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南书房行走,清朝皇帝的御用秘书,去南书房走一走

清朝有一个差使,南书房行走,虽然听着有点怪,但是报名争取它的人不少,而且都是饱学之士,他们都以能成为南书房行走为至高无上的荣耀。其实南书房行走就是皇帝的御用秘书,一般由翰林来担任。南书房在翰林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选任南书房行走,“行走”是个动词,原本是指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中办事,放在这里活学活用,意思是本来就有翰林一职,又被派到南书房去执勤。所以南书房行走是在翰林中选值日生为其办事服务的。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南书房是皇帝的御用书房,皇帝在里面办公,存放多种机密文件,而作为南书房行走就可以与皇帝以及国家的最高机密在一起,所以虽然只是个做值日生的活儿,大家都喜欢得不得了呢!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既然有很多人都想做这个差使,那么皇帝就有了选择的空间。康熙皇帝选择南书房行走的方式十分严格,比如在选张英之为南书房行走的时候,“召入对,上心识之。自是再三咨询,对者无异词”,达到这样的水平方才被选为南书房行走。康熙皇帝选拔南书房行走不看其出身,而是“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才学和品德是南书房行走的重要指标,还有一点,就是不能是个大嘴巴,性格上也要保持内敛和聚力。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南书房行走担任着伴读和呈报机密的任务,保密是对南书房行走最基本的要求。皇帝的秘密很多人都想知道,所以这个位子虽然给人荣誉感,也会招来不少麻烦。作为一个南书房行走,一定得有公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守口如瓶。清朝初年,有不少的文人都入值过南书房,比如查慎行、方苞、王士桢等,他们都是翰林中的佼佼者,他们也视成为南书房行走为至高的荣誉。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在对南书房行走的选任上,康熙帝喜欢任用江南官僚、士大夫。第一是为了更好地笼络这些人,把远在南边的具体环境掌握得更牢靠一些。二来是江南地区汉人较多,康熙皇帝这样做可以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听他们的声音,更好地治理国家,同时,又可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加强皇权统治力量。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高士奇是很有名的一位南书房行走,他出身寒微,却以精通诗书,擅长书法,明鉴赏作为晋升资本成为康熙皇帝亲选的南书房行走,而且他还颇受纳兰明珠的赏识。高士奇以一手“二王小楷”书法称绝,他不仅会作诗写论,还懂得收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者。其实高士奇其它方面也没有什么政绩,可是就因为才学出众,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所以有幸成为南书房行走中的一人。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如今去清朝皇帝的南书房走一走,还能够看见那宽敞屋子里面的柜椅桌子,笔墨纸砚,一切都尽显出古朴的儒雅风度,如果熟悉那一段关于南书房的历史,走进这间房,是不是就会翻开古往回忆篇章,让人浮想联翩了。南书房,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具有文化意义的,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就是为了高度实施中央集权的需要,南书房作为一个满汉沟通互融的环境,皇帝拉拢汉人的同时扼制了满清时期出身高贵的八旗贵族,集中了皇权。所以,它无论在文化上还是政治上都是意义非凡的。南书房的地位一直如此崇高,直到后来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处理机密政务,南书房的机要地位才逐渐被取代,而军机处由皇帝信任的军机大臣做呈递御前报告的人,军机大臣的操守才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乾隆时期任用和珅为国家的军机大臣,这给予了一只蛀虫绝好的贪国机会,在和珅的贪婪腐蚀下,满清走向衰落与腐败。

南书房行走,不是随意走一走,而是清朝皇帝御用秘书的官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