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很多仙女每天都會使用面膜,今天來一片保溼補水面膜,明天深層清潔面膜,後天又用亮白肌膚的面膜······

今天用A品牌,明天用B品牌,後天用C品牌······

今天蘆薈面膜,明天玫瑰面膜,後天紅石榴面膜······

總之就是面膜天天用,每天換不同,美其名曰:每天給皮膚不同的呵護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這種用法到底對不對,對護膚效果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我們今天好好分析一下!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麵膜產品的組成原理和功效。

傳統的面膜主要是粉狀,面膜粉,用的時候加水調,然後塗抹於臉上,幹後再洗掉。這種面膜用起來比較麻煩,一般只能到美容院去做,一週做一次;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大概長這樣

因為粉狀面膜不方便使用。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可以直接用的膠狀面膜,泥狀面膜等,這類面膜不用水調,用時直接塗抹,幹後取下或用水洗淨即可,一般一週做一次,也可適當增加使用次數;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就是這種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市場又開始推出面貼膜。這種面貼膜,正是我們通常熟知的面膜。

面膜貼主要是將護膚精華和膜布一起,獨立封裝在鋁膜袋裡,單片獨立包裝,用後可免水洗,需要就貼,隨時取下即可。

這種使用便捷,攜帶方便的特點,讓很多仙女養成了每天使用的習慣。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優雅的敷一張面膜~

如果不談面膜的歷史,在很多消費者的認知裡,面膜就是這種面貼膜。

這種面膜產品看似如此簡單,效果差別巨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護膚精華的優劣,二是膜布的優劣,膜布因材質不同使用體驗上差別很大,但是決定產品功效的主要還是護膚精華。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根據護膚精華的不同,其功效無非以下幾大類別:

一.保溼、補水

這類產品有無數種配方組合,原料也很多,多元醇類、天然保溼因子、氨基酸類及高分子生化類,一般常用的有:甘油,丁二醇,透明質酸,PCA鈉,角鯊烷,蘆薈等。

二.美白、祛斑

美白成分很多,祛斑更是世界難題,這類產品常用的成分一般有:維生素C的衍生物,維生素E,煙酰胺,水楊酸,熊果苷,果酸,酵素,甘草提取物等。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三.抗衰、防老

這類產品一般使用的成分及賣點宣稱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藜蘆醇,熊果酸,維生素E,透明質酸納(玻尿酸),番茄紅素,二胜肽,六胜肽等,

從植物中提取的植物多酚類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清除體內自由基,被廣泛應用於保養品當中。

四.祛痘,消炎

祛痘類產品一般是皮膚有痘痘才會用,起作用的成分一般有:維生素A酸,蘆薈,金縷梅,水楊酸,茶樹精油,藏紅花等。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五.舒緩、脫敏

這類產品,配方和保溼補水產品類似,只是在選料的選擇上要求更高,有致敏風險的成分不用,配方更加簡潔,能不添加的輔料儘量不添加,比如香精,色素,防腐劑。

以上分類可見,不同功效的產品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不同的。

功效成分不是靈丹妙藥,任何面膜發揮效果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想達到一定的效果,必須有足夠時間的持續使用。

另一方面,科學研究表明,人皮膚的新陳代謝週期一般是28天,7天為一個階段,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循環。通常來說,皮膚不經過這麼一個完整的新陳代謝週期,很難出現明顯效果。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所以,劃重點啦!總結一下:

如果有明確的解決皮膚問題的需求,就不要換來換去,一個階段就是一種面膜。

祛痘期間,祛痘面膜如果有效,就不要跟其他面膜混用,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換祛痘面膜,但還是不要跟其他產品交換混用;

用美白麵膜期間,要想達到美白效果,在一個階段一定要持續補充美白成分,中途混用其他面膜,等於美白療程半途而廢;

皮膚容易過敏,使用舒緩脫敏類產品期間,不要混用其他功效面膜;使用抗衰老產品,同樣遵循這個原理。

當然,如果只是日常補水、保溼、防老化。大可以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每天使用面膜,為什麼不見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