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週末有朋友家的小夥伴來到家裡玩兒,寶寶本來挺開心的,特別活躍。結果當小夥伴要玩自己的玩具時,寶寶卻是一臉的不願意,死死的護著玩具,嘴裡還嚷嚷著“這是我的東西,不許動!”。朋友費了好大的勁兒勸說,寶寶還是不為所動,朋友實在沒辦法只好去拿點心給小夥伴吃,轉移一下注意力了,真的是太尷尬了。為什麼寶寶不願意把玩具分給小夥伴玩兒呢?以前可完全沒有這種局面,是孩子太自私了嗎?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其實,家長們會發現在寶寶3歲的時候,這種“我的東西”的意識特別明顯,這其實是寶寶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在此之前,寶寶對於自我的意識比較薄弱,對於自己的動作和外界的聯繫都還不能很好的區分開來。

這個時候的寶寶顯得有點自私、霸道,但是卻是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家長應該重視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培養,對孩子的性格等方面有好處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一、孩子在“自我意識敏感期”會有哪些表現?

1.把說“不”掛在嘴邊上

這個時候孩子非常願意說“不”,對於家長的建議、命令等等很多時候都會拒絕。比如說原本就很重的書包,孩子卻想要自己拿,嘴上還嚷嚷著“不要幫忙”。

2.喜歡說“我的東西”

對於自己的東西非常的強勢,喜歡把“我的東西”掛在嘴邊,雖然玩具是父母買的,但是當父母想要拿一下的時候,寶寶都會說“這是我的東西”。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3.不樂於分享

這種情況就更加的普遍了,孩子有可能會拿出自己的玩具,但是卻是死死的拿著,根本沒有想要分享給小夥伴玩的意思。即使是自己已經不喜歡的玩具,也絕不會主動拿給小夥伴們。

這些都是比較明顯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孩子的表現,家長不要以為這就是孩子自私,其實這是正常的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具體瞭解一下孩子在1-3歲時自我意識發展的幾個階段。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二、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幾個階段?

1.0-3個月:初步的自我意識

這個時期,寶寶主要的任務就是睡覺,每天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覺中度過的。不過這個時候也是會有一些瞭解外界的動作的,只不過是比較簡單的揮手、蹬腿等動作。

2.4-9個月:自我感受進一步增加

這個時候寶寶對於搖鈴等玩具是比較感興趣的,會有照鏡子的舉動,同時,孩子會有和父母簡單的互動,會有一些情緒上的表達,比如說不開心或者生氣,對於父母的反饋有一定的敏感度。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3.10-15個月:知道自己的名字

這個時候,孩子在照片中找到自己,並且當父母叫自己的時候知道應答,對於自己的身體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區分開手、腳。

4.16-24個月:更加明白自己會對他人產生影響

寶寶對於自己的舉動引起的對方的情緒上的變化有了一定的瞭解,對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敏銳。

5.24-36個月:自我意識最明顯的時期

這個時候孩子比較容易有一些逆反的行為,喜歡拒絕,有自己的主張,也說明孩子對於外界的學習更加豐富,並以此為基礎有了自己的認知。

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是天生就有的,這是在後來的成長中逐漸形成的,從之前的懵懂無知,慢慢知道自己名字,再到表達自己。這是一個慢慢豐富的過程,這其中家長的引導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的自我意識朝正向發展?

1.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界線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薄弱時,家長的引導會在孩子身上引起投射,這也是讓孩子明白責任感的最佳時期,明確“界線”就顯得很重要了。比如說,孩子做家務,就可以和孩子說這是作為家庭成員的義務,就像是媽媽和爸爸一樣都在為這個家努力。

2.增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可以更加多樣一些,比如說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通過照鏡子,讓孩子對自己有認識,家長可以告訴哪是寶寶的手,哪是寶寶的腳,寶寶也會很配合這種互動。對於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玩躲貓貓的遊戲,這對孩子區分自己與外界有幫助。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3.為孩子提供描述性的語言環境

比如說“寶寶是女孩”、“寶寶很可愛”等等這些描述性的詞彙會幫助更好的認識自己。給孩子的行為更多正面的描述。同時也可以多交談有趣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回憶以往的某種精力。

4.可以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

這是孩子模仿成人行為的過程,孩子可以在情境中對於人物有一定的理解和想法,這也會對孩子逐漸理解人物互動、任務行為意義有一定的幫助。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家長在引導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時候,也要多加註意,不能夠完全憑藉自己的主觀想法來進行,而是注意孩子的接受反饋程度。

四、在培養孩子自我意識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勉強孩子主動分享

在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家長是可以有一定的干預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勉強孩子。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家長不能夠強迫孩子分享,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不開心的過程,而感受不到分享的真正意義。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2.給予重視,但是不過分焦慮

在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不予理睬是不對的,但是過分的重視也不可取。比如說以為這是孩子自私、不夠友愛等而過分的強調,這樣反而容易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

3.規範自己的言行

家長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影響很大,當孩子在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時期,也是對於家長言行的反饋,所以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應該儘量表現的積極正面。

孩子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時,家長不要以道德的標準來衡量孩子,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給孩子更多的包容和一定的空間,為孩子營造積極正面的語言環境、家庭環境,這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也是很有好處的。

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特徵?家長該怎麼才能不踩“雷”

今日育兒話題:大家在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呢?受否意識到孩子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呢?歡迎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