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齐眉陪你度过每一个夜晚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通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安全型依恋是三种依恋类型当中最理想的依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向安全型依恋类型转变,这几种依恋类型本身并没有谁好谁坏,只是非安全型依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安全型依恋之外的问题。

回避型依恋是由于小时候的经历造成的,那么对于焦虑型依恋呢?

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为什么会有这类型人群,其实很多焦虑型性格形成大多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或其他亲人对自己的回应不够亲密、及时、有效,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

这种恐惧称为是原生情绪。所以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就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进行自我保护。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有些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些人则会产生一系列焦虑情绪,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依恋方式会作为童年阴影的一部分一直伴随长大,从而对成年的交往造成一定影响。

我们很清楚,焦虑型依恋人格的形成大多是源于年少时代亲人的忽视。小时候播下的一颗种子,早在心中长成了一片阴影。但对于过去,我们无能为力,也只能就现在进行改变。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1、 夺命连环call

我们可能经历或者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刚结束聊天,立即又想重新联系,有时候一天会打很多电话,一个电话打不通,自己就在那里胡思乱想,脑补出一幕幕精彩的场景。明明什么事情也没有只是一次电话没接,他就会想到各种可怕的结果。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想到焦虑型依恋的第一个表现了。

第一个表现就是,焦虑型依恋者会要求伴侣每天汇报行踪,随时保持联系。一联系不上伴侣,他们就会不断地打电话试图去联系。

2、 渴望亲密

记得以前大学的时候,有一朋友和男朋友每次一起吃饭的时候,男朋友就算是去上厕所她都会跟着去,我们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为什么要跟着去,她说,不去的话她觉得不自在。

这就是焦虑型依恋的第二个典型表现,十分渴望亲密,希望时刻得到陪伴,独自一人时会觉得不自在,觉得自己被抛弃。

3、 讨好伴侣

第三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讨好伴侣。由于害怕被伴侣抛弃,焦虑型依恋者为了维持关系会放弃自身的需要,去讨好伴侣。

4、 用不恰当的行为来引起伴侣的关注

第四个典型的表现是用不恰当的行为来引起对方的关注。比如说会故意不接电话、不回伴侣信息、以分手做要挟等方式来引起对方的关注和在意。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在我的很多女性来访者中,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只要男朋友不能秒回微信,不能及时回电话,不能送她回家结果就是吵架。

其实这些在我们眼里都是零碎的小事,可是在当事人可能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只要他不回我信息,我就觉得他在和别的男人/女人在一起。”

大多数焦虑型依恋人格的矛盾情绪集中在两点:占有欲、自我保护,既希望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又因强烈的自我保护欲望从而设起高墙。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焦虑型经常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

所以虽然你的最深层情绪是担心被抛弃,但是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却可能让伴侣感到你占有欲强,爱管闲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

由于不清楚这些行为的真正动机,伴侣也就无法用真正能够安抚到你内心担忧的方式来回应你,而是回应你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

说到这儿,我们可能会想,那要是两个焦虑型依恋的人在一起呢?那不就是特大的灾难了吗?

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有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一次没有接电话,或者接电话晚了一点,就自己在乱想一通,觉得对方是要抛弃自己,这种情绪就会将自己淹没,最终可能就会闹出矛盾。

我的一个咨询者阿宇,他跟我说:“清风老师,我和我女朋友异地恋,在别人眼中我们感情非常好,每天都会打两个电话,聊很多。可是有时候我们就会为了对方的一次没有按时接电话或者没有回信息,而闹别扭,有时候他没有接我的电话我就继续给他打,连续不停的打,他也会这样,也因为这样我们会经常吵架,有时候都到了说分手的地步了,我该怎么办?”

我问阿宇:“你们这样的时间多吗?”

阿宇告诉我:“每个月都会有,这还是因为后来我们非常注意时间和信息,我知道没有接到电话的时候他会担心,他也知道我会这样,所以就很注意了。可是还是总有其他事情耽搁的时候,有时候真的觉得那样很痛苦。”

我告诉阿宇:“给对方打电话对方没接,每个人都会担心,其实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担心焦虑,就淹没了自己的理智。”

而这种淹没理智的方式和行为,会对我们的亲密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焦虑型依恋对于成年人亲密关系的影响在于,我们在关系中展现的往往是次生情绪(愤怒/焦虑、疏离/冷漠),这些情绪的本意是表达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但是站在伴侣的角度,却会被外露的次生情绪所干扰,从而产生误解。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ABC理论——左右分法:

我们很多人遇到问题都喜欢去指责和怪罪别人,但是却很少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存在着盲区,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2对恋人”吗?我们不仅是和对方在相处,还和我们眼中的对方在相处。

就像你会因为对方的一次没有按时回信息而爆发,会因为对方不接电话而不安,事实上,引发你的焦虑和不安的,并不完全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你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

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那么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呢?

心理学家韦斯特总结了以上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1、绝对化要求。

就是我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其实不管是焦虑型还是其他的,在我们联系爱人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我都联系你了,那么你就应该要答应,要接受。就像焦虑型的人,每天会发很多信息,打很多电话,并且我们会认为对方应该对我的行为作出回应。

但事实上呢?他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于你的行为,他很大的可能会回应,但也可能因其他事情不回。那时候我们这种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就会让我们产生不满和痛苦。

2、过分概括化。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我们每天打的很多电话,发的很多信息对方都回了,但某一次他没有回,我们就会想很多,他会不会讨厌我了,他是不是在和别人聊天,只有这样才不回啊,这种感觉。

3、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所说的糟糕至极就像在说,他不回我电话不回我信息,他不喜欢我了,他喜欢上别人了。

很多时候,我们要找到这种不合理情绪产生的原因,就像你给他打电话发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你首先想到的是他为什么不回,而很少会想到自己打电话的时间上有什么不对,他这个时间会不会在忙。

焦虑型依恋是用焦虑掩饰在感情当中被抛弃的恐惧。因为对于聊天的频次可能就会比其他的人更多。因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我们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问题,知道他如何形成,会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变。

在这段感情的相处当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安抚自己,让自己避免直面被抛弃的恐惧。可是这些表现,是否真的有达到安抚的目的?

这里有一个方法,我们将一张纸一分为二,在左侧列举一些容易触发你焦虑型依恋的场景,这些场景里你的情绪、想法和行为,然后在右侧列举理想状况下你认为最好的,最能够安抚你被弃恐惧,也最有利于关系的结果。然后你可以问自己: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是否真的可以联系起来呢?

控制不住想找TA,其实多半不是因为喜欢

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长远来说,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近和敏感的回应模式,而是会让一切亲密行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务一样。

同时,我们也要让对方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和改变。你可以找一个时间双方就这个问题好好的谈谈,比如你奔赴几千里和他相见的时候,或者在一次氛围很好的聊天当中进行。

在彼此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始终记得以下这三点:

1. 尽量让对方透过你的次生情绪和行为,看到你的原生情绪,给予对方准确回应你最本质的被弃恐惧的机会。

2. 两人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后,要积极迅速地去修复,不要让次生情绪在关系当中有不断滋生和发酵的空间。

3.需要定下心来,将生活的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自己为出发点,去做喜欢的事情。并且、将情绪的掌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制造安全感。

好了,今天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主要讲了焦虑型与焦虑型人之间该怎样相处,以及怎样用ABC理论来控制自己一些不合理的情绪以及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这几种类型的不合理情绪。

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

往期精彩回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