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顏有才卻還是被女皇嫌棄,只能去伺候男寵們

點擊下方,音頻內容更精彩呦~@^_^@~

內容摘要:

抄襲之事古今皆有,更有甚者,宋之問為了盜詩,竟然把原作者給殺了,這個就很喪心病狂了。

話說,唐初年間,有個叫劉希夷的文藝小青年做了一首詩《代悲白頭翁》,寫了一句“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寫完就後悔了,所謂讖詩,一語成讖,很多詩人的詩最後都照應了自己的結局。這句話總覺得跟石崇的“白首同所歸”很像啊,心裡越想越不舒服。

越不舒服還越來勁,又做了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句更不吉利了,他心裡發慌,覺得恐怕要出事。不過還是硬著頭皮,給自己立flag,生死有命,咱得看得開!

然後,怕什麼來什麼。

這位小劉同學的舅舅,是唐初文壇有名的大大,宋之問。

小劉同學做完了詩,就拿去給宋之問看。宋之問看了之後,頓時表示羨慕嫉妒恨,然後問道:“大外甥,你這詩能不能給我啊?”

劉希夷一臉懵,“舅舅你這操作太666了,詩也能給嗎?原來你文壇大v是這麼來的嗎?”

宋之問黑著臉:“你到底給不給!”

劉希夷:“不給!”

於是宋之問讓他見識了更666的操作,用土袋子把他壓死了……

這樁公案記載在了《大唐新語》以及《劉賓客嘉話錄》中,後世也有人對劉希夷之死存疑,但歷史的真相已經不可考,只能沿襲此說。

他有顏有才卻還是被女皇嫌棄,只能去伺候男寵們

那麼這個抄襲又殺人,張狂且無賴的宋之問到底何許人也呢?

宋之問的家庭並不顯赫,是個普普通通的書香門第,但他和他的倆兄弟都是學霸。十九歲時,宋之問就進京考中了進士,當了公務員。後來武則天登基,看中了宋之問,一步步把他提拔了上來。

自古文人難混官場,不是貶謫就是躺槍。不過宋之問不是一般的文人,他的臉皮比文采厚得多。

宋之問特別會寫詩拍武則天馬屁,《唐詩紀事》裡面記載過一件事,說武則天有一次在龍門玩,命群臣做詩,先寫好的賞一件錦袍。左史東方虯第一個交卷了,武則天當場把錦袍賞給了他。可是東方虯手裡的錦袍還沒拿熱乎呢,宋之問也交卷了。

宋之問的詩,風格靡麗,又會拍馬屁,武則天看完之後,居然直接從東方虯手裡把錦袍奪走,給了宋之問。

宋之問嚐到了甜頭,也找到了發展方向,從此樂此不疲的吹武則天的彩虹屁。每次都能博武則天一笑,是各大宴會場的常駐嘉賓,真正是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典範。

只是吹吹彩虹屁,還算不上什麼,宋之問臉皮之厚,節操之低下,輕輕鬆鬆刷新你的三觀。

宋之問在武后晚年做了左奉宸內供奉,奉宸院說穿了就是武則天的後宮,裡面供養的盡是一些從各地挑選而來的年輕美貌的男子,以備女皇享用。

他有顏有才卻還是被女皇嫌棄,只能去伺候男寵們

據說宋之問"偉儀貌,雄於辯",自然是奉宸院的合適人選。當時武則天的男寵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倚仗女皇的寵愛,飛揚跋扈,權傾一時。

宋之問看得心癢難耐啊,做夢都想得到張氏兄弟的風光,渴望著爬上女皇的龍床,得到武則天的寵愛。於是,他毛遂自薦,寫了一首豔詩送給武則天。

武則天對他的詩讚不絕口,可是轉頭跟身邊人說:“這個宋之問確實有才,可惜他口臭燻人,朕實在忍不了。”

宋之問牙齒有炎症,導致口氣不太清新,可惜那時候沒有人送他綠箭,他算是跟女皇無緣了。可憐的宋之問,為此怨念了一輩子。

好吧,此路不通,咱們換一條路。宋之問從此開始致力於巴結張易之和張宗昌兩兄弟,天天在人家身後打轉,甚至屢次突破文人下限,給人端屎盆的事都做得出來。

可惜宋之問站錯了隊,太子李顯上位了,張氏兄弟被咔嚓了,他也被貶到瀧州(今廣東羅定)。

宋之問在宮中所做的詩大多華美卻空洞,如今慘遭變故,筆下反而多了幾分真切,寫出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樣的名篇傑作。

不久之後,宋之問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偷偷逃回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

張仲之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這位張仲之顯然沒什麼心眼,對宋之問的人品也沒多琢磨琢磨,對這位好友完全沒有避諱,直言相告。

宋之問表面點頭表示支持,轉頭就慫恿自己的侄子去告了密。

不久之後,宋之問因為檢舉有功,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而張仲之卻落了個斬首棄市的下場,這是用生命演繹什麼叫農夫與蛇。

宋之問的好日子又開始了嗎?

並沒有。

他之後接連攀附過武三思,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人,可謂風往哪邊吹,他就往哪邊跑,堪稱追風小能手。

他有顏有才卻還是被女皇嫌棄,只能去伺候男寵們

最後他隱隱覺得太平公主要完蛋,於是投奔了安樂公主,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又站錯了隊。安樂公主被太平公主幹掉了,太平公主對他的作風很憤怒,跟唐中宗說了他的壞話,於是他被貶到了越州(今浙江紹興)。

在王權爭奪中沉浮,宋之問忽然領略了人生起伏,開始痛改前非,走上了洗白之路。在越州登山涉險,訪察民生,詩歌創作也開始轉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

可惜他覺醒的太遲,隨著王權更迭他又幾次被貶,最後唐玄宗登基,直接傳來了一道賜死聖旨。

宋之問,是當世著名的詩人,可作為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卻因為人品問題,許多好詩甚至不被人傳誦。而他惡劣的人品隨著他的詩一同流傳了下來,被諸多後世人所不齒。

可見,做人,尤其是文人,還是坦蕩些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