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会是个苹果大年吗?

2018 年对中国水果产业而言可谓多灾多难的一年,冻灾、雹灾、风灾、水灾……由此引发的苹果产量减产超过 30%,苹果产量大概仅为 3000 万吨左右,使苹果的收购价和零售市场的价格都高位运行,不少果农、果商赚取了较大利润。2019 年会是什么样的年景?若气候条件适宜,今年全国的苹果总产应该会恢复到常态的 4300 万吨左右。

2018 年,当苹果收购季大幕拉开后,各地收购价高开高走,山东栖霞 80# 一、二级混等 4.0 元 / 斤;蓬莱 85# 一、二混 5.0~5.5 元 / 斤。陕西洛川 70# 以上商品果 3.8~4.0 元 / 斤;延安纸袋 70# 起步 3.8~4.0元 / 斤;富县 4.0~4.6 元 / 斤。把中国苹果产业的“丰收不赚钱,歉收好赚钱”的悖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多个苹果主产区苹果花陆续开花,整体来看,今年花量普遍偏多。已经开花的山西运城以及河南灵宝产区今年花量较大,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年;陕西咸阳产区果园受去年冻害及果园管理水平不同的影响,花量有大有小,但即便是花量少的果园其开花量也满足坐果所需;陕西渭南产区花量非常可观,在正常年份中属于偏多的年份。其他产区,如甘肃、陕西北部以及山东产区等,开花尚需数日,但从花芽的量来看,今年花量偏多。

如果 2019 年影响大范围的冻害不再出现,果市是个大年,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产量恢复常态,收购价也会回归常态

统计发现,我国苹果在当前 4300 万吨产量上下的情况下,苹果开市基本围绕着 2.5~4.5 元 / 斤的区间波动,中位数是 3.5 元。2013~2018 年的平均开盘价是 3.3 元。其中 2018 年开盘价 4.0 元,价格比 2017 年高 35% 左右。2017 年开市 2.8 元,一个月后升至 3.3 元,但低于 2014 年的开市价 4.4 元。这几年开市情况:2013 年开市 3.0 元,一个月后升至 3.4 元;2014 年开市 4.4 元,一个月后到 4.5 元;2015 年开市 3.4 元后维持不变。

所以,2019 年的收购价应该也不会偏离平均数太远,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苹果期货市场难现 2018 年火爆场面

2018 年,郑商所的苹果期货上市期正赶上一个好时机,苹果因为冻害大幅减产,造成了一个短期供不应求局面,创造了炒作期货市场的氛围,火爆程度超出想象。去年 5 月 15 日苹果 1810 期货主力合约的成交额高达 2528 亿元。A 股沪深两市在 5 月 15 日的成交额分别只有 1629.9 亿和 2151.2 亿元。苹果主力合约凭借一己之力秒杀了沪市和深市的成交额。一个小小的苹果,在国民经济中几乎不值一提,一年的总产值也不过 3000 多亿的市值,可见火爆。

但是,从经过 7、8 个月的交割交易情况看,苹果期货从上市至今共交割 7 次,共计成交 2 万多吨,平均每期交割不足 3000 吨,相比中国 4300 万吨的产量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目前看还难以对苹果产业形成太大影响。

当苹果产量恢复常态,失去炒作理由时,苹果期货市场要想再重现 2018 年那样的火爆程度是不现实的。

产能过剩,跟上行业形势是关键

一方面,中国的苹果产量呈现出严重产能过剩的局面,果农、果商赚钱难;另一方面,进口苹果却占据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享受高价高效益,如鳄梨每年进口 3 万吨,高价值的车厘子每年 10万 吨,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显而易见。

现在人们都不爱吃苹果了吗?其实是 4000 万吨的苹果当中没有出现一个“网红苹果”。当中国的消费已经明显转型升级,出现了大批不问价格、只要好吃好看就买买买的新消费人群时,整个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跟上新形势、占据自家门口的市场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