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种比较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种比较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蝇蛆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对鸡粪做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鸡—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中养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下面几种立体养殖模式也可供借鉴。

(一)稻鸭共育稻鸭共育不同于过去的稻田养鸭,而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一般雏鸭圈养15~20天后放养在水田共育(共育期30~36天),水稻抽穗后结束共育,再经14~20天关养出栏,放养量每亩15只左右。稻鸭共育可免除稻田化学除草和灭螺,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用量,提高水稻产量、鸭子肉质,经济效益好。

(二)五园养鸡五园养鸡是遵循动物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及鸡的生活习性,在草坡、果园、竹园、林地、荒滩(即五园)上放养。由于活动空间大、空气清新、机体健康、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鸡的野性。养出的鸡羽毛光亮、冠头红润、肉色更黄、风味独特、肉质鲜嫩、鸡味浓。

(三)农饲结合农饲结合是指围绕大面积的蔬菜基地下脚料、青玉米秆、瓜果藤蔓等,供应奶牛、羊和家禽生产,既可取得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又可使养畜成本大幅度下降。如某地西兰花种植面积很大,西兰花可食部分为花茎和花蕾组成的花球,而叶、茎为不可食部分。西兰花加工或采收后的叶与茎,因此成了废弃物。当地农民利用茎叶作为兔的青饲料发展长毛兔生产,并尝试利用茎叶生产青贮料用于奶牛养殖,还利用茎、叶脱水生产叶粉。一方面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当地草食动物生产对青饲料的需要;另一方面进行西兰花副产品产业开发,增加西兰花种植的经济效益。

(四)农牧循环某地采用“零污染”干式法养猪新技术,在栏舍内铺上敷料,将猪的粪尿吸附混合,经生物处理后进行二次发酵,并经工艺处理成生态有机肥,解决了猪场环境污染的问题,此为农牧循环。猪舍干燥、无异味,猪场无污染排放,完全消除臭气和病菌,创造花园式的“零污染”养殖环境。使猪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快生长速度,缩短饲养期,从而使猪场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经济效益,为畜禽养殖业如何解决污染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五)种草养殖种草养殖是指冬季在晚稻收割以后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等牧草作物,作为养鹅、养猪、养兔的饲料。采用一年生牧草与一年生牧草轮作方式,4月下旬种苦荬菜或杂交狼尾草,9月中旬清茬后种多花黑麦草或冬牧70黑麦草,翌年4月下旬清茬后再种苦荬菜或杂交狼尾草。如此反复,发展獭兔养殖业。

(六)草山牧业利用自然草山饲养各种畜禽是传统的利用方式,牛、羊基本靠放牧为主。但利用草山养殖土鸡是近几年的创新,各地普遍利用自然草山放养土鸡,利用了各种杂草、嫩枝叶,使土鸡的放养空间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