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常識》第一篇:處置≠對策、不良≠異常

"工作的常識是指,你在工作中的自理能力,是工作遇到困題時能夠增強判斷準確的具體技能!"

---行知精選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保證工作中,對下屬指導或者對上級彙報工作時,怎樣確保信息能夠準確無誤的傳達,而且能夠確保信息準確,還能有用?我的回答是,學會講“人話”。

在工作的現場,學會講“人話”,是一門技能;“人話”就是不需要翻譯,就是去概念化,我們做為管理者,要把講"人話"當成日常工作的“常識”。

《工作的常識》第一篇:處置≠對策、不良≠異常


在我們現場工作中常用"概念類"的高頻詞,大體分為三類:

一是指標類:

提升效率、提升良率、交付率提升、工單管控、節約成本、離職率、安全管理減少損耗等等

二是對策類:

宣導、要求、培訓、督導、檢查、處置等等

三是工具類:

5S、QC手法、可視化、8D報告、TWI、TPM\SMED、流動化、VSM等等

以上這些工作中的管理的概念,經常會被我們拿來當成解決問題的舉措,來寫進我們的日工作計劃,我在這裡要特別提示大家這些工作的“概念”最好是做為方向與思路,不能做為具體的工作計劃。

比如,我經常在巡線的過程中,會問大家:請問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得到的回答是:提升效率。當再問具體的舉措是什麼時?回答說現在在做SMED管理。這就是典型的用一個概念來回答一個概念,而不是用“常識”來講具體的安排。

這些工作中的概念,我們發現一旦進入管理層,面對操作時如何將管理的“常識”轉換成可操作的具體表達時,這是非常有困難的事情;

上面關於管理層常識,如果你在對員工安排工作時,直接的傳達,員工是很難用到工作當中的。


《工作的常識》第一篇:處置≠對策、不良≠異常


如何將工作中的常識,去概念化然後再精準的表達出來呢?接下來,我會用《工作的常識》系列篇,來和大家講講,工作中如何去概念化,建立對"常識"的理解,幫助大家準確做出工作安排與做對的事。


今天我們第一篇,先講在現場解決質量問題中常用到的兩個高頻詞概念的精準定義,幫助大家做好現況把握與分析問題。

1、處置=臨時性的措施

處置是指在現場出現異常時,我們通常首先採取的舉措,避免異常(不良/損失)進一步的蔓延,具備止血,確保仍然能夠工作延續下去的行為。

處置就是臨時性措施,那如何確保講“人話”,那對臨時性的措施,我們應該如下表達:

發生不良時:

①:停止設備

②:將該批次不良品進行分揀、隔離

③:追溯前一批次,確認沒有不良品

設備故障時:

①:按下急停

②:去除卡頓點

③:變形、鬆脫、注油、參數的調節

④:擰開急停,試機

但在現場,我們往往把處置,當成永久性措施。 這種錯誤,你如果仔細在現場檢查與詢問,你會發現這是普遍現象。

也就是說,我們把處置當成了對策;處置不是對策,永久性措施才是對策。什麼是對策?能夠防止再發,才叫對策。

"處置"與“對策”他們之間發生關係的邏輯是:

發生不良——臨時措施——尋找原因(找到發生源)——永久措施(起到防止再發的作用)

《工作的常識》第一篇:處置≠對策、不良≠異常


2、異常≠不良

“異常”是我們在現場聽到的另外一個高頻詞,但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什麼是異常?我們有的時候會直接將不良品或者故障點當成異常,這種情況也是錯誤的認識。

異常與平常狀態不一樣,分為:

好異常:不良突然降低——找到原因,繼續維持

壞異常:不良突然升高——找到原因進行處置解決

不良品就是指有缺陷的產品,是異常狀態下的成果物,描述問題時,從不良開始;但解決問題是從描述異常開始,因為異常表達的是一種條件下的持續狀態。“不良”讓你只能看到現象,可以拿出對應處置的辦法;但如果搞清楚“異常”,能夠讓我們做到防止再發。

異常事例一:

・工序:460N坐墊安裝工序

・部位:靠背座位“E”卡環安裝

・不良:E環脫落

・異常:變更擰結E環的工具精度與標準差0.1mm

異常事例二:

工序:A380 鎖鐵片螺絲

・部位:第四顆螺絲靠近電容處

・不良:C1電容缺件

・異常:連續出現8pcs,同一零件缺件。


《工作的常識》第一篇:處置≠對策、不良≠異常


不良是功能與外觀的一種狀態描述,而異常是造成這種狀態時的"人、機、料、法、環"的條件產生變化的結果描述,所以我們在發生問題時,做現況把握時,對問題的描述要能夠精準定義。

寫 在 最 後

工作中最基本的常識,就是不要有用一個概念來安排一個概念,用概念來解釋另外一個概念,這樣會讓我們的管理很容易"人浮於事"!

精益生產的推行過程中,非常注意對這種"常識"要求,你日常的措詞,在真正懂精益管理的人面前一問,就知道你是“真把式”還是“假把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