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試點為何患上“拖延症”?原因是這些!

2018年電改深水前行,各項改革有序推進,輸配電價、增量配電改革、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積極進展,進一步釋放了改革紅利。

但與此同時,電力體制改革進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電改試點為何患上“拖延症”?原因是這些!

就拿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來說,去年廣東啟動的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讓邁入第四個年頭的新一輪電改走出了關鍵性一步。但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僅甘肅、山西兩省按時間表試行電力現貨交易,蒙西、浙江、山東、福建、四川等5個電力現貨試點推進工作遭遇“難產”,未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

事實上,即便是先行試點的廣東,相關試點工作也僅僅是開了個頭——3月28日市場運營交易體系剛通過評審鑑定,但交易辦法等配套政策仍處於徵求意見稿階段。

電改試點為何患上“拖延症”?

一、何為現貨交易?

現貨交易通過反映電力的實時供需情況,能夠引導人們在“晚高峰”時段少用電、在其他“低谷”時段多用電,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經濟、電力資源的配置更高效。

因此,電力現貨市場被視為電改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二、電改拖延的原因

1.阻力大

按照規劃,我國未來的電力市場將由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構成。以年度、月度為週期的中長期市場交易已在國內大部分省市展開,而以短時和即時電力交易為主的電力現貨交易試點目前還在探索籌備階段。

但由於技術路線、結算方式等關鍵議題各方無法達成一致,其他試點地區還未形成初步方案。截至目前,只有3個省份啟動電力現貨試點。而甘肅省能率先破冰,也是得益於省間現貨交易搞得好,為電力現貨做了鋪墊。

鑑於電力現貨市場推進緩慢,國家層面被迫放寬了電力試點的時間表。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去年11月下發的通知指出,各試點地區原則上應於今年6月底前開展現貨試點模擬試運行。

電力市場改革的核心不在放不放權,而在於觀念改變,這也是電力現貨試點難以推進的根本原因。

2.難以操控

電力現貨試點和目前開展的中長期交易市場(如現在普遍開展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本質區別在於,中長期交易市場容易掌控,現貨市場難以掌控。

現貨市場市場化程度高,風險防範的技術要求也高,研究不透容易出現市場風險問題,這是目前我國電力現貨市場推進緩慢的根本原因。

除了風險防控,在電力現貨市場交易機制的規則,配套現貨的中長期交易模式,不同成本電源同臺競爭、調度、交易如何與現貨試點銜接、結算等關鍵問題上,相關方存在意見分歧,需要統一意見並予以明確。

3.急於求成

針對大部分電力現貨試點不能按既定時間試運行的現象,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首批8個試點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電力基礎情況不一,所以電力現貨交易管理系統建設沒必要急於求成,更無需強行要求“齊步走”

電力現貨試點本來就不可能快,慢才是正常的。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電力現貨市場,目前電力現貨定義還未統一意見。另外,如今電力體制改革出現明顯的“四化”趨勢:簡單問題複雜化,體制問題技術化,實踐問題理論化,改革任務形式化。電力現貨並非物理電能商品,只是個優化調度數學模型,由於遠遠脫離實際,所以,電力現貨概念有很大的炒作成分。

電力現貨是一項涉及技術、經濟、法律多領域實操經驗的繁雜工作,推進電力現貨市場需要幾個條件:

  1. 一是要堅定改革決心,絕對不能有可以不搞市場的僥倖心理,這樣才能齊心協力。
  2. 二是要建立“1+3”體系。“1”是一部好的電力市場運營規則,“3”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風險防範、市場監管、宏觀調控措施。如果有“1”沒“3”,就像日常工作沒有廉政建設一樣,容易出問題。目前國內對“1”研究較多,對“3”的研究太少。
  3. 三是要有適當的市場啟動時機。現貨市場啟動需要供需相對寬裕、發電企業不能普遍虧損、煤炭價格相對較低等條件,不能在上網電價長期受到行政壓制的情況下啟動市場。

因此,要推動電力現貨市場發展,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改革的目的,讓大家清楚改革的要求,放下思想包袱,堅定改革信念;二是要逐步減少地方政府的行政行為,降低行政干預;三是要加強對地方電力市場建設方案的指導。同時,應加強對電力市場的研究,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選擇合宜的啟動時機。


電改試點為何患上“拖延症”?原因是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