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一、太宰治:“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

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曾塑造了一個帶著虛假面具生活的主人公。

男主人公葉藏,生性怯懦、討厭虛偽,卻不得不終日帶著面具生活。他在現實中痛苦掙扎,卻又無力改變,最後厭世、消極度日,離開了這個世界。

葉藏的消極和悲觀源於敏感脆弱的內心,也源於對生活的無力抵抗。他從來都不相信自己會成功,或有擁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所以開始產生“不再抵抗”和“不再改變”的想法,繼而開始感到虛無,就算連幸福真正到來之際也不敢相信,看到棉花也不敢觸碰。

作家三島由紀夫曾批評太宰治“氣弱”,人也很討厭。

而所謂“氣弱”,某一程度就是“悲觀和喪氣”。

這種“悲觀和喪氣”,不僅是日本戰後社會的產物,放置在今天,也同樣適用。有許多因為社會壓力感到無助,從而對生活感到悲觀和喪氣的人。大家開始不再相信社會,也不再相信自己。

在壓力面前,更是習慣棄械投降,逃之夭夭。

既然無力改變,何苦努力拼搏?

積極心理學學校校長,久世浩司,在研究世界500精英的職業生涯時發現:只有在精神上具有耐高壓的精英們,才能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柔韌有餘,取得非凡的成績。“石頭心”的精英會比“玻璃心”的精英更能正視職場困境,在職業道路上所向披靡。

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一書封面

在《抗壓力》一書中,久世浩司提供了大量職場精英抗壓事例,為我們總結了抗壓的7個小竅門,啟發我們在應對困境時,應該如何直面逆境、壓力和麻煩。他提出,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成功和幸福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抗壓力。而抗壓的關鍵,在於正確地應對挫折和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精英們不是從沒有經歷過失敗、悲觀和沮喪,他們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去處理。

二、失敗為什麼會給人帶來無力感?

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大部分的壓力都容易引起自我的無力感,而無力感所產生的根源來自於失敗。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先把狗關在籠子裡,每當開啟蜂音器,就開始對狗進行電擊。塞利格曼最後發現,當多次反覆實驗後,就算蜂音器響起,籠門打開,狗還是沒有第一時間逃離籠子,而是直接倒在地上,一副和被電擊之後的表情。

在逃生機會的面前,狗選擇相信“無力抵抗的疼痛”,而不是“逃出生天的可能”。

這種虛無的悲觀,在心理學上也稱為“習得性無助”。

不管是喪文化的流行,還是《寒門無貴子》等文章的火爆,某一程度上都說明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自我能力的質疑,以及對未來感到沮喪和迷茫。

比起雞湯,喪文化更合大部分人的口味。生存壓力、生活壓力、房價壓力、婚育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未來是不能靠努力而改變的,於是懶散、消極,甚至得過且過地過完一天又一天。

在大部分人的個人體驗裡,越努力,並沒有越幸運。因為就算努力了,也不能賺到更多的錢,完成階層的躍遷。

反而是,越努力,越受打擊。

受打擊的次數多了,自己也開始接受自己“無力改變”的事實了。

沒有成功過一次的人,是很難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功的。

因此,如何處理失敗後的消極情緒,在於你有沒有能力去相信,並作出改變。

三、失敗到底是如何給人帶來無力感的?

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久世浩司在他的《抗壓力》一書中指出,出現無力感的五個步驟:

  • 有不愉快的體驗
  • 認為自己有無法掌控的情況
  • 悲觀地以為不愉快的體驗會持續下去
  • 認為自己也無法掌控將來的情況
  • 習得無力感

我來給大家舉一個職場的例子。比如說,你是一個剛入職的新人,在工作中,你的領導長期都給你安排超負荷的工作量。

  • 完成額外的工作量(讓你有了不愉快的工作體驗)
  • 因為他是你領導,所以你不敢得罪他(不得不處於自己無法掌控現在的情況)
  • 你才剛入職,身負房貸、車貸,一時半會不可能辭職,只能繼續忍耐下去。(悲觀地以為不愉快的體驗會持續下去)
  • 領導的事業如日中天,自己和領導都不可能被調離這個部門,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還需要你繼續忍受這種超負荷的工作量(認為自己也無法掌控將來的情況)
  • 迫不得已繼續忍耐下去,慢慢開始習慣超負荷的工作(不做抵抗,習得無力感)

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自己開始慢慢地在工作中感到無力,同時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漸漸的,你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消極、沮喪,最後身心疲憊,選擇離職。

更可怕的是,這種負面情緒還會遷移至個人的生活,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負面情緒沒有及時排解,那麼不愉快的消極情緒會不斷的循環和加重。

久而久之,當他們對自己的處境無能為力時,產生了無力感,形成思維定勢。

就像塞利格曼實驗中放棄抵抗的狗一樣,失去自信、情緒低落,難以振作。就算在機會來臨之際也無法把握。

四、擺脫無力感的關鍵,在於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

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好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擺脫無力感的關鍵,在於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

那麼,在失敗面前,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擺脫無力感呢?

首先要先做的,是覆盤。

覆盤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到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只有準確知道了原因,才能夠有效的應對失敗帶了的負面情緒,並且規避下一次的失敗,獲得成功,重建個人自信。

在《抗壓力》一書中,久世浩司根據不同的原因,將失敗分為三種類型:可預知的、不可避免的和智慧型的失敗。

(1)可以預知的失敗

“可預知型”的失敗一般都是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所導致的。失敗的原因在於該做的事情沒有完成。如果做得仔細嚴謹,完全可以避免這類的麻煩。

解決方法:需要用失敗的慘痛體驗所產生的消極情緒為跳板,將失敗轉換為學習的動力。讓其在經歷過後的慘痛教訓後,領悟到的知識和經驗印在大腦裡。

(2)不可避免的失敗

“不可避免型”的失敗,多半發生在處理超出本人能力範圍內的工作的時候,裡面的原因比較複雜,也許是因為準備的不足、決策的不全,也有可能跟個人的執行力有關。

解決方案:不需要感到內疚或者自責,因為這個失敗的原因是大家無法掌控的。不必要讓自己莫名地去揹負這種不理性的罪惡感。

面對這類型的時候,不要在這種罪惡感中循環。不要要自己陷入下意識的內疚中。

(3)智慧型失敗

“失敗是成功的母親”講的就是“智慧型”的失敗。

“智慧型”的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缺的一段寶貴的人生路徑。

我們可以從這種失敗中吸取教訓,從而轉化為經驗,促進個人的進步和成長。在職場中,很多新人都是通過這個方式,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最後成為企業中堅的。

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我們面對失敗後的負面情緒,始終無法崛起。

每一段艱難的時光,都會有它成長的意義。

我們總是在經歷感到煎熬。卻在經歷過後收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