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宋朝為何軍事能力軟弱的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宋朝為何軍事能力軟弱的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它的經濟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不僅遠遠超過了漢唐時期就連明朝、清朝也沒有超越過,這便是文化興盛經濟繁榮的大宋王朝。大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當時宋朝人口已達到2千萬戶,1億多人,耕地達到7.2億畝,GDP佔全球60%,人均GDP為2280美元。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最高達到1.6億貫文,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貫文,這樣的稅收後世難以企及。熙寧年間開封米價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約100市斤米。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購買力,即1文錢0.625元(宋時一貫錢為770文),一貫錢481.25元。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文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340.24億。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宋朝為何軍事能力軟弱的不堪一擊

宋神宗

今天我們來看宋朝的歷史會覺得有些不得其解,為何經濟文化如此興盛而軍事上卻軟弱的不堪一擊呢?

其實在古代封建時代的皇帝不擔心軍隊實力不夠強大而是過於強大到無法控制,威脅自己的帝位。而宋朝的開國皇帝本是武將的趙匡胤黃袍加身得了天下,他特別的擔心別人黃袍加身奪了他的天下,所以只要有一支足以鎮壓小規模地方叛亂得軍隊,皇帝便安心了,處於這種考慮,宋朝武官身份極為低微,都是由文官帶領的軍隊戰鬥力不強僅夠防守之用,就是恐懼地方軍隊強大後會造反,同時也正是這種思想導致了宋朝強幹弱枝的禁軍廂軍制度。所以宋王朝這種積貧積弱的局面卻是宋王朝的統治者吸取前代教訓,千方百計方才達到的長治久安的理想狀態。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宋朝為何軍事能力軟弱的不堪一擊

唐朝時以由宦官控制的南北衙軍為中央軍隊,完全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到了唐朝中後期由宦官掌握了皇帝的廢立的大權,到唐末五代皇室衰微,禁軍以藩鎮軍隊為主,為此才上演了大將篡位的鬧劇,北宋立國之初宋太祖採納了宰相趙普收回了節度使軍權的建議,就是為了防止悲劇重演,由中央統一指揮成為禁軍的各地選調到京城的精兵,由於挑選的禁軍是地方軍隊的精銳,人數雖少但戰鬥力卻超強使其地方部隊根本無法與中央相抗衡。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宋朝為何軍事能力軟弱的不堪一擊

大宋皇帝擔心無法因禁軍實力強大而無法控制而反受其害,因此宋朝先是將禁軍分為由殿前都指使司率領和由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率領的兩部分,後來,又將由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率領的禁軍分為馬軍司和步軍司兩部分,這時的禁軍由三個衙門統率而稱為三衙,雖是由三衙統率軍隊但三衙卻無權調動,而調動權是歸屬與文官主持的樞密院,兩者之間以文制武、重文輕武互相限制,權歸中央,北宋以貫徹強幹弱枝政策,禁軍平時作為守衛京師的天子衛兵,有事則出發應變內外相制,使京城內外兵力平衡,所以京師禁軍主要在開封府界內。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宋朝為何軍事能力軟弱的不堪一擊

宋太祖苦心積慮的使兵將分離,禁軍各軍輪番守衛邊防重鎮和內郡要地,既減輕了京師的供應負擔又使得將領手中無兵進而對中央政權不能構成威脅。在宋朝出了禁軍之外還有廂軍和鄉兵,禁軍作為常備軍,而廂軍和鄉兵是用於維持地方治安和充當官府勞役,然後將廂軍和鄉兵中的精銳抽調到禁軍中後剩餘的廂軍和鄉兵都是老弱病殘,平時又疏於訓練因而幾乎沒有戰鬥力,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就被派去修築城池、製造武器等。禁軍、廂軍的制度從側面體現了北宋王朝重文輕武的趨勢,這種趨勢最終導致大宋王朝受西北遊牧民族的侵擾,不堪一擊最終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