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題記:三年前,農民楊青山接受幫扶,立誓脫貧,為何?因為不服命運。一年後,楊青山“履約”脫貧,而後拒絕幫扶,又為何?因為感恩。今年68歲的楊青山是勉縣周家山鎮周家山村貧困戶,他貧困不失志,主動發展養蜂小產業,不當貧困伸手漢,用長滿老繭的雙手改寫晚年命運,成為村民效仿的脫貧“樣本”。

最美人間四月天。走進楊青山的養蜂場,一眼看到數不清的蜜蜂漫山飛舞,林下數百個蜂箱錯落有致的排列著,一群群蜜蜂飛進飛出,釀著芬香的蜜,老楊把一片片封滿蜜糖的蜂巢放到設備上,看著搖出一縷一縷的蜂蜜,他臉上洋溢著喜悅與幸福。

“老楊,我有幾位同事說你家蜂蜜很好,還要幫他們帶幾斤。”近日,以駐村工作為契機,幫扶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代建生親自為楊青山的蜂蜜代言,僅4天時間銷售蜂蜜800餘斤,創收近8000元。如今,他每天都接到求購電話,接單、打包,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憑藉這份“甜蜜”事業鋪就致富路。

曾經,談起這一家人,鄉親們多是讚許,老楊早年做過木匠、養過蜂,兒子經營廣告公司,一家人的日子雖不算富足卻也衣食無憂。就在老楊對生活充滿希望時,2013年家庭突遭重大變故,老伴體弱多病,家裡的日子過得入不敷出,他只能乾著急,鄉親們多是嘆息擺手,表示同情。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楊青山被識別為貧困戶,黨和政府的“及時雨”讓他看到了希望,產業扶持、就業幫扶、醫療救助等一系列扶貧政策在他家相繼實施。幫扶幹部付麗錏與他家結對子、交朋友,商措施,想到老楊之前養過蜂,成本低且有技術,於是鼓勵楊青山繼續發展養蜂產業,並幫他買了蜂箱,還安排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技術。楊青山一開始只做了20個蜂箱,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20箱,變成現在的100多箱。一年下來,他的蜂蜜收入達12000元,在2017年如期實現了脫貧,還享受產業獎補和脫貧獎勵資金。目前,楊青山正在設計包裝和註冊商標,想通過訂單銷售和電子商務渠道進行網上銷售。

“脫貧路不遠,就怕人志短。”養蜂,讓多年貧困的楊青山初嚐了生活的甜頭,可讓他覺得更甜蜜的是,在脫貧路上一直有來自各方力量的幫扶,他從來不覺得孤單。現在說起楊青山,村裡人都會豎起大拇指,昔日貧困戶如今轉變為脫貧自強典範。嚐到了甜蜜豐收果實的楊青山現在信心十足,他說“將這份甜蜜事業進行到底,並帶領更多的村民與他一起,分享這份甜蜜,走上致富之路”。2019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年。我們也相信,在縣、鎮、村三級與社會各界的幫扶支持下,像楊青山一樣曾經對生活失去過信心的貧困戶,只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廣,生活也將如蜂蜜一樣越來越甜蜜。(劉磊 李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