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純電必看,傳統廠商比新勢力靠譜的三大理由!

買純電動車,究竟是傳統車企出品有保障,還是如火如荼的新勢力造車更顯個性?不同用戶有不同偏好和需求,但從技術實力、市場口碑、服務等多個層面綜合考量,有多年積累的傳統車企出品的新能源車,明顯比起步才幾年的新勢力車企更有保障,也更加靠譜。

一、技術實力:傳統廠商在生產、製造方面比新勢力經驗豐富,技術積澱更成熟;新勢力車企雖然具備互聯網思維,但欠缺造車功力,交付慢。

首先,傳統車企在研發、製造環節擁有更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確保產品在開發階段少走彎路,一方面降低開發成本,另一方面,極少會產生設計缺陷。而豐富的製造經驗則確保產品能夠按計劃順利量產,及時交付用戶,無論是質量還是性能均能百分百地達到開發時定義的標準。

而新勢力造車由於議價能力不足,往往交付慢,且質量難有保障。最近爆出的一些新勢力電動車企業在量產交付時間上反覆推遲,或者量產車上市後遭遇系統死機、黑屏等“低級錯誤”,便暴露了表面風光無限的新勢力造車與傳統車企之間的差異。而難以規模化量產,使得單車成本過高,消費者實際獲得的價值低。

其次,傳統車企對零部件供應商的話語權更強,可以確保由零部件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在性能、質量方面能更好地滿足主機廠的要求。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傳統汽車製造商憑藉和零部件供應商形成的牢固合作關係,可以順利要求供應商配合主機廠的需求,開發並供應全新的電動車相關零部件。

入手純電必看,傳統廠商比新勢力靠譜的三大理由!

在這些企業當中,最為極致的例子就是比亞迪,憑藉“比亞迪帝國”內自建的完備產業鏈,比亞迪汽車內的大部分零部件都由比亞迪自己開發和生產,幾乎沒有協調供應商的難度,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的產品推新速度、技術迭代速度都“快得驚人”。而初出茅廬的新勢力造車廠,在零部件配套層面就會遭遇更多的困難和“白眼兒”,解決方法無外乎自降產品性能甚至質量標準,或者付出更高的成本。

最後,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人才積累,傳統汽車製造商大多積澱出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並由此形成獨樹一幟的技術特色,和差異化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仍以前面的比亞迪為例,由於比亞迪在十年前就涉足開發和生產新能源車,因此時至今日,比亞迪汽車已經掌握了足夠多拿得出手的關鍵技術。

入手純電必看,傳統廠商比新勢力靠譜的三大理由!

比亞迪e平臺“33111”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比亞迪電池技術,還有涉及到高壓驅動系統、高壓充放電系統、低壓控制系統等多個系統在內的“e平臺模塊化技術”。e平臺戰略是比亞迪面向電動車的模塊化戰略,採用該戰略後,比亞迪的驅動組件、高壓充配電組件、低壓系統控制組件、電池組、人機交互屏等零件或零部件總成都採用標準化、平臺化方式進行開發、製造和迭代升級。這使比亞迪電動車的關鍵零部件成本得以控制,先進技術得以更快速普及,並在動力、續航、能耗等多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使得用車體驗更安全、靠譜。

反觀國內的新勢力造車企業,他們往往是概念先行,雖然在智能化交互、車聯網或自動駕駛等維度不斷推出新概念,但罕有企業能擁有與新能源車驅動、電池、控制技術相關的核心自主技術。沒有集成、優化平臺,必然會面臨車身架構內線束雜亂、車身龐大、續航低、故障多等問題。對於喜歡嚐鮮且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潮流人士,新勢力造車是一個新選項,但對於抗風險能力低的用戶,還是謹慎為上。

二、品質口碑:傳統廠商車型經過市場驗證,口碑質量有保障;新勢力車企則處於起步階段,2018年才開始交車,未經過市場檢驗。

傳統汽車廠商由於有豐富的製造經驗,在產品品控、質量把握上,成熟度更高。製造的汽車基本上都經過了非常嚴格的測試,所以即便是純電動汽車,可靠性和耐用性也都有很好的保障。而傳統汽車廠商的品質和口碑,也都通過市場數據得到充分的驗證。

入手純電必看,傳統廠商比新勢力靠譜的三大理由!

比如北汽新能源純電動車,2018年銷量超過15萬輛,特別是廉價純電動車EC系列,年銷量超過9萬輛。比亞迪的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2018年銷售了近25萬輛,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其中不少銷量是來自十五萬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車型。其中,比亞迪全新元EV在2018年是A0級SUV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上市僅半年銷量就累計達到35699輛。除了這兩位巨頭,長安新能源2018年銷售8.6萬輛,吉利新能源2018年銷量6.8萬輛,奇瑞新能源2018年銷量超過6萬臺。這些數字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上述車企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摸爬滾打中,通過積累用戶信賴,贏得用戶口碑而一步步實現的,新勢力造車在短期內定然可望而不可及。

入手純電必看,傳統廠商比新勢力靠譜的三大理由!

進入2019年,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繼續高歌猛進,2019年1月,前文提及的比亞迪全新元EV一個月賣出1萬輛,一舉成為最暢銷的新能源車(不分級別),證明消費者並沒有被新勢力造車鼓吹的“人工智能”、“互聯網思維”所洗腦,在選購車的時候,還是青睞那些有口碑、有核心技術的車型。

三、售後服務:傳統廠商服務體系完善,新勢力空間待提升。

在售後服務方面,傳統汽車廠商由於多年積累的經銷、售後體系相當完善,質保期限和服務範圍更為完善、周全。比亞迪新能源車三元鋰電池使用壽命高達120萬公里,整車質保承諾是“6年或15萬公里”,核心零部件質保8年或15萬公里,電芯則是終身保修。也就是說,即便車輛出了質保期後電池的電芯壞了,車主也可以享受修理不用換整個電池包的優惠服務,可以大大降低車主維修的成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長安新能源等傳統廠商的質保也都達“3年12萬公里”。

新勢力企業則一切都處於初創階段,僅有一些形象展示店面,而一些新勢力造車宣稱的“創新服務模式”,目前還難看到令人信服的落地效果。在整車質保方面,當前全網最火熱的蔚來汽車,要購買14800元/年無憂套餐,才可以在當年享受6萬公里免費保養和維修。小鵬汽車提供4年10萬公里的整車質保,對電池卻並沒有額外的質保承諾。威馬汽車提供整車4年或12萬公里免費保修,但新車在質保期內並不包含易損件更換。比起傳統汽車廠商,售後服務範圍無疑窄了不少。

綜上所述,在技術實力、品質口碑、售後服務方面,傳統廠商比造車新勢力都有更難以比肩和替代的優勢,無疑是想嘗試新能源汽車但又對性能、服務有顧慮的用戶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