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威展會上吸引機器人四大家族取經的機械臂,將在佛山落地生產

不久前,全球工業界盛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閉幕。這場盛會舉辦期間,在人流量最多的工博會核心展區,嘉騰機器人等佛山企業亮出了集結多項技術的智造最新成果,與本屆工博會“融合的工業——工業智能”主題交相呼應。

這之中,有一家首次參展漢諾威工博會的企業非夕科技引發了外界的關注。這家企業今年初落子佛山,建立其在全球的首個生產基地,預計今年投產。工廠主要生產機械臂;而這款機械臂正是其在本屆漢諾威工博會上展示的主打產品,號稱“世界上第一臺自適應機器人”。

具有高度接近人的智能性與靈活性,生產能力達到熟練工水平,這種高柔性化的機器人在全球商用市場存在空白,吸引了庫卡、ABB等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企業代表的頻繁來訪和駐足交流,也有望帶來佛山機器人產業變局。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演講中提到,2016年他和100多位企業家去德國漢諾威工博會,德國企業家看著他們,疑惑 “你們跟工業4.0有什麼關係?”

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擁有技術與核心零部件開發的原創式創新能力,主動創造新的產品解決痛點,中國企業正成為全球智能製造產業的“局內人”,甚至主要玩家,展示著新的技術自信。

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參展漢諾威工博會的佛山製造身上,或許藏著一些答案。

漢諾威“黑科技

有望實現佛山造

3月30日落地德國漢諾威,非夕首席商務官岑水明先去看了展位。漢諾威工博會17號館,展會的核心展區,近4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這對於一家首次亮相世界最頂級工業博覽會的年輕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而有利的展覽條件。岑水明還記得,“人流量大,還鋪了紅地毯,我們展位就在紅地毯邊上。”

汉诺威展会上吸引机器人四大家族取经的机械臂,将在佛山落地生产

一家初創企業,為何首次參加漢諾威工博會,就能挺進核心展區?

漢諾威工博會運營單位在全球設置了多個團隊接觸各類企業,從老牌巨頭到年輕的創新性企業皆包含其中,以保證參展企業資源的充實和優質。而機器人這個全球產業技術風口一直是漢諾威工博會的重頭戲。

“全球的機器人在製造業領域的潛在規模不低於1000億美元,其中高端製造業不低於600億美元。”岑水明表示,非夕在機器人研發上擁有大量原創技術,而且是少有的能將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結合的企業。“這個是漢諾威看中我們的重要原因。”

當然,能被漢諾威相中更是一個綜合要素作用的結果。團隊是其另一大殺手鐧。負責業務開發、市場拓展和戰略規劃的岑水明,曾經供職於蘋果和麥肯錫,在全球的科技巨頭企業中積累了豐富的商務經驗。在非夕商務團隊中,許多核心成員都有來自發那科、庫卡、ABB等世界頂級機器人企業的經驗。

而觀察這家企業研發團隊構成發現,其近百人的研究人員清一色的高學歷,擁有在斯坦福大學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實驗室、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機構研究背景的不在少數。

這樣一家集結了華人科學家團隊的企業今年初將生產基地落戶佛山,打造其在全球佈局的第一家生產工廠,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投產。“作為一家國際化機器人企業,我們十分重視機器人生產製造,併為選擇生產基地做了大量工作。在對比了很多城市之後,我們發現佛山具有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優勢,從供應鏈到市場應用都有豐富容量和優勢,能為機器人生產製造提供優質配套環境。”岑水明說。

沿著研發-生產-商業化的軌跡,非夕在逐步深化自身的發展佈局。“目前我們完成了產品的研發設計和試產,計劃通過世界頂級展會的亮相,推廣商業化落地、拓寬市場渠道。正是這個時候,我們碰到了漢諾威團隊,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岑水明說。

向熟練工技能看齊

全球最智能的機器人長什麼樣

由這樣一群頂尖科學家聚在一起開發,拿到了世界頂尖工業博覽會門票的機器人,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在漢諾威17號館,一臺號稱“世界上第一臺自適應機器人”的產品吸引了數百家企業代表的圍觀。這款機械臂在做插插頭等動作時,即使位置信息不夠準確或加工物體發生了位移,也能調整操作和施力的大小方向,就像能夠根據知覺自行調整動作的人一樣智能。這款機械臂正是誕生自非夕的實驗室。正如其名字“拂曉”一樣,開啟了機器人產業全新景象。

汉诺威展会上吸引机器人四大家族取经的机械臂,将在佛山落地生产

最近,一篇在機器人行業引發熱議的微信評論文章寫道:“有些人認為工業機械臂的硬件已經沒有什麼改進的空間了,但我們認為恰恰相反——先進而美妙的軟件框架擺在那裡,卻因為硬件的不足而無法應用。”

“當前業內,機器人企業往往專注機器人本身,產品的自適應能力欠缺;AI公司則專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工業的結合不夠。”岑水明說,3年前非夕團隊看到了這一空白,啟動了融合力覺以及視覺、深度學習等AI技術的機械臂研發。

這樣的機械臂新在哪裡?岑水明以3C電子工廠的插拔環節為例介紹,傳統機器人是靠確定位置精度進行插拔的動作,一旦部件位置或環境改變,該工序完成的良品率會下降,甚至損壞部件。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人在做插拔這個動作時,即使位置不精準或者環境有變化,也會實時控制和調整插拔力度與角度等,在確保部件不被插壞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動作。 “這也是為何不少行業不少工作環節仍需依靠人力,因為還有機器人沒法解決的痛點。”

汉诺威展会上吸引机器人四大家族取经的机械臂,将在佛山落地生产

而自適應機器人,顧名思義具有很強適應性。它首次融合了力覺以及視覺、深度學習等AI技術,能夠大大提升機器人的通用性、智能程度與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在不確定工作環境中完成出色的工業級表現,且不受環境中震動、外力的干擾,在確保生產良品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自動化有挑戰性的工作。

“同時,自適應機器人的智能可遷移能力,可以通過學習積累將一個產業、環節的操作經驗快速地遷移到類似的其他場景中。這讓機器人變得更加通用。” 岑水明說。

按照岑水明的說法,這樣高度智能、柔性、通用的機器人,將逐步具備熟練工人的能力。機器代人是分階段、逐步推進的,目前機器人主要還是以實現簡單、重複的任務為主。像熟練工這類人才,仍是沒法被替換的製造業剛需,甚至是德國等製造業強國高品質的密碼所在。

“但當不斷接近甚至超越人類靈活性的機器人誕生,更高階的機器代人將發生;未來那些對人來說單調、複雜、需要熟練技巧的工作是可以被進一步自動化的。”岑水明說。

從學習者到引領者

頂級工博會上的佛山智造之變

如何造出全球最具智能化的機器人?非夕的探索,是從底層傳感器、關節設計、控制系統、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軟硬件開發上進行整個系統的攻關。

為了實現更高性能的力控能力,不少核心零部件都按照更高的標準重新塑造。以傳感器為例,機器人的力覺需要力覺傳感器來實現。在研發初期,非夕團隊對市面上的傳感器進行評估,卻發現那些動輒數千美元的傳感器的性能無法滿足新型控制算法的要求,在機器人產品的智能靈巧性和穩定性上將產生非常侷限的天花板。

汉诺威展会上吸引机器人四大家族取经的机械臂,将在佛山落地生产

於是,自己重新設計開發傳感器成為一種必然選擇。經過反覆的迭代試驗,一種性能大幅提升、讓機器人不斷接近甚至超越人類手感的傳感器,被安裝在了機械臂的每一個特殊設計的關節中。“這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性價比的傳感器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技術航道,卻只是非夕自主研發的冰山一角。”岑水明告訴記者。

目前,非夕開發的自適應機器人正被國內外多家汽車、3C電子行業領頭企業所採購應用,醞釀智能製造應用領域的新變革。這一顛覆傳統科技的機器人在佛山的落地生產,不僅將攪動佛山機器人產業變局,還將為擁有深厚汽車、電子等產業基礎的佛山,注入新的產線變革力量。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演講中提到,2016年他和100多位企業家去德國漢諾威工博會,德國企業家看著他們,疑惑“你們來幹什麼”“你們跟工業4.0有什麼關係?”

3年後,情況已完全不一樣。中國已不再只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應用市場和智造變革的追隨者,更多中國企業成為全球最前沿、先進的智能製造產品技術革命發起者。

此次漢諾威工博會上,作為“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力軍,多家佛山企業參展,亮出最新科技成果,甚至將漢諾威作為了新品發佈的舞臺,讓外界不得不關注這背後的技術自信。

嘉騰機器人公司就是一個典型。作為漢諾威工博會的老面孔,曾獲工業設計“奧斯卡”德國紅點獎的嘉騰在工博會上揭開了全新設計的產品——“心跳系統”的面紗。嘉騰董事長陳友介紹,嘉騰機器人首次在倉儲機器人植入心臟模塊,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倉儲系統的穩定性,為電商對客戶的準確交付承諾保駕護航。“這是多機器人管理系統發展過程中一個里程碑事件。”

“心跳系統的發佈,預示著嘉騰機器人系統的穩定性大幅提升,為物流機器人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使用心跳系統後,即便網絡局部癱瘓,也幾乎不會影響倉儲機器人的效率。”嘉騰研發副總裁符致雲說。

由佛山製造乃至中國製造深度參與其中的智造新圖景,正在全球加速浮現。

【記者】吳欣寧

【作者】 吳欣寧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佛山市~城市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