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融杭”的必然性

徽州與杭州山水相連,人文相親,“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一條從“天上”來的新安江,將徽州與杭州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過去,黃山地域和杭州地域同屬會稽郡,交往十分頻繁,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與綿延千年的吳越文化交往交匯、滲透共融。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歙州人方臘起義遭鎮壓,改歙州為徽州。北宋末“靖康之亂”,金兵入侵,朝廷南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遷至臨安(杭州),這為千年徽州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當年的徽州時代,依託緊靠南宋都城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徽州歷史上的首個鼎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更是奠定了後來明清徽商稱雄商界數百年的輝煌歷程。

徽杭兩地交通便利,有陸地古道,水路交通有屯杭線(屯溪至杭州),尤其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由祖籍歙縣雄村鄉航步頭村的徽商曹霆聲、曹九如兄弟,籌資30萬銀元建設的公路徽杭線(徽州至杭州)全線通車,盛況空前,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等蒞臨參加通車儀式,更加聯通了徽杭兩地的經濟交往,加強了割捨不斷的鄉愁親情。

如今,兩地交流仍然密切,都市圈城市客商在黃山市的企業近300家、總投資額逾200億元,為黃山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的徽商也積極投身都市圈城市創業興業,在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的黃山企業有200餘家,工作和生活的黃山人有4萬多人。

由此觀之,“融杭”是黃山與杭州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歷史進步的必然選擇。

關於“融杭,我們怎麼幹”,筆者認為,作為黃山人,要根據各自所處的崗位實際,找準精準對接“融杭”的最佳切入點和融合面,活學活用,大膽創新,主動融入,實現雙贏。

一要學習杭州人求真務實的幹事創業氛圍。筆者在與杭州及整個浙江的親朋好友接觸中發現,他們崇尚務實,不喜空談。謀劃經濟發展第一要務的市場大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顯然就沒了市場,這也是杭州之所以能領先都市圈的真諦奧秘,尤其值得黃山市乃至安徽省仿效。

二要學習交流杭州對世界遺產保護利用的先進經驗。比如,人間天堂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卻不賣門票,免費供民眾遊玩,但卻創造出遠遠高於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裡面大有真經可資借鑑。

三要學習杭州開發旅遊業的創新意識。“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這是不少遊客對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140多公里環湖綠道的美譽。這條蜿蜒、近水的精品綠道,融合民俗、古蹟、採摘、觀賞、運動等為一體,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和經濟發展的綠色之道。我們黃山腳下古道縱橫交錯,保護利用的潛力巨大。同時,複製杭州經驗,開發綠道的條件也是得天獨厚的。

四要搶抓新時代杭黃兩地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如杭黃鐵路正式開通和杭州舉辦2022年亞運會,以及長江經濟帶三角洲城市群發展等難得機遇,積極應對,超前謀劃,開創新時代黃山全面“融杭”發展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