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銀行理財產品紛紛細化,收益率從4.8%跌至了4.2%左右,是什麼原因?

琅琊榜首張大仙


因為資管新規的發佈以及短端利率的下行導致的。

第一:打破剛性兌付

資管新規的話,帶來的重大因素印象就是打破剛性兌付,淨值化管理以及不允許資金錯配。

目前來看,整個銀行業來看,2016年銀行理財一年帶來的收入大概是不到1500億,相對當年上市銀行總體近4萬億的營收水平,佔比很低。多數上市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佔比不到5%,所以規模明年可能會出現下降,會影響你理財業務收入,但對營收的影響預計不超1個百分點,影響偏小。

另外打破剛性兌付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做成了對於上市銀行的估值來說是提升作用。因為這個會讓上市銀行的風險更加透明,過去來看很多外媒質疑國內的上市銀行都會說你理財現在有30萬億,銀行體系在持續承擔剛性兌付的風險,所以你的風險是看不清楚的。30萬億的理財剛性兌付的風險非常大,一旦整個理財虧了10%,可能會讓不少銀行破產。真正打破理財的剛性兌付會提升整個上市銀行的估值。

第二:淨值化管理

否定了預期收益型產品,而要求均做成淨值型產品,淨值計量符合公允價值標準,不能保本保收益、不能通過輪流接盤保收益、不能用自有資金保收益。銀行理財產品持續多年的預期收益型管理方式退出歷史舞臺了麼?

銀行理財客戶這麼多年來習慣了剛性兌付,習慣去拿預期收益率,在這麼一個要求之下,銀行未來新發的銀行理財可能會出現一個情況,跟公募基金一樣出現收益率的較大波動。

比如,這段時間債券市場的價格波動很大,那麼按照公允價值來計價,可能導致銀行理財出現虧損情況。你拿了三個月結果客戶理財到期了客戶一看不僅沒有利息可能還虧了一千塊,客戶可能很難接受。

客戶接受程度不高,這樣的話可能會導致新發放的產品這塊新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接受度下降,銷售規模下降。展望2018年, 銀行理財規模可能會出現幾萬億的下降,但應該不會出現10萬億以上的下降。

銀行理財之所以做預期收益型產品是有其歷史原因和投資者特性的。投資者將銀行理財作為存款的替代品來增強收益,銀行信用做背書,這也是為什麼理財可以在近幾年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如此大規模擴張的原因。

銀行理財的淨值化和去剛兌,恐喪失部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尤其是以其作為存款替代的投資者,展望2019年之後,預計銀行理財規模將進入規範發展新時代,理財規模將穩健增長。

第三:不允許資金錯配

以前三個月的資金可以放到一年的理財計劃裡面,現在三個月的資金只能放到三個月的理財計劃裡面,所以收益當然會下行了。


立馬財經


參照數據檢測網站最新銀行理財收益率趨勢圖,最新的理財平均收益率僅4.28%。

縱觀近一年以來,銀行封閉式預期收益性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來看,自去年5月之後,跌落4.8%,總體的趨勢是持續下滑,一直下跌到如今4.2%-4.3%。

是什麼原因造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呢?

我個人認為,銀行理財收益率變化市場正常波動的一種體現。而其原因既有宏觀貨幣市場的政策導向,也受資管新規實行以來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規範和約束,造成了銀行理財收益率的持續下滑。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補充自己的流動性資金。而自2018年至今,央行已經進行了6次降準,旨在釋放銀行準備金,讓市場的資金更加寬裕。而銀行理財投資的底層資產收益率下降,銀行理財收益率下降也是其正常的體現。

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對於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監管趨嚴,使得其剛性兌付,持續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品種越來越少,難以為繼。同時新規對理財產品中的非標資產進行約束,降槓桿、禁資金池等方面的種種限制,銀行原本所依賴的高收益的投資產品被限制,理財產品收益走低也成了必然現象。

同時,市場上理財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大家可以選擇的投資理方式也越來越多。貨幣基金、債券,以及銀行自己推出的靈活性較高的智能存款產品也對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形成了競爭。市場競爭力加劇,也會造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


財富公元


的確,自2018年2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達到了4.91%的高點,此後收益一路下跌,到2019年3月份已跌至4.31%,創下了近13個月來的新低!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降低

據融360的數據監測顯示,2019年3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連續13個月下跌,其已與2017年4月的平均收益(4.31%)持平,已跌至兩年來的最低值!

銀行理財,尤其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會將大部分資金投向於現金類(存款及銀行間市場)和債券類資產,其風險相對較低、收益穩定可靠;而小部分資產會通過投資權益類和非標資產來提高收益!

而自從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佈以後,銀行非標投資業務受限,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又偏低(一旦佔比較高、可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使得其收益持續下跌!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降低,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還受到以下兩個因素的綜合影響

  1. 市場流動性充足,對資金的需求降低!要知道,2018年、2019年,央行先後已經實施了6次降準(含定向),累計向市場釋放2萬多資金,市場並不缺乏流動性,且對央行進一步降準的預期始終存在,對理財產品資金的需求降低,收益自然也會下降!

  2. 受到其他理財產品的擠兌!現如今,大額存單、智能存款、“寶寶類”產品、基金定投,用戶可選擇的理財產品眾多,投資的渠道更加多樣化,銀行理財不再是用戶投資的首選,規模下降,其收益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確是有所下降,而未來,隨著市場利率的進一步下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或將會進一步下跌啊!


財經者思


銀行理財產品在2018年2月達到峰值,為4.91%,但是此後一路下跌,融360數據顯示,2019年3月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只有4.31%,過去一年收益率下降了0.6個百分點,並且創下來近兩年以來的最低收益水平。


銀行理財收益率下降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貨幣政策寬鬆,流動性充裕


從去年初開始,貨幣政策風險轉變,從中性偏緊轉為中性偏松,流動性充裕之下,貨幣市場利率持續下滑,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跌也在所難免。



從過去兩年走勢來看,銀行理財收益率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轉變,顯示持續上升,接著持續下跌,2018年初就是貨幣政策風險及市場利率的轉折點。


2、銀行理財市場面臨重大改革,非標投資受限


2017年底資管新規意見稿出臺,2018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出臺,這對銀行理財市場的影響非常大,包括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自負盈虧,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保本理財和90天內封閉式理財退出等。


銀行理財面臨重大改革,其中去通道、降槓桿之下,銀行理財收益率難免會下跌。根據資管新規,非標投資要進行嚴格的期限匹配,不得錯配。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非標投資給抬高的,但非標投資期限長,所以把長標拆成短標發售是業內正常現象。如果非標投資不能進行期限錯配,那麼理財收益率就會下跌。


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在此期間銀行要不斷去存量,理財收益率仍然有進一步下行空間。


2019年銀行理財收益率如何變化?


我認為還得繼續跌,但是下跌空間已經不太大了,肯定不會像2018年跌幅那麼大,預計2019年下半年理財收益率有望止跌。如果大家要提高自己的理財收益,一方面可以拉長投資期限,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小斯筆記


什麼原因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降再降呢?

並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降再降,就連貨幣基金也早已偃旗息鼓,收益率不復當年之勇了。大概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 多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讓大型銀行資金充裕,不需要通過理財來吸納更多資金,降準對大銀行的效果尤為明顯,而小銀行並不能撈到多少好處,所以可以看到小銀行的存款利率上浮比大銀行要高很多,小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好賣,只能通過加息拉儲蓄,否則無錢放款影響收入,可以看出銀行的馬太效應也很明顯。


  2. 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兌,這個時候要考慮理財募集資金要投到更優質的項目上,避免逾期增多,而優質項目數量比較少,投資需求大,導致供不應求,自然利率就會下降。
  3. 互聯網理財興起,帶動更多人開始理財,一些貨幣性理財產品被認為風險非常低,所以會出現有些人的存款搬家到理財產品,再有P2P理財整頓風險釋放,使得不少人迴歸銀行理財,市場定價,人越多投資的金額就越多,收益率就會越低。
  4. 銀行理財產品人性化,開始關注用戶體驗,比如設計的提前推出功能,持有長期理財產品,持有7天之後要是急需用錢,就可以發起轉讓,其他投資人承接之後就可以拿錢退出了。
存款利率市場化之後,出現比較奇怪的現象,如大銀行的理財利率低卻於小銀行的存款利率,理財不保證本息安全,50萬元內的存款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障本息不受損,總的來說是供需關係造成存款利率一直下跌!

財來不會晚


負利率時代來臨



轉基因農民工


四五年前,我投資郵儲銀行理財,半年還5.3利率。現在投資理財的越來越多,利率自然也低了。關鍵,不差錢,你不投買,有人賣。


中學教師凌風


投資收益率下降是趨勢,投資風險大是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