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享受你的舒適區嗎

360創始人周鴻禕在《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所寫:“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指出:“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你把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的收穫就在哪裡。而經歷過那些艱難困苦,翻越崇山峻嶺,終究遇見的是苦盡甘來的自己。

還在享受你的舒適區嗎

網上出名的網絡作家唐家三少,靠碼字寫小說,多次蟬聯網絡作家年收入排行榜第一位。有人說碼字寫小說有啥難的,可你看到別人成就時,看到他努力、辛苦的另一面嗎?在成為一個網絡作家之前,唐家三少經歷了人生低谷,失業,生活窘迫,後來才嘗試寫網文,他憑藉天賦和勤勞,每天更新8000字文章,超乎常人的寫作量和天分讓他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網絡作家,2017年4月,唐家三少以1.2億元版稅收入五度蟬聯網絡作家富豪榜。沒有辛苦奮鬥的堅持,哪有後來豐碩的收穫。

還在享受你的舒適區嗎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花盆效應”,還有一個詞叫”溫水煮青蛙”,意思就是在一個安逸、舒適的環境中呆久了,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最終導致滅亡。由於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正如人年輕時貪圖安逸,容易形成慣性思維,此後,如果困難來襲,他們往往不是絕境反擊,相反會因為害怕,選擇用更低級的舒適和短暫快感來麻痺自己,到最後,輸得徹徹底底。所以說,你曾經貪圖的舒適區,正在慢慢殺死你。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打拼的意義是什麼?有個樓主講了自己的故事。之前她在聯通下屬的公司當臨時工,沒有社保與獎金,但工作也輕鬆,隨時可以回家。沒事時,大部分同事都逛淘寶、聊QQ、玩微信、看電影、聊天。但她把時間用在學習上,工作期間考取了中級工程師、ISO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會計證等證書。環境相同,但人的選擇可以不同,結局也大相徑庭。樓主後來辭職,又考上了一級建造師、企業中級培訓師,現收入20多萬。而原公司破產清算,大部分同事被辭退,沒有任何補償。

還在享受你的舒適區嗎

成功的路並不擁擠,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安逸。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在這大江奔流中,你如果渾渾噩噩,把混日子當成是歲月靜好,等待你的絕不僅僅只是落後。

年輕的你,正是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年紀;正是能闖能拼,不懼失敗的年紀,那麼,現在的你,在幹什麼呢?玩遊戲?刷手機?的確,這些東西能讓人產生短期的快感,但是然後呢?只會是空虛和寂寞,然後再用這些東西填滿。相反,如果你去拼盡全力,雖然苦,但是因為成長,會讓你覺得有希望、很充實,何嘗不是另一種快樂。而有朝一日,目標實現帶來的愉悅感,更是貪圖安逸的人無法想象的舒服。

很多人,只看到了有錢有閒的A面,就叫囂“我不一定有錢,但可以做到有閒”。卻沒有看到拼命努力的B面,別人有閒叫選擇權,而你的安逸叫混吃等死。

《奇葩說》辯手董婧說:“面對失敗,最難過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深以為然。你18歲,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會不會後悔,高中時不夠努力;你22歲,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會不會後悔,在大學裡只是假裝學習;你35歲,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不能給孩子、家人最好的生活,會不會後悔,在之前的十多年中只是貪圖安逸。

還在享受你的舒適區嗎

決定現在的,是你昨天的選擇;而決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動。不要被現在的安逸所矇蔽,其實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來的;所有的輕鬆生活,都是熬出來的。

為什麼不要貪圖短期的無憂無慮?為什麼不要迷戀那種得過且過的人生?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在面對生活的刁難時,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也有足夠的底氣說:“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