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日記】“群眾不脫貧,我就不回城”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貧困戶家的真正土蜂蜜,有需要的聯繫……”、“生長在大山深處的椴木木耳,農戶家還剩餘40斤,需要的速聯……”。黃芳敏的微信朋友圈裡發佈最多的便是農副產品代銷“廣告”,同事調侃她快成了“專職山貨微商”。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42歲的黃芳敏是陝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中心辦公室主任,也是石泉縣為數不多的女駐村工作隊長。2017年3月,她接過組織遞來的接力棒,來到石泉縣中池鎮青泥澗村駐村,這一干就是兩年多。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初到村裡時,我感到很震撼,村裡最遠的人家離村委會要步行兩三個小時。”黃芳敏說,青泥澗本就地處偏遠,離縣城45公里,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將近四分之一。面對貧窮落後現狀,黃芳敏立誓,“村裡群眾不脫貧,我就不回城”。自此,走土路、學土話、訪農家、幹農活,成了黃芳敏的“必修課”。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駐村第一個月,黃芳敏向省局直工委申請,將組織關係轉入村黨支部。眼見著村活動室辦公條件差,群眾有怨言,黃芳敏便多次向單位爭取支持,先後捐贈13萬元用於改善村級辦公條件,還爭取來空調、電腦、電視等辦公設備。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青泥澗村是石泉全縣人均養蠶張數最多、張產最高、繭品最優的村,群眾養蠶的歷史悠久、技術成熟。在遍訪貧困戶後,黃芳敏認定“興桑養蠶必須是青泥澗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為了動員貧困戶發展蠶桑,黃芳敏成了村裡蠶桑合作社的“常客”,親自參與小蠶共育、學習桑蠶技術,入戶講政策、傳技術,幫助貧困戶栽桑苗、摘桑葉、逮老蠶,一年不到便成長為半個“養蠶專家”。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四組的集中安置點建成後,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成了“難事”,黃芳敏提出要讓搬遷群眾發展蠶桑的想法得到工作隊的高度認可,工作隊員們開始在安置點周邊流轉土地,動員搬遷群眾興桑養蠶。為解決發展資金,黃芳敏再次赴省奔走,籌資近56萬元建成了600平米的共育蠶室,2019年安置點蠶室養蠶將達40張以上,直接增收10萬元。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作為醫療系統幹部,黃芳敏對村裡的醫療健康服務工作也十分重視。山區醫療條件落後,村民衛生健康意識薄弱,黃芳敏便發揮特長,結合入戶、院壩會等為村民講解衛生健康常識,聯繫醫療機構到村義診,給村衛生室及村民捐贈血壓監測儀、血壓計、保健藥品等超過7萬元。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54歲的貧困戶易禮英幼時遭遇火災,左腿大面積燒傷潰爛,幾十年不曾癒合,無法行走,飽受傷痛折磨。黃芳敏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及時上報給省局包抓領導,多渠道尋求幫助。2018年11月15日,帶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募捐的10萬餘元善款,易禮英順利入住西安市中心醫院。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易禮英住院接受手術期間,黃芳敏幫著辦理各類手續,自己出錢購置生活用品,還多次熬營養粥送到易禮英病床前。“黃隊長是我的大恩人,沒有她我也不可能來大醫院治療,更不可能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易禮英在多年的病痛折磨面前都未曾落淚,可在黃芳敏無微不至的關懷裡,她忍不住落下了感動的淚水。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兩年來,黃芳敏的駐村日記寫了整整5本。貧困戶易湘寒患白血病,她倡議組織愛心捐款9850元;陪同貧困戶路忠鵬到西安進行心臟檢查,自費安排食宿;為患病貧困戶沈景富送去自購藥品;“六一”為青石小學學生送去書包及學習用品;通過微信、同事親朋等多種途徑幫助村民銷售各類土特產……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駐村以來,黃芳敏感觸頗深:“扶貧工作光榮又神聖,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我的責任和使命,有國家的好政策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作為後盾,我肯定要堅持到最後,給組織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注: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修改標題及內容)

【扶贫日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

審核:許 兵

↙更多精彩戳這裡!

【今日關注】石泉迅速部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省級初驗反饋問題整改工作

【快來圍觀】石泉首屆苗木盆景花卉根雕奇石展銷會開幕了

【新鮮出爐】來看看擬表彰的2018年度“石泉十佳”和“道德模範”正式候選人都有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