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温宿县概况

温宿,维吾尔语意为“十股水”,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接壤,行政区划总面积14376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26.6公里,辖13个乡(镇)。全县总人口25.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等26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75.35%,农业人口占71%,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边境县。

新疆温宿县概况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温宿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姑墨国所在地,也是古丝绸路上著名的驿路商埠,张骞、班超、鸠摩罗什、玄奘、林则徐等名人相继留下历史的足迹;境内千年古墓群、高老庄遗址、王子墓、王母坟是古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

新疆温宿县概况

地域优势得天独厚。地处新疆南北交通要道,交通网络辐射全疆,城乡客运四通八达,南疆铁路、国道314线、省道207线、吐喀高速横穿县域境内,县城距机场3公里,距地域性中心城市阿克苏市12公里,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016公里,距乌什别迭里口岸180公里。

新疆温宿县概况

农业资源独具优势。素有“塞外江南”之美名。现有耕地165万亩,经济林125万亩,粮食面积47万亩、棉花面积60万亩,天然草场1064万亩,森林面积200万亩,

新疆温宿县概况

冰糖心苹果

核桃、红枣、水稻、棉花、畜牧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是联合国认定的“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先后被授予“塞外江南、鱼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红枣生物产业基地”“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新疆温宿县概况

核桃丰收

水资源极其丰沛。县域北部山区耸立着海拔7435.3米的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是一座天然的固体水库,县境内有雪带冰川197条、大小河流43条,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依托丰富水资源,建成并投入使用水电站9座。为温宿县工农业生产和水电能源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县域内现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29种。煤炭储量超10亿吨以上,岩盐储量400多亿吨,花岗岩储量500万立方米;预测石油地质储量8.3453亿吨,勘探开发前景十分美好,目前,全县共布井35口,其中出油井6口,每日累计出油50—60吨。

新疆温宿县概况

旅游资源壮美奇特。境内天山托木尔片区2013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天山神木园被誉为“戈壁翡翠”“大漠绿洲”,集千年古树的秀丽、神奇于一体,被划定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地质构造奇特,具有很强的地质科考价值,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地质公园,县域内旅游资源集戈壁、冰川、草原、雪山等景观于一体,是旅游、探险、登山、科考理想之地。温宿,汉代西域地名。维吾尔语称“阿克苏阔纳协海尔”,即阿克苏旧城意。也有解“温宿”维吾尔语为“多水”之意。温宿县位于阿克苏地区西北部、天山中段的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北纬40°52′~ 42°21′,东经79°28′~ 81°28′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东隔木扎提河和拜城县、新和县为邻,南与阿克苏市毗连,西隔托什干河与乌什县相望,两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得名于古温宿国,是个半农半牧边境县。南疆铁路、国道314线自东而西穿境而过,民航机场距县城公路里程3千米,温宿县距地域性中心城市阿克苏市12千米,距首府乌鲁木齐1019千米。温宿县人口25.9万,面积14376平方公里。温宿县的风景名胜有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山森林公园、神木园风景名胜区、汗腾格里峰。

新疆温宿县概况

温宿县自然地理概况

温宿县东西宽约153千米,南北长约167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6.67%。耸立着15座6000米以上的巨峰,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29千米。地形崎岖,峰峦峻拔,冰川密布,冰雪嵯峨,峭壁凌空,万仞攒空,具有独特的冰蚀地貌。是一座壮美瑰丽的立体水库,蕴含着丰富的奇珍异宝。冰川伸入峡谷,冰雪融汇成河,是各条河流之源。林木和高山、亚高山划地穿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33%。由于不同水系的历史切割、冲击,形成以约50千米长的坎坡为界线的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玛拉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平川沃野,良田连片,水网纵横,是传统的农牧业基地。

地貌:温宿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占温宿县总面积的56.67%。耸立着15座6000米以上的巨峰,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29。地形崎岖,峰峦峻拔,冰川密面,冰雪嵯峨,峭壁凌空,万仞攒空,具有独特的冰蚀地貌。

气候:温宿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成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春季升温快而不稳,秋季短暂而降温迅速,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春季多大风沙尘、夏季对流天气造成冰雹、暴雨天气频发。年均气温10.10℃,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年均无霜期185天。

新疆温宿县概况

温宿县自然资源概况

温宿县自然资源丰富,北部山区耸立着海拔7435.3米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是一座天然的固体水库,境内有雪带冰川197条、大小河流43条,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农牧业资源丰富,素有“塞外江南”之美名,现有耕地75.8万亩、经济林80万亩、未利用土地400万亩、宜垦荒地100万亩、天然草场800万亩、森林面积180万亩;棉花、水稻、畜牧、林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无公害水稻生产是联合国认定的“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温宿大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新疆“百万绒山羊”繁育生产基地,2007年温宿核桃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被评定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矿产资源储量可观,现已查明可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石膏、岩盐、铁、石墨、石灰石、硫铁、铅、锌等29余种;煤的储量达10亿吨以上、岩盐储量400多亿吨、花岗岩储量500万立方米、预测石油地质储量9469.3万吨、天然气储量1444.92亿立方米,其中乌参1井预测石油地质储量7942.7万吨、天然气储量1001.6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个亿吨级整装油气田,勘探开发前景十分美好。旅游资源壮观奇特,境内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天山神木园被划定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温宿大峡谷地质构造奇特,具有很强的地质科考价值,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新开发的神奇峰、塔格拉克平台子、“西游乐园”、柯柯牙湖、农家乐休闲园等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边塞旅游风景线。

新疆温宿县概况


矿产资源:温宿县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花岗岩、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石墨、铅锌、铜、磷铁、页岩、铀、陶土等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温宿县树种有云杉、天山桦、落叶松、山杨、新疆杨、银白杨、箭杆杨、苦杨、小白杨、加拿大杨、欧洲大叶杨、胡杨、灰杨。温宿县灌木有盐穗木、山里红、锦鸡儿、鬼见愁、野蔷薇、沙棘、红柳、梭梭、白刺等。温宿县中草药有党参、手掌参、黄芪、雪莲、大黄、麻黄、柴草、锁阳、肉苁蓉、甘草、柴胡、独活等。温宿县水果有苹果、梨、核桃、桃、红枣、葡萄、无花果、酸梅等。温宿县野生动物有北山羊、旱獭、熊、狼、石、扫雪、猞猁、雪豹、马鹿、草兔、野猪等。

新疆温宿县概况

北山羊


温宿县历史人文概况

汉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惮归附汉朝,罢僮仆都尉,汉朝置西域都护府,温宿、姑墨隶属都护府。

东汉建武五年(29年),汉立莎车王康为西域大都尉,姑墨受其辖属。东汉永元三年(91年)十二月,汉朝复置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它乾城,县境受其管辖。东汉永初元年(107年)6月,汉朝迎还西域都护及屯田吏卒,县境役属北匈奴。东汉延光三年(124年),汉朝置西域长吏,姑墨、温宿归其管辖。

新疆温宿县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黄初三年(222年)二月,姑墨、温宿隶属西域戊己校尉。西晋永宁元年(301年)一月,凉州刺史统领西域长史、戊己校尉,县境归属之。东晋咸康元年(335年)十二月,西域尽入前凉版图,姑墨、温宿受其西胡校尉管辖。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六月,姑墨、温宿隶属前秦西域校尉。后凉麟嘉五年(393年)七月,姑墨隶属后凉西域大都护。东晋义熙五年(409年),隶属西凉。东晋义熙十年(414年),柔然可汗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姑墨。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温宿、姑墨向北凉称臣贡献。北魏太延四年(438年),属柔然。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五月,韩牧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姑墨受其节制。北魏延兴元年(471年),姑墨受北魏西域校尉领属。北魏宣武二年(507年),役属厌哒。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姑墨受突厥统治。其后隶属于西突厥。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隶属安西都护府。唐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县境置温肃(宿)洲、姑墨州,隶属安西都护府。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十月,县境仍隶属唐安西都护府。唐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县境为突骑施占据。其后,突骑施首领娑葛降附唐朝。唐开元三年(715年),郭虔瓘兼安西大都护,唐在西域声望大振,姑墨、温宿隶安西都护府。唐贞元五年(789年),吐蕃陷北庭(今吉木萨尔界境),县境属吐蕃。唐景福二年(893年),温宿、姑墨受喀拉汗王朝影响。

新疆温宿县概况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07—960年),县境属葛逻禄部(《西天路竞》称“割鹿图”)。宋熙宁五至七年(1072—1074年),温宿已是喀拉汗朝的领域。宋绍兴四年(1134年),温宿归属西辽。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县境归附蒙古汗国。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年),县境内为察合台汗封地,察合台汗又将包括温宿、姑墨在内的一带地域赐予其总管杜格拉特部首领。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窝阔台汗之孙海都役属察合台汗国,温宿、姑墨受其统治。元大德十年(1306年),县境仍归察合台汗国统治。元至正七年(1347年),杜格拉特部在温宿拥立秃黑鲁·帖木尔为察合台汗。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杜格拉特部怯马鲁丁僭汗位。

新疆温宿县概况

明洪武八至二十年(1375—1387年),察合台秃黑鲁·帖木尔汗幼子黑的儿·火者被属下拥立为东察合台汗,县境仍受其总管杜格拉特部统治。明正德九年(1514年)六月,赛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县境受其统治。

新疆温宿县概况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县境为准噶尔部统治。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将温宿城定名为“阿克苏”。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阿克苏设办事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阿克苏办事大臣移驻乌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移乌什领队大臣于阿克苏。乾隆四十七年(1882年),仍驻办事大臣。清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阿古柏军侵占阿克苏,建立“哲德沙尔”(意为七城国)。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讨平阿古柏侵略军,阿克苏设善后总局。

清光绪九年(1883年),置温宿直隶州,并置阿克苏分巡兵备道衙署于阿克苏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主要军政机关迁驻阿克苏新城。阿克苏老城(今温宿县城)设巡检,隶属温宿直隶州。

新疆温宿县概况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9月,温宿直隶州升格为府,增设温宿县,隶属温宿府。

民国元年(1912年),沿清旧制。温宿县隶属温宿府。

民国二年(1913年),温宿府改设阿克苏县,温宿县隶属于阿克苏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阿克苏道改为阿克苏第四区行政长公署,温宿县受其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阿克苏区行政长公署改为阿克苏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温宿县受其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宿县受阿克苏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宿县并入阿克苏县,撤销温宿县建制。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温宿县。合并于阿克苏县的原温宿县行政区域为温宿县的行政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