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太極拳的蕩胯問題?

老飄清心


蕩胯應該算是一個毛病,在陳式太極拳中講究“轉腰不移胯,移胯不轉腰”,意思就是說轉腰和移胯是分開進行的,不能同時進行,更何況是蕩胯。





練太極拳時骨盆要端平,不能盪來盪去,胯要松下去,這是保持腹內松靜的關鍵點,須特別注意。如何做到胯的松、沉,以站樁為例,站好後,用兩手拇指在腹股溝的位置輕輕往下一按,保持骨盆端平,找到坐凳子的感覺。


如果要解決蕩胯的問題,那麼在行拳的過程中就要時刻注意保持骨平端平,感覺丹田位置放著一碗水,不能使其灑落,不能有上下起伏,不能隨意晃盪,動作要慢,注意好每一個細節,做到逢轉必沉,每一個定式都找到坐凳子的感覺。


叩天奇


想著丹田中心中定打拳


混元太極講堂


如何解決太極拳的蕩胯問題?答:我想不是蕩胯,而是如何在練習太極拳時,怎樣去解決打拳時的蕩襠問題。蕩襠問題是初學者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因為初學者,剛剛接觸到太極拳,對太極拳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而一知半解。俱體怎麼做才算正確,都不是很清楚。打太極拳時渾身發緊,發僵,充滿著剛勁硬勁。老師一說打拳時要全身放鬆,就會發軟,發飄,渾身亂動,亂晃。這個蕩襠,就是在此種情況下產生的。那怎樣做,才能避免蕩襠呢?一,跟著老師學拳時,要把太極拳的架子認真的去學去做,心情放鬆,身體也儘可能的放鬆,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認真的做,認真的去練既可。架子雖然打的不熟,但一定要規矩不可貪多圖快。二,閒暇時,多看一看有關太極拳理論的書藉,先從思想上意識上,對太極拳有一個正確的瞭解。三,在拳架學的規矩而逐漸熟練時,這時一定不要圖快,還要繼續的慢練,在慢中體會太極拳的松,太極拳的剛與柔,體會太極拳對襠,對各關節,各部位的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逐漸把各個部位做的正確而規矩。與太極拳對肢體及各部位的要求相吻合,這樣打出來的太極拳就不會有蕩襠之問題了。頭要領,身要松,肘要垂,襠要活,步要輕,勁要整,氣要沉,勢要穩。一動無有不動,邁步如貓行。一吸到百會,一呼到湧泉。只要認真堅持,慢慢的都會做到的。





鶴舞蘭天逍遙客


說一下己見,一家之言。所謂蕩胯,可能指胯徹底鬆了以後,即腹溝松,腰松命門打開,膝松,踝松,肩窩松使腰胯真松後,脊柱不動,兩胯交替松,只轉尾間閭,使胯骨以丹田為中心,像小船那樣原地晃盪,這就是蕩胯。只蕩胯,腰以上不要動,身子不要起伏前後左右不能移位。有點像肚皮舞那樣。一般人練三到五年以上才能作到。一個蕩胯,牽扯到全身各有關的關節。先練松肩,松腰,松胯,松膝,,,再轉尾閭,轉平圓,立圓,則圓,,,襠練圓了以後,蕩胯就容易練了。


明月松間照妖精無處逃


成天研習拳架有什麼意義呢?打架沒固定招式,瘋狗咬人也成,練習拳架也不需要精研細作,能適應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姿式動作就不需要標準,老是想著整合了去表演,有那個必要嗎?我看傅清泉教楊八五時就算是一個標準,可他爹在演示時,就很隨意。那是傅清泉演示得好,還是傅清泉的爹演示得好呢?


手機用戶62364108981


怎麼這麼教條那,為什麼要蕩胯?它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誰發明的,他的初衷是什麼?用大量的時間來研究這個到底對不對那?拳無定式。無招勝有招,這是中國武術比較高的境界。為什麼沒人研究?同樣的一招不同的人打出高矮胖瘦不同,力量大小不同使用出來是不一樣的。也不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參考拳擊。同樣上勾拳,不同拳手並不是一模一樣,不是和教練的一模一樣,要適合自己,武術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法,要有創新,不是千年不變,也不是模仿師父幾百年,。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練武術,它也需要有一定的天賦,更不是老弱病殘。裝瘋賣練的,那是體操,雜耍,


箭射銅錢眼


王吉山18072466476

蕩胯即蕩襠,是初練太極拳的一種自然弊端。問題主要在腰腿上,如果會陰部放鬆沉著,重心潛移,腿定位活勁,立身中正,虛靈頂勁,以腰為主宰潛移,定然不會蕩胯,說這些容易,要做自然而然得下一番功夫。


王吉山14


太極拳顧名思義他不是格鬥武術,十年煉太極凡煉太極者入門都有這樣的規矩,不好爭不好鬥。

所以太極本質就是德善之在先養身練功,而把太極和武術相比從本質上就失去他的平衡,凡太極者不與武術者相爭,爭者以錯。


北京避塵文化傳媒


打拳講的整,蕩胯是大病。腰互為全身總根節,它不固定,一切白搭。要想解決,它是綜合功夫體現。上領下墜吊丹田,松腰開胯虛檔,命門竅是關鍵。


金刀415


蕩胯無凝是不行的。因為太極拳外三閤中,肩胯相合,要求肩與胯是同步的反之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