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農村中學的“逆襲”之路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基層蹲點記

一場重要的校務擴大會,正在已經拆掉了一半的河北省平山縣古月中學辦公樓的一樓會議室進行。

會議有兩項重要的議題:招生宣傳和合作辦學。

“韓校長你帶領政教處楊曉波主任,一定要把今年的摸底問卷和招生宣講頁做好,務必在5月入校入戶宣講前準備好。”會議主持人、古月中學黨支部書記常俊光首先向主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長韓秋豐佈置任務,“尤其要把‘讀音樂美術班的優勢’和‘解除存在的疑惑’這兩個部分繼續說透,把2018年我校學生考上重點大學的最新情況加進去。”

“常書記,接下來的兩週,我們還是按照以往給每位校領導安排一所初中,對全縣所有初中進行全覆蓋式的宣講安排,並準備好摸底問卷和招生宣講頁。”韓秋豐回應說。

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古月中學曾經面臨生源減少、質量下滑的困境。從1998年開始,為了避開外面重點中學的鋒芒,學校決定走一條藝術特色教育的“逆襲”之路,以實現錯位競爭、特色發展。

會議開始前,回憶起當時的困難,副書記齊國軍向記者連用了三個難:招生難、教學難、收費難。

在中師畢業後就一直紮根農村教育的齊國軍看來,讓農村的孩子學唱歌、跳舞,家長都會搖頭。“他們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只有通過文化課考上大學才是正途。”

怎麼辦?挨家挨戶去宣講!

“走訪十戶,能有一個報名就不錯了。”齊國軍回憶說,“當時,在走訪中,我們也蒐集了家長關於走特長道路的困惑。針對這些困惑,我們也重新明晰了辦學方向,並最終形成針對性的宣講內容。”

1998年,經過所有中層以上幹部的拉網式宣講,古月中學建校歷史上第一個音美藝術班成立了,音樂生25人、美術生25人,齊國軍任班主任。

古月中學位於“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平山縣西部深山區,當時學校沒有一名科班出身的音樂美術教師,甚至連像樣的功能教室都沒有,何談藝術發展?

“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合作辦學的事情。”常俊光說,“後天我就要去北京和中國戲曲學院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事情,大家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我們還是要像1998年和河北師範大學開展藝術合作辦學那樣,把我們的教師派出去學習。”校長魏風仙首先發言,“把我校‘半路出家’但又有興趣的特長教師送出去提升專業水平。”

齊國軍隨後發言:“除了派出去,我們還要引進來,就像2017年與首都師範大學合作,成為他們的研究生社會實踐示範基地。”

常俊光聽著聽著就放下了手中的筆,他說:“就是我們的條件太差了,如果綜合樓能儘快完工就好了。”

常俊光指的,正是隻剩下一半的辦公樓旁邊、正在建設中的綜合樓。去年,平山縣委、縣政府投資920萬元,拆除原有辦公樓,為古月中學興建一棟建築面積達4667平方米、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五層綜合樓。但辦公樓全部拆除,將面臨教師無辦公場所的尷尬局面,於是,就只拆除了影響工程施工的半棟樓,留下了另外一半供教師使用。

同樣面臨“錢”的困難,古月中學堅持咬牙挺過去的還有高三的集訓和聯考。不菲的費用阻擋了很多追求藝術夢想的農村孩子。

“我們的辦法就是,把集訓的團隊請進來。”會前,齊國軍向記者介紹,相比大多數藝考生奔波於各大城市,“請進來”省掉了很多成本,“他們看中的是我們藝術考生的規模,這證明我們走特色發展之路收穫了溢出的規模效益。”

馬上,古月中學又能大幅降低集訓費用。學校已經連續三年派出教師進行集訓和聯考的相關培訓。在不久的將來,古月中學的藝術考生足不出校就能參加集訓。

20年過去了,藝術生從起步時的50人增加到了今年的510人,包括1300多名重點大學學生在內的3000多名優秀畢業生從這裡走出去,一所農村中學實現了完美“逆襲”。

“散會!”常俊光話音落下,轉頭向窗外望去,那裡,嶄新的綜合樓正拔地而起。

本報平山4月12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3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