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人总是天天向老师打同学们的小报告,该怎么办?

用户7742306584247


打小报告是不好的行为,孩子养成这种习惯要不得!

老师和家长都要适当的引导这样的孩子,如果是重要的事情,该报告的要报告,如果孩子因为一些小的事情甚至是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才报告,这样就很不对。

既不利于同学间的团结,也容易养成凡事不自己处理一律上交茅盾给老师,而不自己通过协商、宽容、理解来处理解决茅盾,也容易养成诬告陷害的习惯!

最终导致这种孩子被孤立,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个人行为习惯也出现问题。

在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后,也要向其他同学说明情况,让这种孩子最终能融入集体。


铭雨溪


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学生,要区利对待。有的要表场,有的要批评,有的要嗯嗯。

我在当班主任30多年的过程中,遇到了形行色色的爱打小报告者。有的是我的情报员,靠他(她)们掌握班情动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记得有一次是个星期六(那时还是六天工作到),快放学时,有一个情报员向我报告“老师,XX他们明天在体育场约架“我急时找到XX,分别问清情况,并进行教育,警告,避免了一场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事后,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有的有事没事就报告,都是些鸡毛蒜皮之事,听多了,我就嗯嗯了事。有的报告的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事,甚至是搬弄是非,那就要批评了。

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学生要引导,要教他们哪些要及时报告,哪些不该报告,同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这对于班级管理不可或缺。



爱语文的老师刘


实际上,有事无事爱向老师打一些鸡毛蒜皮小报告的人一般都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在这当中,老师的采取何种方式的引导及处事态度很关键。

打小报告这事本身是见仁见智,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老师对这种主动打小报告的方式并不认可,在班上也就不存在这种打小报告的现象,但也会造成老师很难准确、及时了解到班级真实情况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在班上构建一种健康、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师生间保持一种高度的默契。当然,这已是题外话,此处不具体展开讲了。

题主所说的那位同学是有事无事都爱打小报告,这里面可能有三种情况:

  • 一种是发现同学确实做错了事情,违反了集体约定的班级规则,出于维护公平正义的目的而向老师打小报告,希望老师主持公正。这种方式可以理解。


  • 一种是出于恶意心理,想借老师之手来“修理”一下同学。这种方式不仅不提倡,相反还要坚决予以制止和教育。

  • 还有一种纯粹是习惯使然,喜欢到老师那反映同学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

如果题主所说的同学打小报告是后两种情况,那意味着这位同学在个人品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孔子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大家只是简单地远离她,无助于双方问题的解决,反而在同学间产生积怨。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老师进行开诚公布的沟通,争取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老师本身就不欣赏爱打小报告的这种行为,相信过不了多久,这种打小报告现象在班上就会消身匿迹。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很多的好办法。打小报告,这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敖哥聊教育


向老师打小报告只能说明此小孩诚实到可爱。可爱到有人要远离他,似乎已无可救要。其实,这只是个体成长的一个过程,打小报告的本意不一定是不怀好意,也许是本着好意只是方式不被人接受罢了。这样的小孩在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会日渐成长,学会很多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孩子在成长,助他一臂之力吧,而非歧视和远离。

如果是不怀好意的打小报告,相信老师会做出正确的处理,小孩是小人而非“小人”,善良是人之初心,真诚和关爱会改变小人的言行,因小人不是“小人”,标签不要标到孩子身上。

远离烂人破事,让它快速的腐烂是烂人的报应。但不要针对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可塑性还很大,幼稚到成熟需要浇水施肥,做个好心人吧,将会幸福满满!



墨悟红尘


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懂得人际关系一说,就是和谁好,和谁不好。面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就要体现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一面,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误会,自己应该怎么处理,慢慢的,孩子就会自己去处理这些事,减少打小报告的次数。有些事,教师应该在班会课的时候,对孩子们的一些行为做勘误,树标准,打小报告的事就会少了。我常常在班会课就一个事例让孩子们说说对不对,提供孩子们的分辨力,互相教育,效果挺好。


做收银软件的老男人


打小报告我相信好多学生都会有,但是这个没法评判是对还是错,但是校园生活迟早要离开,但是我相信上班的领导会非常讨厌打小报告的同事。所以,应该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