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溢:用愛心詮釋藝術的真諦,用使命感傳遞雷鋒精神

王梓溢:用愛心詮釋藝術的真諦,用使命感傳遞雷鋒精神

2018年 6月26 日,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坐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裡,作為共青團全國十八大代表之一,和一個擁有3417位註冊志願者隊伍領頭人的90後姑娘王梓溢,這個榮譽讓她既感到由衷的興奮,又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9年的學雷鋒志願服務之路,讓這位年輕的姑娘付出了太多,也收穫了太多.....“山東好人”“山東省4個100最美志願者”“山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第五屆煙臺市道德模範” “煙臺市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及單項獎”“煙臺市文明委優秀志願者”等.....這些榮譽就是對她傾心付出的最好回報。

用九年的時間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9年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成長道路上的一段歷程。對王梓溢而言,9年,不僅是歷程,還意味著奉獻與成長,意味著耕耘與收穫。她用9年的時間,點燃了夢想的青春,她還將繼續用更多的9年,完成屬於自己的使命。

王梓溢2009年開始參加志願者活動,那個時候,她還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在父親的薰陶下,王梓溢開始去奉獻愛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敬老院、福利院,給老人剪指甲,陪老人聊天,和自閉症小孩交流談心……這些細小的舉動漸漸地在這個高二姑娘的心中生根發芽,她覺得自己能夠以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能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孤單的小孩帶來歡笑甚至是希望,她就會從中收穫滿滿的幸福感;每當她離開敬老院和福利院時,老人站在門口翹首企盼,一臉的不捨時,她就覺得,這樣的生活,才算是有意義的。“也就是從高中開始,我便覺得,活著不能庸庸碌碌,能得到他人的信賴與支持,能夠從他人身上汲取到令自己感到快樂的源泉,這樣的時光才算無悔。”王梓溢說道,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上大學以後,王梓溢成立了魯藝學雷鋒志願者協會,希望自己能夠帶動身邊的朋友,加入到獻愛心活動中來。週末來臨之前,她便去聯繫那些需要幫助的組織和個人,前期策劃活動,中期執行,後期總結……確保活動落到實處,給敬老院、福利院等帶去真真正正的幫助。

從2009年到2019年,從一名簡單的志願者,到成為在全國都具有影響力的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的隊長。王梓溢歷經九載寒暑,風雨無阻。王梓溢的青春,與“愛心”“奉獻”“正能量”如影隨形。在王梓溢心裡,奉獻愛心,服務社會,就是不浪費青春,就是傳遞正能量。

每個週末,王梓溢都會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小王,你來啦,來,我給你說件有趣的事兒……”每次王梓溢去敬老院,老人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拉著王梓溢嘮家常,還會偷偷把平時攢下的小零食塞給王梓溢。上了年紀的老人手腳不方便,王梓溢會親自給老人家剪指甲,帶領志願者給老人表演節目、測血糖、修腳等。

“青春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我是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傳遞正能量。”王梓溢說道。在這個25歲姑娘身上,我們看到了朝氣蓬勃,看到了不計回報的付出,看到了滿滿的愛與奉獻。

王梓溢用九年的時間,讓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不斷髮展壯大。在九年的時間裡,王梓溢帶領自己的團隊一起到煙臺各縣市區的敬老院、自閉症學校、智障兒童學校、工地現場、偏遠農村、福利院等地區,送去了物資、醫療救助、愛心幫扶和慰問以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等。時至今日,作為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隊長的王梓溢,已經參與和組織志願服務活動700餘場,團隊服務時間累計超過29萬小時。9年如一日,這個姑娘已經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影響了身邊一批又一批的人,送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而又接地氣的文藝表演,幫扶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小學生,溫暖了一位又一位孤寡老人的心。

再小的個體,也能澆灌出愛的花朵

當問到王梓溢在做志願活動和獻愛心時遇到的困難時,這個活潑的姑娘一時間也沉默了。“困難不是沒有,但是最終我們都想辦法克服了。”王梓溢笑著說。王梓溢身上充滿著正能量,細心一點便會發現,王梓溢的朋友圈經常有參加下鄉演出,去獻愛心的志願活動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下著大雪,王梓溢依然帶著古箏在冰天雪地中演出的場景,但是這個姑娘依然一笑而過:“冷冷的雪天和演出更配呀!”樂觀又堅持,活潑且敬業,這就是王梓溢,這就是志願服務隊的隊長!

在做志願活動的過程中,主持人不夠,自己就上臺,既參加文藝表演又兼主持人,她希望用聲音傳遞溫暖,用古箏送去感動,用行動詮釋愛心。

王梓溢每次帶領志願服務隊出去做活動,所有的事情都是團隊自己做。音響設備裝車,舞臺搭建,聯繫當地老百姓等,儘可能不給其他人帶來麻煩。如果碰上大熱天或者下雪天,隊員們頂著烈日也要把好的節目完美呈現,下再大的雪也要如期完成精心準備好的文藝節目。

“再來一個,再來一個!”王梓溢帶領志願服務隊的人員表演完畢,臺下便響起了歡呼聲,許多老人家甚至一度要求表演者再來一曲。鄉村寧靜的天空下,簡陋的舞臺上,王梓溢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精心挑選的節目。常年生活在偏遠鄉村的老人們,幾乎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文藝演出,他們坐在搬來的小板凳上,看著這群熱情四溢的青年志願者表演,眼裡滿是期許。離開前,老人家拉著隊長王梓溢的手,“你們什麼時候再來看我們呀?”王梓溢看著臺下的老人,他們雖已年老,卻能因為自己隊伍帶去的演出而勾起年輕時候的回憶,不禁十分感動。“那個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一定會常常回來看老人們。”

當問到王梓溢從事志願活動以來最大的感受時,這個90後的姑娘忽然就動容了。“我做這些活動,反而從中收穫了無比的幸福。”王梓溢回應道。王梓溢曾經參加過院團的長島“擁軍慰問”演出,一共去了九天,總計演出11場。王梓溢看著部隊戰士在荒涼的小島上,日復一日,只為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不禁銘感五內,潸然淚下。島上的娛樂活動非常少,很難想象,精神的富足對這些駐島官兵來說是多麼重要。

在長島演出的時候,由於每天得往返於各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再加上突然的暴雨天氣和水土不服,王梓溢患上了重感冒,身體非常虛弱,但她還是帶病堅持完成了演出。到達大黑山以後,條件更加艱苦,他們帶來的音響設備等都需要拖拉機裝卸,趕上暴雨,人都顧不上,只能先顧著樂器和設備。

到了演出現場,王梓溢傻眼了,連舞臺都沒有。她們在部隊食堂搭建臨時舞臺。這場演出完畢以後,又降暴雨,無法開船,整個團隊的人都被困在島上,他們只能被挨個分散到島上居民家裡。

外頭風雨交加,屋內連洗澡的淡水也沒有,更別說新鮮的蔬菜供應和能撫王梓溢舟車疲憊的可口飯食了。躺在簡陋的床上,忍受著當地蚊蟲的叮咬,呼吸中都是海腥味,這個90後氣質優雅的姑娘病倒了,在病中暗自感慨:“我待這麼幾天都覺得難以忍受,那些長年累月駐紮在此的官兵們,將要忍受多少不可言說的煎熬啊!”

最後一場演出在大竹山,全體官兵看著眼前這個強撐著但卻依然熱情滿滿的姑娘,王梓溢看著臺下官兵們熱忱的眼神,前些天因為疲憊、生病而產生的懷疑瞬間就煙消雲散。舞臺上餘音繞樑舞姿曼妙;舞臺下,官兵紅了眼眶,一種將彼此的心拉近的氛圍悄然而生,王梓溢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們真的太艱苦了,一個排的人守護著一個島,對他們來說一場歌舞就是最貼心的幫助。”王梓溢說,當她最終踏上歸途,躺在家裡溫暖舒適的被窩裡,會時時想起官兵來送別的那天。他們相處時間不長,卻早已在彼此心中種下了深厚友誼的種子,王梓溢帶領團隊用文藝和愛心,用真誠和堅持澆灌出了友誼之花。臨別當天,部隊官兵依依不捨,眼裡含著淚,嘴角卻掛著微笑。他們還將繼續堅守在祖國的小島上,而王梓溢則將繼續前行,走向更多的需要他們的地方去,風雨兼程。

“只有當你去做了,你才會發現,原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著良好的生活條件。”王梓溢學雷鋒奉獻愛心已然九載,她看到過那些因為父母常年在外而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留守兒童,看到過病痛交加卻依然渴望活著的孤寡老人,看到過許許多多的讓她想要努力去幫助和守護的一群人。“我甚至想過去西部支教,去遙遠的貧困山區,為他們做點什麼。”王梓溢說到動情處,一時凝噎。在王梓溢心裡,她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她要做的,就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把自己的所長,給需要的人送去。她說:“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工作者就是靈魂的工程師。”

在90後姑娘王梓溢的心裡,她已經將古箏與文藝演出結合,將愛心與團隊相結合,致力於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灑遍愛的種子,培育正能量,回饋社會,無悔青春芳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用行動彰顯愛的力量

據悉,王梓溢帶領的“煙臺市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會在五月舉辦一次大型的慶祝建國70週年的公益活動。目前已有219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志願者報名加入。這次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參與支持,屆時將會為社會的老人開展醫療專家義診、法律諮詢、消防宣傳、家電維修等活動,併為社區老人送上慰問品等。

當問到王梓溢如何能帶領和組織好這麼大的活動時,王梓溢笑得眉眼彎彎,“我們現在是一個大的團隊,每個人做一點,成就就會不止一點點。”王梓溢的“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組織架構,上有策劃,下有執行,上傳下達、齊心協力,爭取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截止到目前,王梓溢的志願服務團隊已經成為具有全國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團隊,受益民眾達50000餘人。她們團隊也先後獲得“全國四個100最佳志願服務組織”“山東省四個100最佳志願服務組織”“山東省優秀志願服務組織”“山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的腳步,遍佈煙臺的大街小巷,他們的愛心和精神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影響了中青年,改變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每次舉辦志願活動,通常都是早晨6點出門,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家,活動持續11—13個小時,但他們從不以此為苦,反倒是覺得,能從老人家、小孩子的臉上看到欣喜和期待,他們便會滿血復活,更加堅定自己的腳步。

王梓溢以自身的行動影響了身邊的閨蜜和朋友。“我平常去老年公寓、福利院的時候,好朋友剛開始會好奇,後來也就跟著我一起去。”慢慢的,王梓溢身體力行,帶動了一批又一批人。

王梓溢打小就是古箏愛好者,上大學也是主修古箏演奏專業,還先後獲得過多次國內外古箏演奏大獎。在王梓溢看來,能夠將自己所學與志願服務結合起來,就是傳遞正能量。自上大學以來,王梓溢用自己給別人上古箏課所得的收入來資助困難學生,每年受到王梓溢固定資助的學生有兩三人。王梓溢與這些學生素未謀面,卻還是堅持每年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種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為了讓所學切實地幫助到一批人,王梓溢還免費教一些家庭較為困難但又喜歡古箏的小學生學習彈奏古箏。“每次看到跟我學習的孩子們演奏技法有了進步,每當看到他們臉上熱切而渴望的表情,我便覺得,自己累點也是值得的。”

“每當覺得孩子們能夠因為我一個小小的舉動而讓生活變得更好時,我便覺得,這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幸運!”王梓溢感慨道,她之前還把家裡的兩套房出租,租金用來維護“愛心使者服志願務隊”的日常活動。現在,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得到了煙臺乃至全國各地的關注和幫助,王梓溢就將家裡的兩套房子直接免費提供給學校剛畢業的困難大學生,減輕他們生活的壓力。

現如今,作為“學雷鋒愛心使者志願服務隊”隊長,她更加明白,未來的路還很長,更要走得穩。學雷鋒獻愛心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放我自我做公益,而是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礎上,有餘力再去幫助他人。因此,王梓溢勉勵自己,文藝演出需要專業的演奏技術,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她會努力練習古箏,不斷創作,做一個自身素質過硬的文藝工作者,再做一位元氣滿滿、傳遞正能量,傳遞雷鋒精神的新時代90後新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