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承兌匯票項目有什麼風險?

近期有投資者向選信託網反映:你們推薦的信託產品,起點100~300萬,還天天說有風險不保本,要花心思選項目,做一大堆風險提示。我看到別人賣的1000元起點的項目,收益還比信託高,理財經理還說“項目由銀行100%承兌”,期限也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起點低收益高期限短,為啥還要買信託?

有這種疑問的投資者可能不少。如果追究下去,十有八九“項目由銀行100%承兌”多為銀行匯票融資項目。雖然選信託網已經多次強調,沒有年化高於5%的保本投資項目,但總有人心懷僥倖要問:銀行100%承兌的怎麼還有風險?

1、最大的風險:底層資產真實性

銀行承兌匯票就是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出票,向開戶銀行申請並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保證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票據最長期限為六個月,票據期限內可以進行背書轉讓。

例如,A企業在想要向B企業採購一批商品,但不能立即支付款項;A企業在銀行開設存款賬戶後,銀行經過審核給予A企業一定授信額度,A企業按銀行要求繳納一定比例保險金後獲得承兌匯票,A企業將匯票作為支付保證交給B企業。票據到期後,無論A企業是否能還上這筆融資,銀行均有義務向B企業兌付款項。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B企業可能等不及6個月就要用這筆錢,於是馬上找到銀行承兌,銀行扣除貼現後將現金支付給B企業。這樣B企業就獲得了銀行資金。

這個過程中,風險點主要在哪裡呢?

首先是A企業本身的信用如何,開具承兌匯票的一般都是在多家銀行融資,銀行為了業務競爭也可能給予高於A企業本身信用的授信,這樣到期後A企業無法支付形成壞賬;其次是B企業可能一開始就是想要獲取銀行資金,和A企業串通後虛構貿易背景,通過發票、流水造假違規獲取匯票。假設B企業利用該現金再去另外一家銀行開具對C企業的匯票, C企業獲取銀行資金後再去開具對D企業的匯票……如此循環,實質上是加了槓桿的資金空轉行為,是監管層正在著力整治的重中之重。

最後,最大的風險點還是在於匯票的真實性問題。按關鍵詞搜索“票據造假”,每隔一段時間都有銀行中招,票據窩案屢見不鮮,由於“連環空轉” ,每個票據窩案都是幾十億的規模。據選信託網查閱,最近的一期是2018年1月27日,銀監會依法查處了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涉案票據票面金額79億元,該案共涉及12家銀行。銀行的風控尚且中招,投資者如何確保自己的資金進入的項目,對應的底層資產剛好是合規、真實的匯票資產呢?

銀行承兌匯票項目有什麼風險?


2、管理人實力究竟指什麼?

經過上述分析後,投資者可能要反問一句:那是不是所有的匯票業務都不能碰?如果我就是想要投資匯票業務,怎麼選呢?

選信託網提醒投資者,市面上的匯票業務,無論如何強調“銀行100%承兌”,本身都是有風險的,風險點上面已經分析過了。那麼,假如確實想要投資匯票業務,如何優選風險比較低的票據投資產品呢?

這就涉及到對管理人資質的選擇。投資者要明白,首先自己沒有辦法一張張核實匯票的真假;其次1000元是做不了匯票業務的。因此首先有一個管理人,把符合投資條件的資金募集起來,然後參與票據業務投資。因此,選低風險的項目,實際上就是選有實力的管理方,藉助管理方的風控系統和資金管理進入票據項目。管理人實力究竟指什麼呢?選信託網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

A監管機構

嚴格的監管往往意味著項目的合規性保證。為什麼普遍認為信託比資管風控做得嚴?因為信託有銀監會的監管背書,項目本身要合法合規才能發行出來。

B管理能力

一般從管理方的股東背景、既往管理規模、利潤水平、行業排名、風險項目處理來對管理方管理能力進行界定。管理能力是一個綜合的維度,建議投資者諮詢理財經理後判斷。

C履約意願和能力

信託行業的“剛兌潛規則”一直是被詬病的問題。為什麼信託項目出風險了信託公司願意拿自己的錢剛性兌付?原因一是擔心品牌受損,資金募集困難,因此履約意願強;另外是信託公司利潤水平較高,對於風險項目有一定的兌付能力。假如您投資的項目管理方總共資產才3億,出了一個10個億的風險項目,它拿什麼剛兌呢?私募基金、有限合夥跑路報道屢見不鮮,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當然,剛兌打破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正因為如此,選信託網才反覆建議投資者,在計算收益時,一定要看清楚風險點,明白自己的資金對應的“底層資產”究竟是什麼。

3、過往無風險不代表未來無風險

大部分票據項目在營銷時不得宣傳保本,但都宣傳“歷史兌付記錄良好”“過往本息均100%兌付”等,一般人看到這類暗示,總覺得:這麼多年都沒出問題,我投這個應該沒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