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答永樂皇帝》

天機不肯輕輕洩,猶恐當今欠猛烈。

千磨萬難費辛勤,吾今傳與天地脈。

皇帝尋我問金丹,祖師留下長生訣。

長生之訣訣如何,道充德盛即良圖。

節慾澄心淡神慮,神仙哪有異功夫。

張三丰真人在前明時代是個令幾代皇帝都垂慕難求的神秘人物。

張三丰•《答永樂皇帝》

永樂登基以後,馬上派侍讀學士胡廣去武當山訪求仙人。胡廣來回數次,問遍了所有人,弟子們要麼回答說去了甲地,要麼說去了乙地,總之就是沒在武當山。十多年時間都沒什麼結果。

後來,永樂告訴胡廣:要麼找到張三丰,要麼去死。於是,胡廣回報,自稱見到了張三丰,但真人要到太上老君那裡赴宴,不能奉召,請多多理解。這有就點神話傳說了。也許是皇帝逼得太急亂說的原因。

不過,好歹也算給了永樂一個答覆。永樂皇帝一高興,給張三丰寫了封信,非常遺憾又非常虔誠地表示,“朕久仰真人,十分想見你一面;您道德崇高,超乎萬物,而我才疏學淺,德行菲薄。希望您有空的時候一定到京城來,我恭候您大駕光臨。”

本詩便是在永樂皇帝苦苦尋找併發難於尋訪者之時,寄詩皇上,以免為難於尋訪者。

據明史載:“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濙,偕內侍朱祥齋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天順三年,英宗賜號為通微顯化真人”。

汪錫齡《三豐先生本傳》對此述之更詳:“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華夷賓服詔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強沈萬三敦請,亦不赴。……永樂四年,侍讀學士胡廣奏言先生深有道法,廣具神通。五年丁亥,即命胡濙等遍遊天下訪之。十年壬辰,又命孫碧雲於武當建宮拜候,並致書相請。直逮十四年,並不聞有蹤跡。帝乃怒,謂弗敢來見朕也。’斥廣尋覓之。廣大懼,星夜抵武當,焚香祈禱。是年五月朔……適見胡廣情切……許以陛見。入朝後,即赴上清之命,飄然而去。”

後人考張三丰不見明代皇帝之原因,《圓嶠外史》言:“蓋其託仙遠遁,以全仕元之節者也。故嘗自稱曰大元遺老,又嘗自贊曰大元遺民。君子深慨其神仙名重,遂至掩其孤忠耳。”這種推測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因張三丰在元朝做過官,元朝滅亡了,但那種“一臣不事二君”的孤忠思想體現在張三丰的傳統順然品質之中,也是自然合乎情理的。那麼,以神仙之事來掩飾名節之純潔,最恰當不過。然汪錫齡《三豐先生本傳》認為,原因乃是“蓋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勵精圖治之思。古來方士釀禍,皆因遊仙入朝,為厲之階。登聖真者,決不為唐之葉法善、宋之林靈素也,前車之鑑矣。”這就是說:皇帝是行安民治國之道的,不能以神仙之學的長生術和神通功能去誘惑他。皇帝若自個貪圖神仙長生之術,豈不將安民治國的大事給丟棄了。人的一生是各有所事的,能安天下者讓他安天下, 能事神仙者讓他事神仙,這也是各人的要器與緣份所決定。另一方面,歷史上也有方士入朝釀禍的教訓。如唐之葉法善、宋之林靈素之流,一時炫耀於朝廷,受寵於皇上,皇帝的女兒都嫁給了他。一旦某一天他的法術不靈,滿足不了皇帝的需要,又可能被殺頭。真正的仙學養生家又為什麼去幹這種糊塗事呢。顯然後者是更能體現張三丰思想的。如在永樂皇帝派員尋訪張三丰時,三豐先生另一首寄達永樂皇帝的詩曰:“閒雲流水不自收,皇帝何必甘徵求。今後更要藏名姓,山南山北任我遊。”這可以說是張三丰真實思想的表露。

張三丰這首“答永樂皇帝詩”也可視為是對師爺陳摶先生風節的一個繼承。想當年,陳摶先生臣武當,眠華山,其易學思想與修煉證果境界極高,名滿華夏,聲誘朝野。趙匡胤曾多次詔請入朝,賜與美女錦帛,欲留於朝。終被陳摶婉言謝絕,放還歸山,保全了一世仙風。不僅如此,當趙匡胤問及養生之道,陳摶引以儒家倫理及治世思想,使皇上敬佩不已。張三丰的這道詩也明顯折射出陳摶的思想影子。

[註解]

天機不肯輕輕洩,猶恐當今欠猛烈①”。

本句講:修道的天機是不能隨便輕易洩露的。為什麼要這樣保密呢?這其中的原因並不在於道家不想把大道弘揚出去,恰恰相反,若人人都能了知大道、修行大道,那才更好呢!問題就在於,人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不是不肯洩露大道,是怕當今人心不古,不能精勤向道,反而誣衊大道呀!

注①:猛烈,即意志專堅,一往無前。

千磨萬難費辛勤,吾今傳於天地脈”。

本句講:為了追尋大道和修證大道,我歷經了千磨萬難,付出的艱辛和勤奮是世人很少能夠忍受的。這說明,要得到修道的真諦,絕非人們想象的那般容易。正因為我有過“千磨萬難”的修道經歷,才終於得到了修道的天機密訣,師父才允許我作為傳承人向後人傳授這些天地間的大道真脈。

皇帝尋我問金丹,祖師留下長生訣”。

本句講:皇帝你為什麼花費如此大的勁頭在番五次派人尋找我,我心裡很明白:你無非是說金丹大道可以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找我給你介紹個方子,你也去行施罷了。關於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方子,前輩祖師留下了的文訣很多,並沒有什麼可保密的,何必非得問我呢?

長生之訣訣如何?道充德盛即良圖。

節慾澄心淡神慮,神仙哪有異功夫。”

本句講:你要問前輩祖師留下的長生秘訣都是哪些內容?可以說,老子的《道德經》就是總代表。它的內容,即是充實人的道心道性,廣大人的德行德為。這就是修道唯一的圖謀,唯一的途徑。再往細處講,節制人的七情六慾,使心性純淨得像清澈的湖水一樣,讓思慮淡化得像天上隨風飄散的白雲一樣。心平氣和,氣和神爽,神爽藥就,藥就丹凝。道家養生之道就是這樣的簡單,與日常生活分不開,與齊家治國分不開,哪有什麼特異神奇的功夫啊!

《答永樂皇帝》詩後附有一段五言詩,曰:“金丹重一斤,閉目靜存神。只在家中取,何勞向外尋。煉成離女汞,吞盡坎男精。金丹併火候,口口是元音‘’。這首詩是呂洞賓祖師的詩。只是三豐祖師當時藉以用來答永樂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