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股權架構調整 私有化意在科創板?

漢能薄膜發電自2015年5月停牌至今。港交所去年開始整肅市場,提出快速除牌的規則,若停牌12個月或以上,則在生效日期後停牌12個月便會除牌。這也就意味著該上市公司將於2019年8月1日除牌。

漢能復牌長時間不獲準,是因為香港證監會認為漢能近幾年業績都有關聯交易之嫌疑,因此無法信任該公司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目前帶來大量收入的產業園項目模式是漢能控股的聯署公司連同地方政府國企平臺公司以及一名獨立第三方公司,三方聯合,為產業園項目公司的初步發起人及股東;漢能控股持股不超過30%,從而未購成關聯交易。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能正在緊鑼密鼓地規劃如何規避除牌。漢能考慮的是進行“無現金私有化”,換股並回歸A股上市。但A股上市有不可預測性,未必能夠成功。

公司將於中國以外成立一家SPV,漢能移動將取得全部已發行SPV股份,根據購股權要約,SPV將按一對一基準發行SPV購股權。漢能薄膜公司將用現金向特殊目的公司回購所有股份,而特殊目的公司將以相同金額的現金認購未來A股上市公司的新股份,並且使A股上市公司成為漢能薄膜公司的唯一股東。

股權架構調整

根據2017年9月4日香港證監會的有關公佈,李河君不得擔任香港任何上市或非上市法團的董事或參與法團管理工作,為期八年。在2018年12月,李雪即接替李河君之弟李偉均成為漢能集團的法定代表人。此前,李河君通過旗下公司對漢能集團實現控制。

近來李河君淡出上市公司,原本在2018年年報中還持有73.86%的權益,但去年12月將103億股漢能股份轉讓予胞弟李偉均,今年3月底又將手上餘下的漢能股份轉予李雪代為持有。工商信息顯示,李河君此前通過旗下公司對漢能集團實現控制,如今,這些相關公司的股權結構已發生變化,李河君退出,李雪、李霞成為漢能集團背後的主要股東。

那麼李雪、李霞和李河君的關係如何?根據公司昨日發出的股東周年大會通函,在收購守則之影響一節中,公司披露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李河君連同其聯繫人士(包括其胞弟李偉均先生及其姊妹李雪女士)通過於李先生及其聯繫人士所控制之受控公司之權益於本公司股份約59.30%擁有權益。這也意味著李雪身份是李河君的姊妹,但李霞身份仍然未明。

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股权架构调整 私有化意在科创板?

就漢能集團股權變動、李河君退出一事,漢能回應稱,本次股權變動,系李河君先生家族資產安排考慮,做出的調整,李河君先生仍擔任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意在科創板?

A股上市的步驟流程複雜,耗時也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市場人士都認為漢能私有化的完成存在比較大的困難。一旦到了摘牌日期,整個流程都會直接被打斷。

但今年2月,漢能在北京舉辦“全球年會暨科技創新大會”,李河君在演講時表示,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這是漢能將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動因之一,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漢能表示,其所從事的薄膜太陽能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並在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佔據六項,完全具備登陸科創板的實力。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上科創板的確有可行性,因為總體來看,上交所預審核週期為6-9個月,證監會在上交所審核通過後20個工作日完成註冊。如果工作順利的話,趕在2019年8月1日除牌前完成整個流程是比較有可能的。

結語:

漢能雖然通過了港監審批無現金私有化,但一碼歸一碼,港交所未必會批准這一方案。試想,如果港交所批准這一方案,等同於向市場承認剛剛頒佈不久的快速除牌條例存在漏洞。別家長期停牌之公司也可能效仿使用“無現金私有化”來規避退市新規。

就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相關事宜,港交所發言人去年10月曾向媒體表示,不對個別公司評論。另外,確認漢能薄膜發電適用港交所新修訂的《上市規則》,即明確摘牌時間是2019年8月1日。按港交所披露文件顯示,如果那些長期停牌之公司均沒有在2019年7月31日前完成補救措施,香港市場將在2019年8月1日出現一口氣摘牌23家上市公司的“盛況”,相信會給“老千股”們帶來相當大的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