好不在多,而在於精。斜槓時代,培養一個愛好至關重要。

請不要假裝很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