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民谣、歇后语集锦

新绛县文学创作者协会收集整理

新绛民谣、歇后语集锦

民谣


月儿爷,过河来,荞麦地里撵狼来。(狼读le)

什么狼?花花狼,花花狼上一对蛾,

唔儿唔儿飞过墙。(墙读qe)

墙外岸,女儿多,不纺棉花担花歌。

一下担到野雀窝。

野雀窝里一颗蛋,蒸不熟,煮不烂,

气的老牛一身汗。

老牛跑到坡上,坡上门儿关着,

老牛跑到天上,天上门儿锁着。

反岸,正岸,两个妮儿好看,(正读zhie)

你擦胭脂我擦粉,咱两外一始咕噜噜滚。

西北山里牛嘇哩,吓的老鸦胡钻哩。

老鸦说,雁儿雁儿救救我,雁儿说群里不要我。

雁儿雁儿摆溜溜,白露后头跟的老舅舅,

雁儿雁儿摆的齐,后头跟的是老姨。

——王峰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

专吃杜鲁门

——凯旋

南北熟汾羊舌村,各个屋里有牛粪。

说这三个村地宽地平地肥,粮食多,养牛猪多,家境殷实。

——惠永林

西行庄胡同长,老婆汉子会编㭫。

北行庄胡同短,老婆汉子会解板。

说北行庄住宅密集,做木活的农户很多。

——惠永林

西庄里有座魁星阁,杜坞家秀才比驴多

——说的是杜坞文人比西庄多

——凯旋

北梁的葱,木赞的蒜,店头的姑娘最好看。

——申新会

当兵好,当兵好,

当兵能穿制服袄,

坐火车,揑手电,

南京北京都得见。

(幼时阳王家娃娃子童谣)

——尹天峻

牛哭哩,猪笑哩,

饲养员往屋里偷料哩。

(牛是队里的,猪是自家的)

——尹天峻

不想活,骑摩托,要想死得快,就买一脚踹!

——申新会

彩礼:二层楼一个院,三金一冒烟,北京还得有个饼子摊。

——申新会

杜坞家,耳朵捏,就是不听解放军说。

——闫伟民

入了灯塔社,

好处没法说,

原先咱是一囤子麦,

这哈儿是半囤子柿子叶。

——尹天峻

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

——申新会

嗯,嗯娃娃睡(fu):狗,狗咬,信胡(一种鸟,此猫头鹰大)把到娃头脑,不是我打得还要咬。

几个词待查!

——惠永林

刘吾(峪)家,村子托(大),恶肤(不卫生)老婆坐两喝(行)

——尹天峻

年年造林不见林,

后沟里养哈一洼人。

——尹天峻

狗惊猫惊,我狗儿(小娃)不惊!

——惠永林

吃饭像闯王攻城,

干活像吊死鬼寻绳

(大锅饭时期)

——尹天峻

担、担,担瓦罐,担上瓦罐把集赶,人家只担九十九,咱就担他外百二三。上一外坡,下一外堰,瓦罐子打得细巴烂!回到屋里老婆骂、娃子灿(叫喊)......

后面几句忘了

——薛俊其

大鸣大放,

二杆子上当。

(反右时期)

——尹天峻

手里提的红书袋,

挑场翻场都不在。

(到处讲用,不参加劳动)

——尹天峻

统购统销搞的好,

核桃枣儿买不到。

——尹天峻

皮底鞋(hai),洋袜子,

绿豆色儿裤衩子,

身上背的钱搭子,

不卖勾子没法子。

——尹天峻

自留地里鼓劲哩,

集体地里歇凉哩。

——高炼

拖拉机是铁的,

耕哈地是捏(硬)的。

——尹天峻

自留地里放毒气,

队里地里歇乏气。

——尹天峻

干七分,坐八分儿,

指手画脚十二分儿。

——尹天峻

阳王坡里,

柿子窝里。

万安家,没柿子,

爬到墙豁活哭死。

——尹天峻

呀里个哭,几里个哭,

好容易哭下一碗谷。

回来熬下一锅粥,

桌桌上爬下一窩猪。

稀米汤,不够喝,

气的娃娃瞪眼窩。

只怪家穷没法过,

爹妈(呀呀)睡不着。

(困难时期,劳力少,挣分少,口粮少)

——高炼

拉锯不如截锯快。

解释:与快刀斩乱麻同义,但绛州人的口语中常说前者。

木匠斧子——单边子砍哩!

解释:引伸为说话偏袒一方。

车(cha)铺子的卯——硬三分。

解释:原指木结构的车具其中的卯榫为过盈配合,引伸为质量过硬及说话语言强硬。

木匠好学,立卯难凿(cuo)。

解释:指木制的车具其中的轮毂加工时,要纵向凿制轴孔,加工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技艺工夫。

砍斧子不顺纹,气死边里人。

解释:原指砍削木材不顺乎纹理的乱砍,引伸为说话办事不讲道理。

尺六、九寸、五尺四,大(te)小个儿不用试(si)。

解释:指棺材加工时前后宽度和总长度的工艺尺寸要求。

木匠门上没栓子,铁匠门上没关子。

解释:引伸为自己家里不难干的家务事,却懒得去做。

抹薄瓦厚,一辈子不漏。

解释:为瓦顶房屋屋顶施工的要领。

一匠三工,使得竭(jing)松。

解释:指建筑行的一个好瓦工(匠人),需要三个小工打下手都忙不过来。

开过药铺打过铁,做甚(she)生意都不热。

解释:指经营中草药和铁器打制的行业,收入稳定且利润不菲。

拿上扳手上坟哩——修(羞)先人哩!

解释:从修理行业引伸而出的歇后语。

南京到北京,打铁不点灯。

解释:指铁器打制在没有电灯的时代,烧红了的锻件自身的亮光足以代替灯光。

灯影(dei nie)子好耍,竹扦子难把。

解释:皮影戏在绛州称灯影子戏,操纵皮影的动作称耍扦子。这里是指皮影表演看似很好玩,但以竹扦子操纵影人的技术把控,需要长期习练。引伸为精湛的技艺需要下功夫苦练。

七长八短,灯(den)碗子一盏。

解释:这是一则谜语,谜底是皮影。过去皮影戏表演的主要设施,只需七根稍长的木椽和八根短木棍,在现场扎成挂幕布的框架,再挂上一盏大号的棉油灯即可演出。

捎戏还比本戏长。

解释:绛州一带曾是金院本的盛行之地,金院本的演出形式分三个段落,而绛州皮影又沿袭了这种三段的表演形式,即分为打台戏、本戏和捎戏。最后的捎戏为幽默滑稽的短剧,唱完后如果观众还要求继续唱,就得一直唱下去,因而就有了“捎戏还比本戏长”之说。后来又引伸为说话办事不分主次或本末倒置。

——薛俊其

一年一年又一年,

年年都是求眉眼。

(求眉眼粗鲁,改为旧眉眼较雅)

——尹天峻

天明啦,鸡上了苤啦,

猪衔材,狗烧火,

牛犊上炕捏窝窝,

你一个,我一个,

给猫娃哥哥留一个。

缺粮时代,新绛南村里。

——史博英

脚烧火,手和面,格楞格楞就是饭。

——张甲俊

东林陀,西林陀,两个老汉烤黄(huo)馍。

黄(huo)馍烤焦了,两个老汉逃跑啦!

——无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