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援彝幹部熊紅軍:誓死保護、用心經營“希望之山”

初春,原本天朗氣清、晴空萬里的大涼山,空氣一度卻變得十分沉悶,甚至讓人感到窒息。

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剛發生的一場森林火災險些燒燬村裡的大山和村民的家園。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從救火搶險,到死裡求生,再到恢復生產……遂寧援彝幹部、雅礱江鎮黨委副書記熊紅軍始終和村民“打成一片”,一起保護大山、建設家園,一步步走出“貧困”,重拾“希望”。

誓死保護“希望之山”

熊紅軍:最擔心的就是大火燒光這片山,斷了村民採松茸的主要經濟來源,甚至燒燬了村民的房子,村民沒了脫貧的希望。

4日上午,熊紅軍像往常一樣,下村入戶瞭解情況。村名撒達布池再次遇到熊紅軍時,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要不是你,我的丈夫也許再也回不來了!”想起丈夫從火災中死裡求生,撒達布池仍然泣不成聲:“熊書記,永遠感謝你,忘不了的恩情!”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村名撒達布池再次遇到熊紅軍時,談及丈夫從火災中死裡求生,他們都忍不住再次掉下眼淚。

那場森林火災讓立爾村所有人都經歷了刻骨銘心痛,就像剛發生在眼前……

“接到火情的時候正在吃晚飯。”熊紅軍回憶說,當天接到火情時第一反應就是“大火要是燒了大山,村民所有的辛苦和希望都沒了,貧困村豈不是要更加貧困了!”熊紅軍深知,腳下的土地,眼前的大山,是貧困群眾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賴以生計的松茸在山裡生長……

臨行前,通過對講機和老鎮長陳志軍溝通了一番滅火經驗。“對森林起火沒有概念,那座山也是第一次去。”老鎮長陳志軍曾勸他不要上山,沒有滅火經驗很危險。

顧不了太多,熊紅軍放下碗就匆匆忙忙上山,帶領村民一起滅火。3月30日晚上8點半出發,到靠近第一處火源時,已經是第二天清晨。起初火勢不大,滅火的效果很明顯,熊紅軍甚至有種“原來這就是打火”的輕鬆感。然而,當濃煙突然從山腰襲來,熊紅軍才意識到,危險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就像草叢裡的猛虎,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撲過來,“應該有更大的火源”。

沒有任何預兆,行進中的熊紅軍只聽得突然耳後有“砰砰”爆破聲,有人說垮山了,有人說燒竹子了。話聲還未落,眾人只感覺眼前一陣炫目,火焰像巨大的“彎刀”,朝村民的方向“飛”了過來。

火勢變大,但熊紅軍十分清醒,“相比腳下的松茸,村民的生命更加重要。”熊紅軍帶領38個村民堅持奮戰3天3夜,與大火經過無數次“進-退-進”的較量,最終通過地空聯動,使火勢得以控制。更幸運的是,隨他一起撲火的村民死裡求生,平安下山。

當立爾村支部書記次爾扎什提到熊書記帶領村民滅火的事情,無法忍住眼淚。他十分感慨,“一個外地來的幹部,為了村民敢去拼命,實在太不容易了。”

用心經營“希望之山”

熊紅軍:組織交辦的任務是脫貧攻堅,來彝區的使命是脫貧攻堅,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脫貧攻堅。只有村民脫貧了,我才放心,才安心。

立爾村,是熊紅軍援彝的定點聯繫村,全村共有168戶,其中貧困戶54戶,254人。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這裡的大部分村民以採集野生松茸,作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村民任偏初說,每年7月開始上山,一出門就是20多天,一個人大約能採集100多斤,鮮松茸最好的時候能賣到40元/斤。

僅僅依靠採松茸,不少貧困村民無法脫貧。剛來到立爾村的熊紅軍意識到:村民居住散而高,住房條件差,交通設施落後,經濟收入來源單一,這一切問題都是制約貧困的關鍵問題。

看到這些問題,熊紅軍並沒有嚇到,當初主動請纓入彝,就做好了面對艱難險阻的準備。就如當過兵的父親給他取名“紅軍”一樣,從小賦予了他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的品質。

融入彝區,融入群眾,是他展開工作的關鍵。熊紅軍說,為儘快解決這個問題,他就天天下村,月月下村,和村民打成一片,實實在在為他們解決問題,相處的時間待久了,大家就相互信賴了。

“熊書記來後,我們村變化可大了!”村民旦珠次爾說到過去一年的變化如數家珍,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今年,我家脫貧了!”他開心地說,“從海拔3000米的山頂搬下山了,住上了新房子,買了新摩托、新拖拉機,家裡種了土豆,養了5頭牛、6只羊、2頭豬,還很多有雞……下山的路也建成了水泥路,更方便了……”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今年剛脫貧的村民旦珠次爾家裡養殖了雞、豬、牛、羊等家禽,家庭收入不斷增加。

說到這些,旦珠次爾最感謝的人就是新來的“熊書記”。他說,很多不會的種植、養殖技術,都是熊書記親自教,親自講。

還有一件事讓旦珠次爾印象深刻,就是改變了當地接待客人的習慣。旦珠次爾說:“客人來家裡了,以前是客人先上桌吃飯,等客人吃完了,主人再吃。現在我們和客人一起上桌吃飯,吃得更加開心。”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村民旦珠次爾殺雞,熱情招待客人。

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村民脫貧,熊紅軍還發動村民建立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村裡種植羊肚菌50畝,白芨13.5畝,進一步拓展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熊紅軍(右)和當地幹部查看羊肚菌長勢,討論如何提高集體經濟收入。

“還有3個組的水泥路沒有修通。”

“還有60多戶村民需要做工作,讓他們搬下山。”

“爭取項目資金建設水渠,解決部分村民灌溉、飲水、用電的問題。”

“當務之急,還要儘快修復兩條被火災破壞的路,是上山採松茸的必經之路。”

遂宁援彝干部熊红军:誓死保护、用心经营“希望之山”

熊紅軍和部分村民圍坐在一起,共同商討村裡的大事。

仰望著眼前一座座大山,他想到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仰望一座座大山,他深知肩上的責任;仰望一座座大山,他看到了希望,更充滿信心和動力……

(全媒體記者 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