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有多神聖?

文史磚家


巴黎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晚18時50分許,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整座建築損毀嚴重,滾滾濃煙遮蔽塞納河畔的天空,以及塔尖轟然倒塌的畫面令世人無比震驚。在巴黎聖母院附近,跪在地上禱告、哭泣的法國民眾比比皆是,讓見者無不動容。那麼,巴黎聖母院究竟有怎樣的前世今生?它為何在法國民眾心目中如此神聖?



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中心,是一座建在塞納河畔西提島上的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始建於1163年,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巴黎聖母院不僅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而且還是建築界的曠世傑作,其高聳挺拔、輝煌壯麗哥特式建築風格,具有很強的美感,而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也是每每令人歎為觀止。


其實除了建築和藝術上的原因外,巴黎聖母院還對法國具有特殊的意義。從1302年飛利浦·勒柏爾在此首次舉辦國家級大型儀式開始,在此後7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巴黎聖母院承擔了各種各樣的重要活動,包括大型婚禮、恩典儀式、帝王加冕、貴族受洗、名人葬禮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逢國難當頭之際,法國帝王首腦們都會在此進行國運祈禱,其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在巴黎聖母院舉辦的一系列儀式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兩項,便是聖女貞德的平反儀式,以及拿破崙的加冕禮。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女英雄貞德帶領法國軍隊勇抗英軍的入侵,在奧爾良戰役、帕提戰役中屢屢重創敵軍,幫助法王查理七世收復大片失地。然而由於叛徒的出賣,貞德被英國抓捕並被汙衊為女巫,最終被燒死在火刑柱上,時在1431年。


貞德遇難後,在母親伊莎貝拉·達克和法國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讓·佈雷哈爾的請求下,教皇卡利克斯特三世宣佈對貞德被汙衊為女巫一案進行重申,而巴黎聖母院教會承擔這項職責。最終在1455年,聖母院教會對貞德做出無罪判決,併為她舉行正式的平反儀式。與此同時,聖母院還在院內豎立貞德的雕像,由此法國人民開始大規模、公開地紀念這位保家衛國的女英雄。



300多年後,出身於科西嘉島沒落貴族家庭的拿破崙,在國難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率軍東征西討,屢屢擊敗威脅法國的王黨叛軍和外國干涉軍,在保障國家生存的情況下,又大力開疆拓土,使得法國的版圖極速擴充,實力飛速增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自認為功業圓滿的拿破崙,將法國由共和國改建為帝國,並在1804年12月2日,在教皇庇護七世的主持下,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


在加冕儀式上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經常為法國人所津津樂道。原來在當時,教皇權威雖然大不如昔,但依然是帝王地位合法性的來源,只有教皇親自將皇(王)冠戴在帝王的頭上,他們的位子才具有合法性。然而,拿破崙雖然將教皇請來主持加冕禮,但在最關鍵的時刻,卻將皇冠從庇護七世手上奪過來,然後自己戴上。拿破崙之所以這樣做,其實可以視為對教皇權威的蔑視,也預示著一個皇權大於教權時代的來臨。



當然,除了為聖女貞德平反和拿破崙加冕外,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重大儀式還包括巴黎解放紀念典禮、宣讀二戰勝利的讚美詩、戴高樂總統的追思彌撒等等。當然,所有這些活動只是讓聖母院在法國民眾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而讓它蜚聲世界的,卻是大師雨果的不朽鉅著《巴黎聖母院》。正是在這部鉅著的影響下,全世界的人民都將巴黎聖母院視為聖地,同樣因為這本書,聖母院迎來新生。


原來在當時,歷經法國大革命的摧殘,聖母院被毀壞嚴重,處處可見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頭的塑像,只有大鐘幸運地沒有被熔燬。雖然拿破崙在位時對聖母院進行過修復,但由於戰事頻繁、財政緊張的緣故,並沒有讓它恢復原貌。等到《巴黎聖母院》大熱後,各界人士都希望修葺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政府從1844年開始實施對聖母院的修復計劃。



修復工程由拉素斯和杜克共同主持,前後持續了23年時間,重點是修繕尖頂和聖器堂。經過這次大修復,聖母院久違的光彩得以重現。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150多年後,這個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卻遭到嚴重焚燬,尤其是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令世人無比震驚、惋惜。對於這座世界級的藝術瑰寶,我們期望它能儘快得到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