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企海外併購 亮點將在一帶一路地區

文 | 本刊記者 趙愛玲

2月19日,普華永道發佈的《2018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19年展望》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金額不足2016年峰值水平的一半,連續第三年出現下降,但“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併購交易持續增長。

對於2019年的海外併購前景如何,普華永道中國交易服務北方區客戶及市場主管合夥人錢立強表示,預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併購總量將有所下降,海外併購持續放緩,由於一系列不確定性的存在,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隨著不確定性的減少,2019年下半年中國市場的併購總量將有所回升,整體2019年併購總量與2018年持平。他說,在入境併購方面,預計將有所增長,原因是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回應美國貿易談判,汽車、金融和技術等領域將逐步開放。

2019年中企海外併購 亮點將在一帶一路地區

“一帶一路”區域機會多

錢立強在談到2018年中企海外併購的亮點時表示:“2018年雖然並非所有交易都與‘一帶一路’政策直接相關,而且併購交易金額有所下降,但赴‘一帶一路’區域的海外併購交易量持續增長。”

此前惠譽評級認為,特朗普政府期間的中美貿易摩擦和外資併購監管審查收緊對中國企業在美國的併購活動影響非常明顯。自2017年開始,亞洲和歐洲已取代美國成為中企海外併購的最大目的地。新加坡則是2017年最熱門的中企海外投資目的地,赴新併購額佔全年宣佈的中企海外併購總額的18.4%,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的東南亞金融中心地位,而東南亞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覆蓋的區域之一。據惠譽評級的調查,2018年前9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規模同比增長了12.3%,至108億美元,超過了5.1%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體增速。因對貸款的條款條件及大批備受矚目項目的經濟效益的質疑,去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內外受到的審查均有所增強。此外,一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和地區面臨國際收支平衡的巨大壓力。惠譽評級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似乎仍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首要工作,但有觀點顯示,中國政府可能會採取更加審慎的方式推進這一倡議,並鼓勵國內銀行加強盡職調查。

商務部此前發佈報告稱,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海外併購頻頻受阻,更加嚴格的投資管制措施正給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帶來時間和金錢上的損失。日前,歐洲議會高票通過了一項對外國投資進行安全審查的法案,將加強對通訊和人工智能等外國企業收購的審查。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44.3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6.3%。

“鑑於中美貿易談判立場存在的分歧,這意味著兩國貿易摩擦可能繼續且中國對美投資可能繼續受阻。”錢立強說。2018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作為《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一部分的《美國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據瞭解,FIRRMA是一份關於外資收購美國公司新規定的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政府將加強國家安全審查,並賦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更多的權力。同年10月,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了執行FIRRMA法案的臨時法規(Interim Regulations for FIRRMA Pilot Program,下稱“臨時法規”)。該臨時法規是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法規,並於同年11月10日生效,將在約15個月之後被永久性措施取代。

錢立強認為:“儘管涉美併購交易本身在過去兩年就處於低水平,影響有限。但受各種貿易摩擦影響,包括歐洲在內,其他地區的司法管轄加大了對大型、敏感、熱門交易的審查力度,特別是有關技術或戰略資產的交易活動。英國脫歐對英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

高科技和消費品行業是吸引海外併購交易的最強板塊

據普華永道的調研報告,2018年中國企業併購總金額約為6780億美元,基本保持上年度水平。中國企業併購總金額低於2016年的歷史水平,儘管如此,在併購數量方面與過去3年間保持了總體穩定的趨勢。其中,海外併購交易金額下降23%,私募股權基金併購交易金額創下新高,其增長抵消了海外併購方面出現的下滑。

錢立強分析稱,中國大陸企業出境併購自2016年起連續3年持續下降,主要原因是相關政策因素影響了部分併購的進行,外匯管制以及為收購而進行的融資難度加大,並且目前對大型跨境交易施行了多重監管,同時海外併購市場總體發展形勢不明朗。

一系列壓力和不確定因素相互交織,勾勒出交易市場的基本格局。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交易服務主管合夥人葉偉奇表示,投資者尋求交易的熱情並未衰減,而大幕之後悄然發生的是他們正在轉變的投資方向。民營企業在出境投資方面略顯活躍,其海外併購的交易數量已連續三年超過國有企業。報告指出,財務投資者繼續顯示了他們在交易資金籌集能力方面的優勢,其出境投資活動量級已經佔到總交易的四成。

從行業分佈的角度分析,高科技和消費品行業一直是吸引海外併購交易的最強板塊。由於熱衷追求高新技術和知名品牌,儘管美國市場出現下滑,但包括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的發達市場,依然是中國買家目前最青睞的目標市場,大量海外交易彙集於此。錢立強認為:“高科技以及消費行業領域的併購案件持續吸引投資份額,其與政府號召鼓勵向中國市場引入海外科技、品牌以及消費品的政策方向保持一致。另外,高科技以及知名品牌的訴求使發達地區如歐美,包括部分亞洲發達國家持續成為中國買家的主要目的地,其海外併購數量相比其他地區維持高位。”

報告顯示,從地理分佈來看,歐洲地區依然是中國買家最熱衷的市場,2018年吸引了價值509億美元的中國併購交易。可以說,歐洲地區持續獲取最多的投資併購資金,亞洲和美國(中國投資者赴美併購交易金額則連續兩年下跌)分列第二、第三位,2018年投向這兩大市場的中國併購交易額分別達到152億美元和132億美元。

另外,私募股權投資活動在2018年創下2220億美元的新紀錄,略高於2016年創下的上一個高峰,這說明充沛的資金流滿足了私募行業的高融資需求。高科技和金融科技行業表現尤其活躍,並且發生了數宗大額交易,其中螞蟻金服的140億美元融資創下了全球有史以來最高私募股權融資的記錄。儘管2019年前幾個月會出現放緩,但鑑於投資資金存量處於歷史高位,普華永道預計2019年的私募投資活動將基本保持現有活躍水平。私募股權對海外併購交易的參與程度將持續穩定,擁有美元的財務投資者將依舊活躍。

錢立強稱,預計今年下半年的交易量會有所反彈,因為海外併購的根本驅動力仍在發揮作用,但是為保護國家戰略資產,各國將持續對大型跨國併購進行政治審查,這將減少大型交易的數量。總體而言,估計2019年海外併購將小幅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