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第一”的保利 重回“前三”壯志未酬


“國企第一”的保利 重回“前三”壯志未酬


保利發展董事長宋廣菊在2017年提出的“未來兩三年重回前三”的口號,在2018年壯志未酬。

昨日,國內房企前五強中最後一家,保利發展發佈了其業績財報。保利在2018年實現簽約銷售金額 4048 億元,同比增長 30.91%,位居第五,“回三”之路尚需努力。

年度銷售規模差距拉大

按照保利發展公佈的業績,2018年其實現4048億元銷售規模,與行業第四名融創4608億元銷售額之間尚有560億的差距,與第三名恆大5513億元銷售額間的差距則進一步擴大到1465億元。

董事長宋廣菊在2017年面向全體股東喊出了“未來兩三年重回前三”的口號,從階段結果來看,仍存不小差距。

報告期內,保利實現營業總收入1945.55 億元,同比增長 32.66%;淨利潤 261.49 億元,同比增長 32.78%;歸母淨利潤189.04 億元,同比增長 20.92%。雖然得益於結轉項目價格上升,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45%至32.49%,但淨利率卻並未見明顯提升,僅錄得13.44%,與2017年基本持平。

在保利的利潤構成中,屬於非經常性損益的投資收益由2017年的16.8億大幅增加60.06%至26.9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由2017年的-58.65萬增加至1.9億元。去除這兩項的影響,保利核心利潤率為11.96%。

鋒面News注意到,2018年,保利參考目前市場價格狀況和項目實際銷售情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其對合肥保利海上明悅、廈門保利同安新城通福路項目、南京保利梅龍湖項目、廣州保利廣鋼項目、廈門保利和光城悅項目計提了跌價準備23.42億元。據公開資料,上述地塊是保利於2016年、2017年拿下的“高價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利潤表現。

央企底色

雖然“回三”仍有差距,但是保利發展的財報數據,透出一股“央企氣質”。控制負債率、注重現金流以及頗具優勢的融資成本,保利在財報中給自己的成績鑑定是,實現了“行業前五,央企第一”。

2018年,保利全年累計實現銷售回籠 3562 億元,回籠率達88%;賬面有息負債2637億元,在手現金1134億元;資產負債率77.97%,基本保持穩定;淨負債率 80.55%,同比降低5.82 %;融資成本5.03%,較2017年略微上升0.21%。

在近年調控下的行業多元化發展中,保利認為公司具有一定的戰略定力。

保利戰略定位, “以不動產投資開發為主,以綜合服務與不動產金融為翼”。2018年保利來自房地產銷售的營業收入1824.98億元,佔總營收比重達到93.8%,毛利率32.86%;來自其他業務的營業收入112.51億元,佔比6.2%,毛利率25.09%。從保利的營收結構來看,再次佐證了多位地產大咖在今年財報季提及的“房地產依舊是最賺錢的行業”。

此外,調控下,保利堅持聚焦剛性和改善性需求,以中小戶型普通住宅為主的產品策略,堅持以一二線城市及核心城市群為主的佈局策略。在產品結構方面,保利的住宅類產品銷售佔比在 85%以上,且以 144 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為主。

趕超“回三”之路

追趕回歸之路,對手的進度與自己的節奏同樣重要。

2018 年,保利共拓展項目 132 個,新增容積率面積3116 萬平方米,拓展成本 1927 億元,平均樓面地價6186元/平方米。

雖然這一新增土儲建面僅不到2017年的七成,但也已達到年度簽約面積的 114%。在2018年房企普遍放慢拿地步伐的背景下,保利在土地儲備上保持了正向增長。

截至 2018 年末,保利在國內外 100 個城市合計擁有在建面積10390 萬平方米、待開發面積 9154 萬平方米,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 60%,城市群周邊的核心三四線城市佔比 30%,可滿足未來 2-3 年的開發需要。

最新公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保利實現簽約金額1096.6億元,同比增長26.14%。而同期碧桂園的權益銷售金額為1200億元,萬科、恆大和融創的全口徑銷售金額則分別為1494億元、1196億元和798.7億元。這意味著保利一季度已超越融創排名上升至第四位,與恆大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至不到百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