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吉林省东丰县养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据《辞海》记载:“东丰以产鹿茸著称,有全国较早的养鹿场”。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罕王)就以东丰为中心,包括现在的吉林省辉南、海龙、梅河口、辽源、东辽及辽宁西丰建起了大围场。康熙朝开始,对围场实行封禁,统归“盛京”(沈阳)管辖,称为“盛京围场”。《清朝文献通考》证:东丰“明为海西卫叶赫、哈达、辉发三部地……天命间设盛京围场,协领守之。”围场每年按例以梅花鹿及其副产品向朝廷贡鲜。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嘉庆元年(1796年),东丰首开人工养鹿历史的先河。时,发现了一定数量 《东丰县志》谓:清道光七年即查出在围场中有鹿窖110处,系潜入围场流寓的猎户,为补贡额不足,捕获鹿只所设。由此开始尝试圈养梅花鹿。

1874年:设立“皇家鹿苑”,东丰境内梅花鹿圈养已形成一定规模。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东丰县志》记:清光绪初年,本县已有48家鹿趟私猎圈养梅花鹿。行围虽停,鲜贡必呈,围场官兵常向猎户价买充额。同时,清廷恩准在伏力哈色钦围(又称“香”围场,今隶属于东丰县小四平镇、横道河镇)设立“皇家鹿苑”,开始重视圈养梅花鹿。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1895年:为圈养梅花鹿封设“鹿鞑”,成为中国吏制史上绝无仅有的官衔。

《东丰县志》及史料云:清光绪21年(1895),猎户赵允吉被朝廷封为七品“鹿鞑”;清宣统3年(1911),其子赵振山被封为六品“鹿鞑”。其官职绝无仅有。

1904年:设立梅花鹿饲养、保护基地。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东丰县志》称:清廷为仍享贡鲜,特留伏力哈色钦围中2298公顷山林,做为养鹿官山地。

1924年:建立了首个国有养鹿场。

国民政府在东丰成立了首家国有性质的养鹿场,其中,公鹿存栏2只,母鹿36只。

1931-1937年:东丰圈养梅花鹿已发展到相当规模。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丰圈养的梅花鹿东北亚种存栏已达870只。其中,日伪当局1次调往日本活鹿即达300只;至1937年末,存栏590只。

1947-1981年:东丰梅花鹿饲养场的布局基本形成。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1947年接收四平、猴石、杨木林私人鹿场组建国营四平鹿场;1953年发展为横道河总鹿场;1964年从总场调鹿组建国营大阳鹿场;当年再次调鹿成立国营和平、那丹伯鹿场;1979年全县国营鹿场鹿存栏5136只,集体鹿场1352只;1981年后集体鹿场开始减少,私营养鹿业兴起。

1985-2003年:东丰圈养梅花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1985年全县5个国营鹿场鹿存栏5670只;其中,国营第一鹿场是全国最大的鹿场,梅花鹿东北亚种存栏2106只,产茸17219两;至2003年全县国营鹿场改制基本就绪,已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养鹿格局,总存栏量已近5.2万只。

从“皇家鹿苑”到“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历史变迁

2004年东丰县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