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灭四相,佛学学习笔记第14天

金刚经,灭四相,佛学学习笔记第14天

昨天说了《金刚经》的核心是连个字“破相”,今天接着说下经文里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也是围绕相在说。

很多地方都有七月看巧云的习俗,你抬头望天,会发现天上云团,像极个各种动物,做墨迹测试也会把看到的墨迹脑补成各种动物。但是如果你再想想“五蕴”和“六大”,再去看,这哪里是动物,哪里是云,不过是一堆聚散离合不能自主的水汽。

当你再广场上,看着帅哥美女,你闭眼想想“五蕴”和“六大”,在想想“不净观”,再看看广场上哪里有什么男男女女,哪里有我,不过是一团团地水火风空识六种元素而已,是凡人把这些不停聚散离合的元素组合脑补成了我,你,他。

当你发现我也好,你也罢都只是六大元素的,那也就没了烦恼,因为烦恼不会单独存在,他是依附你的你的烦恼,既然你本身都不存在,烦恼又怎么存在呢?没了烦恼你造的恶业也就少了很多。

现在再来看经文里反复出现的这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众生,对生命的长短都没有了分别心,一切都是“五蕴”合“六大”的组合。

而佛陀只是方便沟通借用,我,他人,众生,寿者这几个词语来表达。但是限于语言,名词的模糊性,所以《金刚经》里还要一句经常出现的文字: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回一下值钱我们说的看山不是山,我,他人,众生,寿者这几个词语跟山这个词一样,并不能准备表达事物。

简单的说,就是要破除,语言幻想和感官世界给你的各种整体性感觉。如果前面13天的都看完,你应该不难明白。

可能你也有这样的以为,既然世界由“六大组成”,那么六大细分成基本粒子之后,这个基本粒子,是否恒常不变?这个基本粒子又如何成住坏空?既然我无,那又是谁在修行,最终又是谁跳出了轮回?

在佛教创立之初,有一个叫摩罗鸠摩罗的人,对佛陀很不满意,认为佛陀对终极问题老是回避,诸如世界是不否永恒,无限,生命和身体是不是一个东西,人死后还存不存在。。。等等。于是他找到佛陀威胁说如果不说清楚,自己就退出僧团。

佛陀在这样的逼问下,给出了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中了毒箭,刻不容缓的当然是保命,而不是去调查射箭之人的种族,身份,姓名,肤色以及他制造弓箭的材料与制作方式。就算你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对你解毒疗伤也毫无帮助。人生如此短促,赶紧修行佛法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去胡思乱想这些问题。

这个就是佛陀著名的毒箭之论,而那些终极问题,也就被搁置不论了。悬置不论在佛教里这叫“无记”。这种问题一共有十四个,合称“十四无记”。

佛陀涅槃之后,因为“无常”和“我无”的理论,如果不先解决几个“十四无记”的问题,理清逻辑,很难自圆其说。他的徒子徒孙们,为此照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还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经典和宗派。

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以至千里,虽然缓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