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利比亞“淡定哥”?

樣花兒


利比亞戰局正酣,一位“淡定哥”卻比什麼大軍閥更加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在現在亂局之下還能保持這樣一種樂觀的心態,不知道該為利比亞人民的樂觀感到同情還是讚賞。

利比亞曾經的梟雄卡扎菲已經葬身在西方和反政府武裝手中,而利比亞並沒有像利比亞老百姓想象的那樣馬上迎來民主自由的“黃金時代”,和其他歷經“阿拉伯之春”的國家一樣,動盪不可避免。他們迎來的不是美好生活,仍然陷入了各大軍閥、ISIS、民兵組織、民族團結政府的多方混戰之中。僅2017年就有40萬無辜平民流離失所,而2011年到現在累計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萬多人,受傷人數2萬多人,各類襲擊爆炸此起彼伏,人道主義危機嚴重。

淡定哥在街頭巷戰中能夠保持這麼淡定,或許是勝利掌握在他這一方,亦或是在殘酷硝煙中尋找一點快樂。無論是怎樣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為利比亞人民祈福吧,但願他們國家能夠早日結束戰亂,迎來和平吧。


西涼宣撫使


其實利比亞淡定哥在卡扎菲家鄉蘇爾特的交火現場中神情自若彈吉他的事已經是2011年10月的舊聞了,但現在看起來依然饒有趣味。



浪漫主義?行為藝術?控訴戰爭?或是用音樂來鼓舞戰友? 這位音樂人在槍林彈雨中不懼危險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其最真實的祈願——歲月靜好,春暖花開。在血腥殺戮之中他讓人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力量,讓人們看到了戰火紛飛時搖曳不滅的希望之光。

用藝術方式表達對戰爭的態度亦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並不鮮見。無獨有偶,1945年二戰接近尾聲之際,蘇聯紅軍攻佔柏林,戰地攝影師德米特里·巴爾特曼茨(Dmitri Baltermants)在戰場中拍到的一張黑白照片溫暖了無數人。



照片中一位蘇軍士兵在斷壁殘垣中用鋼琴彈奏著柴可夫斯基的奏鳴曲,鋼琴上擺放著花,其他人散坐著靜靜聆聽,祥和美好的場景與滿目瘡痍形成強烈對比。我想這樣的畫面遠比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更能觸動心靈,雖然戰爭毀掉了建築,但音符卻修補了人性。

二十五年後,1970年的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越來越多的人失去生命,美國社會充滿反戰情緒。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學歷史系的一位女生在反戰示威時將一朵鮮花插向阻止學生抗議活動的國民警衛隊員的槍口,並微笑著說“鮮花總比子彈好,不是嗎?”然而不幸的是幾個小時後隊員扣動了扳機,女生被槍殺。

此事引起全美激憤,450多所學校罷課,十萬人前往華府遊行抗議,時任總統尼克松組織調查委員會,認定了開槍是沒有必要且錯誤的。最後以肯特州州政府賠償受害者家屬並公開道歉收場。
吉他、鋼琴、音樂、鮮花
,這些字眼充滿美好和希望,當今世界戰亂仍頻,人道主義災難時有發生,但願人性溫暖,和平永駐!🙏🏻🙏🏻🙏🏻☮︎☮︎☮︎☮︎☮︎☮︎☮︎☮︎☮︎☮︎☮︎☮︎☮︎☮︎☮︎☮︎☮︎☮︎☮︎☮︎☮︎☮︎☮︎☮︎☮︎☮︎☮︎☮︎☮︎☮︎☮︎☮︎☮︎☮︎☮︎☮︎☮︎☮︎☮︎☮︎☮︎☮︎☮︎☮︎☮︎☮︎☮︎☮︎☮︎☮︎☮︎☮︎☮︎☮︎☮︎☮︎☮︎☮︎☮︎☮︎☮︎☮︎☮︎☮︎☮︎☮︎☮︎☮︎☮︎☮︎☮︎☮︎☮︎☮︎☮︎☮︎☮︎☮︎☮︎☮︎☮︎☮︎☮︎☮︎☮︎☮︎☮︎☮︎☮︎☮︎☮︎☮︎☮︎☮︎☮︎☮︎☮︎☮︎☮︎☮︎☮︎☮︎☮︎☮︎☮︎




仲夏輕颺


“淡定哥”真的淡定麼,非也!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龔玲娜老師的忐忑,對於這首歌我們在聽的時候總感覺是有人瘋了一樣,而圖中所謂的“淡定哥”實際上也屬於這種程度的瘋。接下來,筱晨給大家分析下,淡定哥為何會以這種形勢出現在比利亞軍隊交火的畫面中。

第一點,我們暫且稱為環境影響。眾所周知,比利亞這個國家經常出現武裝分子交火的場面,而平民百姓在這種環境下,也經常會接觸到這種場面。可能槍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比較可怕的。因為其隨時都能夠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但對於經常處於戰亂飽受戰爭的國家來說,這對他們就像是家常便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此一來,淡定哥就會顯得十分淡定。


第二點,提問者在“淡定哥”這三個字上加了“”充分說明其實提問者是對於淡定哥的一種否認,畢竟是個人在面對槍炮的時候,都不希望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但事發突然,抱著吉他的男人還沒來得及跑,就被人給抓拍了。也就是說,這丫本來就是想跑的,奈何上鏡了。

第三,小咖說助攻,你丫能不能不扯淡。我大學好賴學過吉他,要是電吉他說插上電可以給武裝人員助攻,但這哪裡接電線了,話筒也沒有,怎麼擴音?彈出來還沒響就被槍聲覆蓋了。即便是要助攻,也應該和古代一樣,找幾面鼓用力捶吧。


軍武視界


在利比亞戰爭爆發的時候,一位手持吉他在彈火橫飛的戰場上彈奏著音樂的利比亞反對派戰士受到了非常多的媒體的關注。一些網友更是給他起了淡定哥的雅稱,關於利比亞淡定哥的具體作用,人們也是提出了很多的質疑。一些人認為淡定哥是戰場上真正的英雄,能夠在槍林彈雨中彈奏著音樂,確實是一種非常高雅的境界。也有人認為淡定哥的存在是軍隊不可缺的一部分,是軍隊的一種精神支撐,就像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司號員的號聲,古代戰爭中的戰鼓一樣。

先來說一下第一種觀點,這種觀點本身可信性就不高,別人都在拼命打仗,作為士兵的淡定哥卻在彈吉他,不要說敵方士兵的子彈不長眼。就算是自己的戰友恐怕也不能容忍這種行為,畢竟軍隊是世界上最講究紀律性的地方,所以這種行為應該是獲得了軍隊的普遍認同的,而且極有可能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實各國之間的軍隊的作戰形式是不同的,作戰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也許在我們看來利比亞淡定哥是讓人很難理解的,但是在利比亞的戰爭中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有人在利比亞的其他的戰場上看到了身背吉他的士兵,這些吉他的作用應該也是鼓舞士氣。在中國古代的時候,軍隊在交戰的時候會用戰鼓來鼓舞士氣。比如說古代比較著名的長勺之戰中,就出現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可見音樂在戰爭中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而在近代戰爭中,衝鋒號也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方法,在號聲的激勵下,士兵往往能夠更加忘我的衝鋒,殺氣敵人來也更加的起勁。因此淡定哥的存在應該是類似於戰鼓或者衝鋒號的一種激勵方式。音樂能夠改變人的心情,

淡定哥通過音樂來讓本身處於緊張的交戰環境下的士兵心情放鬆下來,更加有利於增加他們的戰鬥力。戰爭是無情的,能夠在戰鬥中聽著音樂,對於在交戰中的士兵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軍武小咖


每個國家不同的作戰方式吧,這個所謂的淡定哥,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不明智,這等於把作戰當成一個遊戲了,這種舉動實在是問題重重。

為了鼓舞士氣,各國都會想辦法給士兵創造儘可能好的條件,包括組織娛樂活動,其中之一,組織文藝活動。不僅士兵可以自行組織,許多國家也會組織,職業演員到前線進行慰問演出,我軍組建有專門的文工團,美軍沒有文工團,卻可以組織民間人士前往前線,但是這一切都在戰鬥間隙。

一邊是戰友正在作戰,一邊有人在彈琴,按我說,這屬於胡鬧。作戰之中,加入娛樂,這是什麼樣的作戰態度,這表現的更多是沒把作戰當成一回事,其作戰戰術技術不嚴格,什麼給前方戰友加血加防加準星,也許只能算加亂了。不管怎麼說,作戰都是很大的風險,這是拿生命開玩笑,槍彈不長眼。在作戰時應該專心致志,如此幹,有點製造噪音了,戰友在作戰時,很難會有心情聽音樂,眼晴用於觀察敵情,耳朵也不會閒著,關注一切聲單,音樂聲是好聽,在戰場上,它可不必備之物,其實等於告知對方自已在什麼地方,也許尋著音樂聲會有迫擊炮彈落下!

這也許在我們看來是意外,但是在中東地區,這也不算什麼,作戰不講戰術,射擊全憑感覺,幾乎是一種常態,也難怪,以色列能在中東稱雄了!實在對手的水平有效,據說,阿軍的表現可以氣死蘇軍顧問,以前看似傳說,如今真可能了。


麥田軍事觀察


每個國家都存在不同階層、團體、個人,同樣存在擁戴國家,不同見解和不聞不問只顧活著的人。即便最差勁最殘暴的統治者也有誓死悍衛他的人,自然是那些利益極大獲得的傢伙……


用戶71656050627


這個是蔡文姬,是輔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