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存世稀少決定價格 造假最少的藝術門類

古籍:存世稀少决定价格 造假最少的艺术门类

古籍有一個特點,是它的有限性。

從投資或者收藏的角度來講,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物以稀為貴,像我們今天搞展覽,搞珍品展,會註明某書是孤本。這一句代表了一萬句,就是它的稀有度,它的珍貴度,這一個“孤本”表現出一切。如果某個門類,源源不斷地有新東西產生出來,那麼就不具有這種稀有性,自然投資價值就大打折扣。古籍的稀有性讓買家蜂擁進入這個行業,他們把它形容為一口可以舀乾的井。雖然我們說有上千萬冊的古籍留存至今,但實際上這裡面百分之九十九都在各大公共圖書館。諸位在座的基本上都是國內重要圖書館的善本部主任,對圖書館的管理比我要清楚得多,館藏的古籍肯定不能進入市場流通,即使館際之間的流通,雖然探討過,一直也沒有搞成。因此,假如市面上出現了某部古籍,這部古籍是否有館藏,是很多人所關心的問題,館藏的多少也成為價格的參考因素。不過古籍的價格並不取決於館藏的多少,因為一部書館藏再多,也不可能拿到市面上來流通。

到今天為止,有很多家機構拍賣過古籍,像剛才講到的中國書店以及嘉德,但實際上的操作各有不同,可能有的只拍過幾場,因為貨源問題等等因素就不再拍了。實際上參與過古籍大拍的,大概是二十五家。大拍就像我剛才所指的春秋兩季,中間穿插著的是小拍(夠不上善本的古籍)。現在常年堅持春秋兩季大拍古籍專場的有十四家,集中在京滬兩地。除此之外,天津、南京、廣州等地也有過這種大拍,但京滬兩地佔了百分之九十。

就今天的情況來看,古籍拍品的質量下降速度很快。瞭解市場的捷徑,是收集我發給大家的這種古籍圖錄。把歷年的圖錄一看,就能明顯地看到十幾年來每況愈下的局面。這裡我主要指的是質量,數量是越來越大,質量是越來越降,然後價格是越來越高,這是共同的特點。比如說一部明版書的價錢,明代白棉紙的嘉靖本,如果說以前三五萬,現在平均下來,大部頭的基本上加個零,上漲了十倍。這十年以來,就印證了那句話,就是古籍的有限性。

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是古籍收藏和其他門類不同的地方。比如說字畫,按照他們行業的講法,就是換手率極高。藏家會在短期內找南北差價,比如說一幅新的陸儼少,在北方拍一千二百萬,下一場在上海緊接著就出現了。字畫和瓷器的換手率都很高,而古籍收藏畢竟跟文化的關係更直接,往往買家買到之後放在家裡頭不拿出來。當然,書商,就是職業經營古籍買賣的除外。很多古籍藏家,喜歡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除非有重大的變故,家裡產生一種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變化,他們才會拿出一些東西。

擔心不懂行,買到假貨?買古籍吧,不是說古籍沒有假貨,但起碼買到假古籍的概率最小。

只要多關注古籍君(微信公眾號ID:weiguji)每天發佈的內容,學習辨偽古籍知識,可以說買到假古籍的概率幾乎可以降為千分之一。

大家知道古玩行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賣家並不管東西的真偽,等於買家對真偽責任自負關於這個話題,這麼多年來爭論不休,很多專家也在爭論。關於消協的打假問題,大家一直不理解,就是為什麼不去打藝術品的假,明明這個行業中間假貨充斥,其實就是因為古玩行的這個規矩。你上街買一件東西,買到假貨,可以旗幟鮮明地去維權,但是,古玩行當你買錯一件東西,只能壓在箱子底下,或者自己想辦法處理掉,不敢告訴人家因為這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到現在為止,拍賣行仍然是這麼一個規矩,就是不保真,不管是字畫還是瓷器。相對而言,各藝術品拍賣門類中間,假貨最少的就是古籍,這是什麼原因呢?

古籍文獻由於其特殊的傳統雕版印刷方式和紙張載體形式,造假是相對比較難也比較少的,鑑別起來相對也容易些,即使買到“翻刻、後印本”,其價值仍然比買到一張仿品假畫或假古瓷要高得多,因為比起初刻、初印本,它們只是早晚的差別,還不是真假的差別。所以業界有“古籍不怕買假”之說,有模仿得好的,有一定價值。

古籍:存世稀少决定价格 造假最少的艺术门类

一個是古籍還沒有達到歷史上真正的價位。我們可以從古人的一些成交紀錄中看到,在古代的各種藝術品中間,一些古籍的價格屬於最貴的一類,遠遠高於瓷器字畫這些東西。大家看民國年間上海的藝苑真賞社,它所列的目錄,它賣的書的價錢,還有其他藝術品的價錢,包括瓷雜啊、字畫啊都有,一部少見的明版書遠遠貴過董其昌的書法,但現在董其昌真正的精品,怎麼也是百萬的概念,而明版書不過是幾十萬的概念,也就是說這個倒掛基本上相差了十倍。

第二個是古籍難以造假。字畫造偽古已有之,仍然舉董其昌的例子。他在世的時候,書法就有極大的名氣,某天上午寫出來的東西下午仿製品就出來了,擱到今天,無論從紙張、墨色還是裝裱來看,都與原物幾乎無絲毫區別,因為它恰恰就是同時代同時間的東西,那麼這個爭論就很大了。瓷器也是這樣子,你沒辦法粉碎了做高嶺土測定更何況現在造偽手段也很高明,他仍然用舊窯土來造,所以你測這種高嶺土的年份啊什麼的,其實也很難鑑別出來。也就是說,很多藝術品可以大量造假。

杜澤遜說,之所以說古籍中造假現象比較少,是因為古籍作假並不容易。近年有一些複製做舊的書籍,如《麻衣相法》,往往做得不像。做舊的古籍往往用化學墨,採取的是影印或複印的辦法,化學墨色調過黑,而且墨色比木版刷印的均勻。傳統的雕版印刷用的是水墨,墨色偏淡,而且印書用墨不如書法用墨好;再一個就是真古籍是人工刷印的,版上著墨不均勻,所以刷印出來的書墨色也不均勻。從紙張上來說,現代跟古代的造紙技術也不一樣,染過顏色的紙就更容易辨認了。古書因年久發黃,一般是邊沿部分顏色深,內裡顏色淺,並不是均勻的發黃發暗。做舊的染色紙,是裡外都發黃髮暗,所以相對容易鑑定。古籍作假與書畫作假不一樣,書畫的鑑別難度更復雜一些。而且,現代造假手段也很難模仿高價古籍,現在的“茶葉水”、稻草水漬古籍極易鑑別。當代作假困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原因:用傳統的雕版技術和材料印刷,可以做得像,但成本太高,雕版印刷的技術人員極少,而目前大部分古籍價格不是很高,造假獲利空間不大,所以造假比藝術品市場的其他品類少。

古籍:存世稀少决定价格 造假最少的艺术门类

經常關注古籍公眾號的對於假古籍一眼就能看出來,看不出來的肯定是沒關注古籍公眾號,比如上圖這個,還以為撿到寶了,標價都傻貴傻貴的

現在唯一難以造假的就是古籍,因為造假成本太高,不利於賺取暴利。一部書首先得從造紙開始做起,造古紙有很大費用,如果今天有一批古紙留下來,從牟取利益的角度來講,這麼多的紙能造出好多張古畫來但如果偽造書的話,可能只能造出一本,而古畫的利潤要遠比古籍高,一張大名頭的古畫,獲利要比古籍大幾十倍。所以他得了古紙,沒必要去造古籍。而如果用新紙來偽造古籍,很容易鑑定出來。

更何況偽造古籍還需要老墨,還需要雕版,這一系列工本下來,遠遠高於可預期的利潤種種原因使得今天古籍的造假要比其他門類少很多。今天能見到的古籍偽品,大部分是古人所為,這些所謂的造假,也只是以明充宋,撤序撕跋或者更改卷數等等,他們只能在這個方面做文章,沒有辦法徹頭徹尾地憑空造出一部古籍出來,因為這個成本太高了。當然我所說的偽書是從版本角度來看待並非古人從思想內容上偽撰一部書,那是另外一個學術範疇,不在我們今天的論述之列。

大家都明白了,古籍這個門類逐漸受到一些投資家的追捧,第一個原因,他們把這一塊視為價格窪地,跟古人相比,古籍與其他藝術品價格倒掛;第二個原因,幾乎沒有假貨,只會買得貴了或便宜了,不太可能買假了。古籍這個行業因此進來很多投資家,我們在這兒不去評論這個事情的好與壞只說這件事情對市場的影響很大,在利益驅動的情況下,能看到古籍的文物價值。大家知道,按照善本標準三性九條的定法,古籍有自身的學術資料性和文物價值性,還有它的藝術代表性,作為投資來說,他們就只看它的價格因素。這一點對市場衝擊很大,但是無可避免,因為今天是一個商品社會,我們無從去甄別哪些人是收藏,哪些人是投資,哪些人是投資和收藏兼顧,這些不是我們所能管得了的事情。

古籍:存世稀少决定价格 造假最少的艺术门类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瞭解市場價格!點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