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65歲以上老年人駕駛電動車和三輪車,你覺著怎麼樣?

戰友之家特色野味夜啤


題目描述:

65歲以上老年人駕駛一些超標電動車三輪車上路有安全隱患,上了年齡的反應能力比較慢,有的還私自改裝車輛,視眼盲區增加,特別是在一些城鄉道路上,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識比較淡薄。

冉兄點評:

本題有歧視65歲以上老年入之嫌疑,我認為不怎麼樣。和人類文明進步背道而馳,也和我國當下政策提倡的背道而馳。這道題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

代步工具的出現,也是我們文明進步的具體體現。我們從古代的小推車,小拉車,馬車,牛車。到現代的人力車,自行車,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這些代步工具的出現,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尤其是,在當代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們的代步工具,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航空業的發展,把我們帶到了世界各地。使我們普通人,也能周遊世界各地。

我們鐵路網的建設,我們高鐵的出現。縮短了省與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得我們走親訪友,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變得簡單和方便。

這裡最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縱橫交錯的公路網絡,我國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各式各樣的汽車,各式各樣的電動單車,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

這些各式各樣的電動車,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有的家庭擁有好幾輛電動車,這些各式各樣的電動車,更加的接地氣。方便了人們工作,學習,生活。

也正是這些汽車,電動車的出現,在給我們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給交通安全帶來安全隱患。

在這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中,有各色人等。他們當中有年老的,年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有高學歷的,也有低學歷的。難道我們都要禁止他們開車,剝奪他們的上路權利。

這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沒有道理的,是說不過去的。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禁止他們駕車上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違反交通規則的人,要加強管理,批評教育,加大處罰力度。使他們自覺不自覺的遵守交通規則,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所以,冉兄認為,不能禁止65歲以上老年人駕駛電動車和三輪車。違反交通規則的人,什麼年齡階段的都有,憑什麼禁止65歲以上老年人駕駛電動車和三輪車。這是對老年人的歧視,也是對老年人的不公平待遇。


冉兄說事


記住一點,不論是駕駛機動車也好、電動車也好、三輪車也好,都是人的問題,跟車無關。其實六十五歲的老年人,身體有好有壞,當然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一刀切了。但是人老了,我們不能讓他們覺得社會在嫌棄他們,誰都有老的那一天,咱不能因為說為了安全,就限制老年人出門,只能窩在家裡。關愛老人,首先應該知道他們想要什麼,而不是將我們的想法強加在他們身上。當然什麼事兒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一、針對老年人的特點,設計出小巧、輕便、低速、安全的車型;二、把非機動車道清理乾淨,本來就不是停機動車的地方,讓老年人平安出行;三、老年人每年必須進行體檢,像視力、聽力或者其他與駕駛車輛相關的體質項目,檢查有沒有問題;四、持老年駕駛證上路,交通法規必須要通過考核;五、車輛必須上牌照、買保險,關鍵是保車主……


崔大乘


要多為老人著想,試問決策者,你家有老人嗎?家住何處,有學生嗎?還吃糧不,是否需趕集上店呀?

你們成天好的吃著,轎車開著,沒事找事出了這麼一個叟主意。有本事別讓商家生產電車才對,老人為了行動方便,省吃儉用買了這種車,既可接孩子上學,又可趕集上店買東西實用著呢。禁老人駕車等於斷了它們的腿,這種方法不可取。

雖然老年人腦袋遲緩,易發生事故。但廠商可在車上加以限速裝置,完善剎車構造可有效避免事故發生。不能怕尿床一夜不睡覺呀!

電車市場品牌繁多且雜,一些個人和小手工作業者瞄準了這門行業,粗製濫造產品不達標而且易發生事故,對此有關部門應加以規範和以法取締。對不執行,勸阻無效可重罰或拘役。

對銷售渠道應登記立檔,釆用實名制購銷舉措,由所住單位村,或居委會登證造冊,打牌號以備查驗。可有效規避電車混亂局勢,防止丟失……



黃河奔流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到絕對,只是相對而言,我的理由是:


1、我國對70週歲老人持有C1駕照的,放開年齡限制,只要身體允許,提交健康證明,沒有歲數上限要求。如果65歲以內的老人就不讓開電動三輪車有失公平;

2、超標電動車確有隱患,如果是國家相關技術部門允許生產的,符合安全標準的電動車、電動三輪車,應該允許身體健康的老人上路,解決他們的代步問題;

3、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受教育程度低,我不認同,說他們需要加強安全意識,遵守交通法規,出現安全事故與機動車處罰一樣我認同;

4、在國家沒有制定統一的三輪、四輪電動車上路行駛規定前,只要各地沒有限制或取得相應資質後才可以上路這個灰色時段內,只要駕駛人遵守當地規定,應該允許他們駕駛:

5、電動車上牌照、持相關的駕駛證一直是困擾電動車上路的問題。建議國家沒出臺政策前,各地根據自已道路、機動車飽有量、老年人歲數結構制定專門的駕駛證件、車牌,並區別於機動車,但在管理上,需要對駕駛人進行交通知識培訓,合格後再上牌、發證,合法上路;

6、電動車一旦上路,應該與其它機動車一樣,無證、無牌,違反交通信號、交通標誌等違規行為進行處罰。

總之,一刀切的辦法不是辦法,應該循序漸進,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城市交通的新路子來。



(三輪車亂象,安全隱患極大。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打開車窗看景色


這個標題純粹是吸引眼球。奇葩中國啥事都能發生,以前是禁摩,後來是禁電。動不動就“電動車是製造交通事故的大戶”的大呼小叫,須知你只是小車蹭破塊漆,而人家卻有可能丟掉性命,孰輕孰重呢?所以請允許我大喝一聲——且慢!



如果上升到國家高度的法律層面上進行管理,一是表示贊成,二是討論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駕駛員的管理。65歲的人可以說剛剛進入老年範圍不久。以現在的營養和健康水平這個年齡段別說駕駛電動車連小車都不在話下,哪怕是70歲,按照中國法律都允許駕駛小車。

老年生活也有自己的訴求。要買菜,要接送孫子去學校,要交電費水費,甚至需要走親訪友……沒有人吃飽飯沒鳥事騎著電動車出來兜風,只要是個人,誰沒有點事呢。那些秉承著“欺老不欺小”的童鞋們拿出各種“理由”給老年人穿小鞋,值得批評!

在國家法律沒有出臺之前,任何人都享有“路權”。

可以對法律層面上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進行培訓,比如安全教育,電動車正確操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事故處理教育等。

超過65歲的老年人除了辦理駕駛證、健康證外,還要預交一定數額的事故賠償墊付金。



二,生產廠家的管理。電動車廠家必須擁有製造資格,專業機構必須配發合格證。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准入證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三,上路管理。採取兩證准入制,一是駕駛證,二是車牌。

電動車可以考慮買保險。

可以根據城市大小、通行道路條件、人口密集度進行區別管理。比如農村的道路交通條件相對較好,除了辦理“兩證一保”外根本可以“放任自流”。比如城市道路必須留出“非機動車道”,採取一票否決制三年之內死命令完工。



交通問題始終不叫個問題,管理多於限制,那麼我們就不存在過不去的火焰山!


在可以預測的將來幾十年,老年電動車的發展大有必要!

弱弱的問一句,神馬時候開始限制兩輪電動車?再悄悄的問一句,什麼時候開始禁止非豪華型汽車?


洪帥湖浪


難道老年人就沒有交通車私駕出門了?世界各國沒有這一項規定。老年人也是人,也要生活,也要出門辦事,也要出行有自己的專用私駕車。全社會要尊重老年人的人權自由權,尊重他們的人格人品人權!不要把他們群體排斥在外,他們也屬於總個社會的一個組成部份,不能拋棄他們,中國世界交通要給他們創造"開車出行准許通行證"優惠證件。全世界老年人要成立"老年協會"自己的組織,有事通過組織解決。老年人出行"私駕車"規定"必須遵守交通規章制度,簡考上路常規。"給老年人出行自由權!不設年齡限制。"世界通用證"!


手機用戶60830931336


六十五以上老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接送孩子上學下學,其主要代步工具就是電動車和三輪車,如果禁止使用這兩種車子,恐怕這些老人從感情上難以接受。

六十五至七十歲之間的老年人身體還都是比較硬朗的,駕駛電動車和三輪車還沒有精神和體力上的障礙,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這個規定,對老年人強制性剝奪三輪車和電動車的使用權,似乎有些不妥。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騎行較慢,也比較懂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尤其是帶孫子孫女的老人,騎車會加倍小心,出現交通違章的情況會很少,不會對交通帶來不便。所以禁騎沒有必要。

如果從為老人安全方面考慮,除非公交車對老人和六年級以下的孩子免費,讓老人坐車接送孩子,這樣推行這一方法也許可以行的通的。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這些年老年代步車出的事情太多了,我身邊就有很典型的一例。我們這裡有一退休老人,買了一部老年代步車,第一次開著上路就碰著人了,幸好碰的不重,給人家賠償三千多元,自此再也不開了,車就在家車庫放著。一天,十八歲的孫子突然想開,開出去就出事故了,撞死一個老人,因此不僅在拘留所待一個多月,還賠償了二十幾萬元。可見老年代步車不僅老年人開起來不是簡單事,就是沒駕駛技術的年輕人也不行。

老年代步車不僅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不宜開,更應該將代步車納入體制管理,車輛應該有牌照標誌,駕駛人要進行專門培訓,並予以證照,否則你限制開車年齡也不現實,沒證照你知道開車人多大年齡?

把老年代步車納入體制管理,是對社會負責,更是對老年人負責。


帶花的仙人球


禁止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代步車不對。!如果把燒油車都去掉,又能減少空氣汙染,又能避免事故,是不是更好。?!


大樹83442


可以開汽車🚗,小日本75歲老人還開微型汽車,可惜中國沒有,K-car輕自動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