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國產手機品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情況?

NJM雷麟


這個問題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樂優優數碼為您做相關解答。首先明確的說,中國的國產手機品牌已經不是百花齊放了,而是高度聚焦在核心品牌上,目前排名靠前的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市場份額已經超過80%且持續上升。另外一個證明中國國產手機已經經歷過百花齊放的案例是,像手機中戰鬥機、錘子、美圖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也陸續被收編、倒閉,像8848這樣的小眾品牌,已經不能進入到百花齊放這個行列裡。


還有一點可以通過國外品牌的變化證明國產手機從百花齊放的弱小,上升到幾家獨大格局的案例,就是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的風光不再,摩托被聯想收購等等,包括蘋果在華市場的不斷萎靡,都是國產手機經過涅盤重生後,在製造領域崛起的標誌。

我們還可以看到,國產品牌瘋狂出海,在很多國家已經攀升至第一名。

之所以有如此戰績,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國人的勤勞智慧,運營商的牽引等等密切相關,不做贅述,總之一句話,國產手機已經悄然屹立與世界通信之林,隨著5G時代的臨來,我們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壯大!


換靚機


觀點:中國市場現在的實際情況已經不是百花齊放的狀態了,華米OV四家就佔據了中國智能手機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他品牌都已經是苟延殘喘了。


在2010年前後,中國市場確實出現過手機品牌百花齊放的時候,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了。



手機品牌在中國扎推的現象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1.中國市場太大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有14億之多。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後,理論上每個人都要使用手機,所以,中國很自然就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當然,全球的手機廠商都不會放過這塊這麼大的蛋糕,所以,在智能手機爆發初期,中國國內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手機品牌。那些年,手機品牌群雄逐鹿的場景還挺讓人懷念的。


2.中國具有全球手機產業最全的產業鏈條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彙集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電子供應商,這些都是因為改革開放無形中才形成的,到最後發現,在我們中國竟然形成了全球最全的電子產業鏈條。只要有資本投入,理論上,在中國任何人都能夠生產手機。也就是說,在中國生產手機是最容易的,自然就更容易吸引到大量的手機廠商在中國設廠。


3.中國獨一無二的高技術產品製造能力


說到製造能力,我們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進步,已經是全球領先了。如果加上高科技的、大規模的、開放式的三個定語,我們中國的製造能力就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手機剛好就是這樣的一個高科技需要大規模協作的產品,他天然需要我們中國這樣的製造能力。這種獨特的製造能力是歐洲、美國都不具備的,因為一旦涉及到大規模量產這一點,就只有我們班中國能夠做到。


這樣,中國就成為手機廠商製造為數不多的優質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謝謝!


小強Talk


這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容量、抓住機遇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國製造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像富士康、和碩等高水平代工廠在大陸的快速發展,中國高端手機設計製造問題得到快速解決。而後像OPPO、VIVO等手機自建自產也不斷崛起。這些都是以華為、小米、聯想、OPPO、VIVO等手機廠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製造業基礎。

其二,中國的大量中產階級的產生催生了中國巨大的手機市場,特別全民接近小康水平後,老百姓手中閒錢較多時,換手機升級手機也成為了常態。近14億的人口,近4億的中產階層的消費,這是全世界都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大市場。

其三,中國手機廠商抓住了歷史機遇,這個機遇就是功能機向智能機時代轉變的機遇,中國手機廠商在這個轉換的時代,以前所未有速度快速的向全世界市場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一款又一款的新機型,藉助線上線下各平臺開展營銷和銷售,以迎合當地手機消費者,而以諾基亞、MOTO等轉型較慢的企業則很快被那個時代淘汰。目前,中國手機廠商以華為、OPPO、VIVO、小米、聯想(MOTO)、中興、一加、傳音等企業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國際舞臺與三星、蘋果展開撕殺。

而同期沒有抓住機遇的歐美日企業,阿爾卡特被TCL收購、MOTO被聯想收購、索尼仍在殘延喘息。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三星和蘋果,相信未來中國手機企業品牌一定能夠登上世界第一。


蘭戈先森


全世界只有中國手機有百花齊放的現象,其實手機產生至開始普及以來,世界其它國家生產手機總計也有不下好幾十家,只不過那時有的也不太出名,比如出名的有,芬蘭諾基亞,美國的蘋果,摩托羅拉,加拿大的黑莓,韓國三星,LG,曰本索尼,等等的還有一些小品牌,小雜牌,中國手機品牌後來居上,百花繽紛,有這個幾個原因,一是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市場足夠龐大,中國具備強大手機制造技術和模仿能力,這個第一個因素,第二中國電子電器市場有完整巨大容量的產業鏈,這是主要因素,其它國家除日本,美國,韓國,臺灣等外,都缺乏電子產業基礎與人才,產業鏈就是圍繞手機上下游的配件與相關設施設備,第三個最主要因素中國手機制造成本比美日韓臺無論一些電子元件還是人工成本都擁有絕對優勢,美日製造手機在人工成本不合算,手機不但是高科技產品,也勞動密集性產品,甚至享譽世界蘋果手機也主要在中國組裝完成.然後銷售世界各地,而手機核心系統,SOC,GPU.,CPU.,基帶保留國內研製,中國手機核心高端元件軟件基本來自國外,比如安卓系統來自美國谷歌,CPU,基帶來自高通,內存來自韓國,攝像頭來自日本索尼,只有華為自研CPU,手機大部分利潤都被美日韓拿去了,第四手機業製造目前競爭激烈,投資巨大,象美日韓現在產業產品都是計劃經濟,有二三家進入這個產品,其它公司就避開這個產品了,防止產能過剩,中國就是各國的榜樣,前幾年手機品牌酷派,中興,聯想,金立等還風光無限,轉眼間都折戟沉沙了,其它錘子,360,魅族等也是苦苦掙扎,估計前途渺茫,眼下,華為主要佔據國內高端市場,OV主要佔據中端市場,小米佔據低端市場,餘成東幾年前預言成真,這樣中國手機市場格局不知能持續多長時間?


瀟遙時光


本來我是不想回答的,因為本身並不是手機這個行業的,對手機技術也基本上是一竅不通。但當我看到評論裡有人說中國人特色就是一窩蜂,過把癮死類似的評論時,我就不得不怒答乃至強答一發了。雖然本人對手機技術不瞭解,但還是知道一點經濟史和產業變動史的,中國目前一窩蜂的湧入某行業並不是中國特色,這個原因是多樣的。

第一中國如今工業化尚在進行中,各行各業的巨頭的自然壟斷還不是特別明顯。(贏家通吃,滲透率擴散特別快的不算,比如bat這種)就拿防水材料市場舉例子吧,美國cr3估計估計市場佔有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中國呢?東方雨虹行業龍頭,現在連10也沒達到。包括各種工業材料,服務業,中國前幾名龍頭佔有率都很低。說明什麼,說明中國各個行業還有很大的空間,行業最終壟斷尚未形成。手機市場前幾年也是這樣,不像國外,手機廠商已經都是成名已久的大公司了,中國公司還在年輕的創業時代。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事實上,手機這行業如今也開始大浪淘沙了,以後還會繼續這個過程。

第二,中國人工成本低,產業鏈完整,市場空間大,中國人消費水平參差不齊。這第二條原因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產業鏈完整,人工成本低,所以隨便一個人,手裡有幾個錢就能組裝手機,而因為市場空間大,所以銷路不愁,因為消費能力不同,不同類型的手機都可以賣,這樣也能養活不同類型的廠商。

第三,中國人相對來說野心比較大,這一點和美國有點像。日本,歐洲,很少有人願意創業,當然了部分深層次原因是第二條。但是精神層面上,他們喜歡去大公司,大公司穩定有保障,而創業意味著風險。有人會覺得美國也沒有一窩蜂的造這個造那個呀!呵呵,這些言論畢竟too young 。頁岩氣革命是怎麼來的?就是一窩蜂的找油找氣來的,無數前赴後繼的石油個體戶完成了頁岩氣革命!大公司美孚bp這種,這些根本就沒有冒險的動力。為什麼他們不造手機,是因為手機不賺錢呀!😄手機要是賺錢,美國人也一窩蜂的造手機,你信不?歷史上,美國曾經也有過無數次一窩蜂時期,你比如可口可樂那個年代,很多人拿古柯,大麻做植物飲料,那個年代,大力丸,保健酒在美國的流行程度,不亞於中國的鴻茅藥酒。當然隨著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工業化的完成,他們逐漸會用科學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野心,但是骨子裡中美兩國是非常像的。所以,一窩蜂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說明有野心,有抱負。

第四,跳出手機這個行業,有很多行業是政策補貼造成的一窩蜂,這種情況是不好的,一定要避免。政策不對本質上是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還不成熟。真正促進行業的政策一定是當好個裁判,而不是當選手。不過這個我就不深談了。

原因我說完了,我特別反感某些信口雌黃卻自以為是當代魯迅的傢伙,這些人把現象極端化,然後故意曲解,把一個階段中國特殊國情歸結於中國人的問題,這個就很讓我費解了,批評歸批評,反思歸反思,人性本身就是有缺點也有優點,但為什麼只有中國人的優點是缺點,缺點還是缺點呢?


楚鵬748


這個主要是跟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有關,跟中國龐大的單一人口數量有關,而且跟政府的自信開放心態有關。

先說政府。政府搭建一個平臺提供一個市場,並不限制某個品牌在中國的發展,適當管理即可,你賺再多錢也不眼紅,只要你不太出格。想當年三星和蘋果在中國的銷量那麼高,中國政府依然穩如泰山,讓市場充分競爭,這一點美國和韓國政府做不到,沒那麼大的胸懷。

人口數量的優勢,這個咱就不用多說了,歐洲四十多個國家,平均400萬人口一個國家,在中國也就一個二線城市的人口。中國的人口數量足以養活很多品牌。讓這些品牌互相廝殺,剩下來的一定是最有競爭力的品牌。

強大製造能力,這個主要是指上下游各方面的產業鏈,都非常齊全而且集中。深圳華強北,方圓幾公里之內基本上可以找到所有的零配件,這一點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

其實從家電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出現百花齊放這種現象了,手機只是延續了這種現象而已。接下來就是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

前不久看到一個數據,中國的傳統汽車廠家全球最多,而且最牛逼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居然達到了47個,雖然這裡面肯定會死掉絕大部分,但是能夠剩下來的,保不齊就會出來幾個讓全世界顫抖的品牌。


正道新能源


這個你可能有誤解。

國外手機品牌很多,比如飛利浦(被收購),西門子(已經退出手機市場),MOTO(目前被聯想收購),松下,三菱,阿爾卡特等,雖然大部分被收購,但是被收購之前這些品牌在國內手機行業也沒有名氣,主要是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所以國人不知道。

為什麼會覺得國內會有那麼多的手機品牌呢? 主要還是這些手機品牌面向的就是國人,國內市場。不管是在網上還是論壇,新聞,線下廣告等方式宣傳,人們都會知道這些手機品牌。如果我問國內哪家手機廠商出貨量最大?銷售數量最多?不是小米,不是華為,不是任何人們所熟知的手機品牌,而是國內手機品牌-傳音手機,是不是嚇一跳?沒有聽說過這個品牌吧?傳音手機的主要戰場是非洲。據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這個國內市場出貨率為0的企業,國外出貨量達1.2億臺,已經佔據了非洲智能手機市場30.1%的份額,超越了三星排第一名。這是不是很令人吃驚,一個國內名不見經傳的品牌竟成為了海外出貨量最大的中國手機廠商。事實是傳音手機憑藉實惠的價格,多功能的四卡四待和專門為黑色人種優化的拍照功能迅速佔領了非洲市場,成為了非洲人民的首選。

所以國外還是有很多手機品牌,只是不被我們熟知而已,看吧,傳音手機我以前都沒有聽說過,還是後來在新聞上面看到的,嚇一大跳。

第二個原因,國內人口數量達到14億人口,使用手機的人群高達10億,市場很龐大,不是任何一個手機廠商可以吃下的,國家也不會允許任何一個手機品牌壟斷市場,所以出現了百花爭芳的情景。合理競爭才能促進技術進步和市場培育。

歡迎大家在下方吐槽,留言,評論,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


手機雜談二三事


我來聊一下,幾個因素吧!

1、國內市場:國內的市場比價奇特吧!我國的移動互聯網顯然比其他國家發達,而這就歸功於我們的落後,因為電腦在我國其實並非非常普及,很多用戶實現上網的是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手機讓他們接觸了另一個網上世界。因此,我國對手機的需求量遠大於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大量的用戶需求必然催生出一批看好這個市場的企業,因此也就出現了大量的手機廠商。另外,我國的手機企業其實一直數量就很多,早前功能機時代就已經是遍地開花。沒跟上時代發展的,淘汰了一批,同時又有新鮮的血液產於了進來。

補充:很多人在評論中認為我國電腦很普及,但這種普及都是你們想象的,而非全國性的普及,尤其是農村鄉鎮普及率是很低的,我這裡補充下官方的數據:“2008-2009年城鎮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是 27.3%,農村僅為 7.1%。農村非網民中,有 53.3%的人不上網原因之一是不懂電腦或網絡”,再來看一下2010年的情況:“農村網民規模達到 1.25 億,佔整體網民的 27.3%”,就這樣的比例情況你覺得在非城市地區電腦會很普及?別做夢了啊,我國依舊還是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地區很多,這些地區的人民沒電腦不能上網真是太正常了。但因為有了手機的出現,讓他們可以跨越電腦這層,直接上網,那幾年手機上網人群正是高速增長。也正是那個階段,國內的手機品牌爆棚,誰都來摻合一腳。

2、日本市場:日系廠商在國內其實參與進來挺早,但是日系廠商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思路顯然不夠本土化,過於死板,同時這些企業在日本本土也都不夠開化,這跟日本對於互聯網這塊的保守有關,沒有足夠的環境和人才,導致日本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落後。一個移動互聯網硬件都跟不上的企業,就不可能開發出適應中國互聯網市場的設備。所以,日系廠商在國內基本就是團滅,只剩下苟延殘喘。

3、韓國市場:韓國這邊主要就是三星了,而三星其實你可以去看一下其在韓國的勢力,2018年整個佔據了韓國15%的GDP,哪個國家的企業實力可以達到三星這種比重的?顯然正常國家是沒有的,三星和韓國這樣政企不分緊密相連的情況下,整個市場就以三星為主就不奇怪了。

4、歐洲市場:歐洲的手機品牌其實也不少的,只是有些已經消亡了而言,比如阿爾卡特、愛立信,包括諾基亞等等,這些更多的是沒跟上時代的發展,最終不是被收購就是倒閉了。

5、國內工業齊全: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工廠,而這其實也正是我國的優勢,別看一些核心領域技術沒有,但是各種配件我都能造,我都能組裝,而這些整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最終將企業的成產成本大大降低。也就早就了國內諸多的手機品牌誕生,通過簡單的組裝就能產出一部手機。而類似歐洲他們就做不到這點,很多東西他們沒工廠,生產不了,拿到中國生產會導致成本大幅提升,這就沒競爭力了哦。

所以,綜合起來就是國內市場大,需求大,同時有對應的工業製造基礎,上下游產業鏈品類齊全,而其他市場自身工業能力不足,或者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或者企業寡頭化缺乏競爭力,諸多因素最終導致其他地區手機品牌減少。而中國卻大放異彩,這核心還是歸功於我國的工業基礎,製造業的基礎。


羅氏蟲社


近些年國產手機確實紛紛崛起,甚至對三星、蘋果等手機霸主在中國市場內造成一定的影響,而LG更是因為國產手機的競爭異常激烈,從而將自家的手機業務被迫推出中國的市場。

不過雖然中國的手機品牌如今很多,但多數國產手機採用的元件均是從國外進口到國內,然後在國內組裝銷售的,比如目前多數主流國產品牌使用的攝像頭是日本索尼的,處理器是美國高通的,顯示屏是韓國三星的。

再看國外品牌,蘋果有自己的處理器、自己的系統等研發技術;三星有自己的處理器、自己的屏幕等研發技術。但近些年國內以華為為代表的品牌也已經開始自主研發處理器等元件,其推出的麒麟970處理器性能與驍龍835不相上下,而小米緊隨其後也開始研發自家的處理器——松果澎湃S1。

國內以京東方為首的即將屏幕製造商也開始研發更新技術的顯示屏,包括最新的柔性AMOLED顯示屏等,未來將會量產並供貨國產手機,從而使得國產手機的成本會更低。

對於國外其他的手機品牌,這裡介紹10款國外知名的智能手機品牌:

蘋果推出的iPhone雖然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不是太順利,可它依然是全球頂尖的手機品牌之一,在國外的智能手機市場依然有著非常高的認可度和用戶量。

如果提到Nextbit品牌手機,可能不少人並不認識這家品牌,但如果說到去年雷蛇推出的Raze Phone,應該各位手機發燒友和電競愛好者都不陌生,而雷蛇之所以能夠順利生產智能手機,主要原因應該得益於它收購了美國本土的知名手機品牌商——Nextbit。

作為Android陣營中的老大哥,Google自家推出的智能手機產品——Nexus和Pixel兩個系列產品在近些年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由於Android系統目前已經歸於Google研發和更新,因此這兩個系列的產品在原生安卓系統更新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

原本MOTO曾是一家和諾基亞一樣風靡全世界的手機品牌,不過後來進入智能手機白熱化的競爭時代之後,MOTO的發展並不順利。Google在2011年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OTO,不過在智能手機的時代,MOTO的價值並不多,在被Google榨光全部價值之後,又被中國品牌——聯想以29億美元收購,但最終這次收購被認為是聯想最大的“敗筆”。

三星是僅次於蘋果的一家手機制造商,除了在全球範圍發售自家的智能手機之外,包括蘋果、華為、小米等品牌在內的全世界大多數手機均採用三星的OLED顯示屏,而三星手機更是每年率先發布高通驍龍處理器。

同樣作為韓國品牌的LG在全球範圍也具有廣泛的關注度,只不過近些年收到國產手機品牌的衝擊,LG手機被迫退出中國市場,所以近些年國內很少聽到LG手機的消息,可是這並不影響它在國外其他地區的影響力。

大多數人對於韓國的手機品牌所熟知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三星和LG,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家品牌是韓國最具性價比的品牌——泛泰,這家品牌是韓國的第三大手機制造商,可惜目前正在面臨財務危機。

飛利浦是成立於荷蘭的一家老品牌,雖然目前在中國提到飛利浦品牌,更多人會想到電燈、剃鬚刀等產品,不過飛利浦確實也是手機行業的老品牌,只不過其主要的目標市場還是集中在歐洲國家和地區。

目前唯一一家堅持保留全鍵盤的智能手機品牌應該就是加拿大的手機品牌——黑莓,原本黑莓所研發的系統曾一度被認為將與Android和iOS並稱三大手機系統,可是最終還是沒能在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黑莓手機此前由TCL代工生產,如今更是將手機業務直接交給TCL,進入中國市場發佈的Android系統手機目前還並沒有取得太理想的成績。

作為日本的巨頭品牌,索尼除了為各家手機品牌供應攝像頭之外,索尼本身也開始推出自家的智能手機,雖然索尼的手機幾乎在全球各地都有售,可是索尼最大的市場依然是在日本本土。

同為日本品牌的夏普也是一家老品牌,功能機時代的夏普在中國市場也曾有一席之地,而後由於退出中國市場,所以前些年中國用戶對夏普的智能手機並不熟悉,如今雖然夏普帶著自家的智能手機迴歸中國市場,可是由於性價比較低的原因,夏普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也不太順利。


羽度非凡


其實分析這類問題,無外乎從內因和外因兩個大方面入手。

中國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其原因同樣要從這兩方面找,外因概括來說包含有製造業轉移、全球貿易的深度開展、互聯網影響、4G的建設應用等,內因在於中國這一新興市場的穩定和繁榮(推廣成本低),製造技術的成熟(生產成本低),以及技術壁壘低矮(容易出現“致敬”事件)。

下面詳細說說這裡邊的門道。

第一,外因概括起來講,就是大環境適宜智能手機產業的發展。

首先說製造業轉移,隨著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一些比較耗費人工的低附加值的製造業開始向著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轉移,而這種轉移讓西方那些高科技巨頭嚐到了甜頭,出於資本逐利的本質,降低成本就成為這些企業自然而然的行為。而與此同時,中國的開放環境吸引了眾多外資的眼光,尤其是2003加入WTO以及隨後確定的2008奧運會,這些都讓西方國家的企業家們看到一個穩定的生產基地。

而當此之時,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中國成為一個有待開墾的潛力巨大的處女地(這一點可參考今天的印度),因為全球貿易的持續開展,產業鏈跨國佈置已經成為許多高科技巨頭保持利益最大化的最優解,所以中國成為這種趨勢的最大受益者。

而回到國內,互聯網開始對人們的生活觀念產生改變,互聯網讓人們意識到一個廣闊的虛擬世界,這個世界跟現實緊密相連,同時又能幫助人們實現許多在線下無法實現的事情,比如即時通訊方式的變革,比如支付方式的變革,比如購物方式的變革,比如娛樂方式的變革……凡此種種,對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並且急劇城鎮化的國家來說影響深遠,可以說是打開了思維的窗口。

4G的建設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國家看到了互聯網對經濟以及社會的影響趨勢,所以費盡千辛萬苦,我們國家建造了這個世界迄今為止最為完備、規模最為宏大、覆蓋範圍也最為廣闊的4G網絡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正是因為創造了這樣一個環境,才讓中國迅速成為移動互聯網硬件和軟件的巨大市場,並且這個市場的容量世界第一。

到這時候,如你所見,中國匯聚了世界上最頂尖的生產製造能力,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生產和銷售兩端都如虎添翼,然後再加上要說的內因,想不繁華都難。

第二,概括來講是國產廠商整合資源能力一流。

我並不認為題主所說的百花齊放是個好現象,因為這個百花齊放裡有很多廠商只能算拿OEM產品貼了個牌子,在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裡,國產廠商最常用的手段其實就是攢硬件,堆疊硬件然後毫無節制的吹噓宣傳,利用當時國民對於智能手機普遍存在的認識盲點,兜售著自己除了印在手機殼上的名字其他和別家差相彷彿的手機。

筆者大學的時候就曾上過這種當,本著支持互聯網品牌的初衷買了一款一千多元的智能手機,在這裡就不點名了,反正也是水果系。後來發現這手機純粹就是整合了一些來路不明的手機硬件組裝而成的產品。

我相信這不是主流,但百花齊放對於手機行業來說並不算好事,只能說明行業混亂,暴利催生了虛假繁榮。

說回來,對於那些真正尊重產品以及用戶的手機廠商來說,雖然少賺了快錢,但卻能夠吹更久的市場“春風”。

它們能夠迅速崛起,擊敗歐美日韓的國際大品牌,並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其共同點其實有很多,比如在市場規模初顯的時候就有了獨創性舉動,我覺得魅族和小米是值得同行們去尊敬的。

魅族是第一批真正用心做智能手機並獲得市場認可的手機品牌代表,至今還有很多用戶因為魅族曾經用心做手機的因素默默支持魅族。

小米更是國產手機的傳奇,小米在國內率先發起的飢餓營銷和粉絲經濟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營銷的經典案例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米將智能手機的價格從高位拉到了低位,然後在低位上開始了對國際大牌們的逆襲。

市場的廣闊和穩定,造成手機廠商們不用擔心市場之外的問題,也讓他們能夠集中全力對付市場上的對手,尤其是國外的對手。

我覺得國產手機廠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值得被記住的,它們是在做實業,它們帶動了製造業的持續發展,解決了許許多多人的就業問題,將互聯網真正帶入了千家萬戶。

尤為難得的是,它們如今已經開啟了模式輸出征程。

最後,需要著重說明的就是,國內的百花齊放局勢不能證明我們的智能手機發展比它們更有活力。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最終終將被三四家公司佔去絕大部分的資源,就像韓國的三星、LG一樣,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而國外沒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技術淵源相比國內更有跡可循,所以競爭在整個技術發展過程中都有體現,韓國七八十年代也必然出現過百花齊放的局面,究其原因在於市場的突然擴大以及技術門檻低這兩大主因,而國內的市場是一瞬間打開的,技術門檻也因為國外手機生產線的到來而變得成為公開的秘密。

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因為這不是真的百花齊放。

真正的百花齊放應該是各有專長,有著自己的核心技術,有著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單純的追逐商業利益,誰的硬件好用就用誰的,只在最外邊的手機殼上蓋上自己的名字。

也怪不得華為的餘承東有底氣敢為天下先,在智能手機設計製造生產全鏈條上,華為可能是國內唯一經得起深度考驗的手機廠商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